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荒村辣媳 > 第213章 山野货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金銮殿上的风起云涌、旨意封赏,乃至御史的斥退,都被隔绝在太医署精心安排的僻静院落之外。此处虽仍在皇城根下,却少了几分森严,多了几分市井的烟火气息。赵小满依旧昏迷不醒,每日靠参汤和珍贵药材吊着一口气,太医们轮番守候,面色一日比一日凝重。孙巧儿几乎寸步不离,衣不解带地照料,整个人也清瘦了一圈。

李青山沉默地守在院落中,如同一尊磐石。他无法像孙巧儿那样贴身照料,便将所有精力投注于保障此地的安全与外界的联络。皇帝虽下了旨意,但京城水深,难保没有那起子心怀叵测之徒。他每日都会仔细检查院落围墙,夜间更是和衣而卧,耳听八方。

然而,他并非仅仅是一个护卫。那日殿上,赵小满呕血昏迷前执着坚定的眼神,以及她心心念念的“丰女一号”和整个丰女村的未来,如同烙印刻在他心里。他深知,小满搏命换来的这个“农桑女官”身份,是一个契机,但要将这契机真正转化为丰女村乃至更多乡民实实在在的好处,仅靠朝廷的调拨和旨意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有自己的根基,有自己的进项,有能让外界看到、并主动来求的“实在东西”。

他想起了离开丰女村时,王嫂子塞满马车角落的那些特产——精心晾晒的红薯粉条,在阳光下泛着柔润光泽;张寡妇和几位织工熬夜赶织出来的、带着独特凤纹花样的锦布;还有他自己以往猎获、如今由村中妇人按他教的方法晾制保存的山珍野味。这些,不正是丰女村除了粮种之外,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吗?

京城市井繁华,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云集,这些人最是追求新奇与品质。若能在此地将丰女村的名声打响,让这些特产成为紧俏之物,那么……

一个念头在李青山心中逐渐清晰、坚定。

他没有过多犹豫,也没有去打扰心力交瘁的孙巧儿,更未去向任何衙门请示——那是小满醒来后可能需要应对的繁琐,此刻他只需行动。

他动用了自己这些年打猎积攒下的所有银钱,又加上离开丰女村时,村里公账上勉强挤出让他以备不时之需的一小笔银子,在距离住处不远、还算热闹但并非顶级繁华的一条街市上,盘下了一间不大的店面。店面位置不算顶好,但胜在临街,门口有棵老槐树,颇有几分乡野趣味。

他没有请匠人,自己动手,和泥垒砖,修补了墙缝,用打磨光滑的原木做了货架和柜台,又将店内墙壁用混合了草梗的灰泥重新粉刷了一遍,透着一股朴素扎实的劲儿。招牌是他寻了块老榆木板,自己用砍刀削出轮廓,又烧红铁条烫出四个筋骨嶙峋的大字——山野货铺。

没有花哨的装饰,没有殷勤的吆喝,甚至连个像样的伙计都没有。开业那天,李青山只是默默地将货物摆上货架:晶莹剔透、韧性十足的红薯粉条捆扎得整整齐齐;色泽鲜亮、纹路独特精美的凤纹锦布叠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还有各种品相极佳的蘑菇、木耳、风干野味等山珍,分门别类,干干净净。

起初,这间风格过于“硬朗”甚至显得有些简陋的铺子,并未引起太多注意。偶尔有路人好奇张望,也被李青山那生人勿近的冷硬气场劝退。

转机发生在一个午后。一位颇有名气的绸缎庄掌柜偶然路过,目光立刻被那摆在柜台上的凤纹锦布吸引。那花纹并非传统样式,凤鸟姿态灵动,线条流畅中带着一丝说不出的野性与古朴,配色也大胆新颖,与他平日所见迥异。他进店仔细查看,触摸那布料的质感,更是惊讶于其织法的细密与柔软坚韧并存的特质。他当即询问价钱,李青山报了个实诚的价,那掌柜竟未还价,直接将几匹布全部买下,并留下话,若有新货,直接送往他的绸缎庄。

紧接着,附近一家酒楼采买,偶然买了些红薯粉条和山珍回去试菜。那粉条久煮不烂,口感爽滑弹牙,无论是做烩菜还是凉拌,都极受欢迎;那些山珍更是味道浓郁纯正,远非市面寻常货色可比。酒楼主厨亲自寻到店里,与李青山定下了长期供应的契约。

真正让“山野货铺”名声大噪的,却是一桩意外。某位御史台家的老夫人,脾胃虚弱,久厌饮食,家人偶然从这铺子买了些粉条回去,用老母鸡汤煨了,老夫人竟胃口大开,连用了两小碗,精神也见好。家人欣喜,又见那凤纹锦布别致,便做了身衣裳,老夫人穿着入宫探望某位太妃,竟被太妃看中询问来源……

不知不觉间,“山野货铺”这个名字,连同其独特的“丰女村”特产,开始在京城某些特定的圈子里悄然流传。人们都知道这铺子东西极好,老板却是个锯嘴葫芦,不问不答,价格铁硬,概不还价。可越是如此,越是显得其货物“真”与“稀”。

铺子的生意日渐火爆。那小小的店面,时常有穿着体面的仆役或管事的模样的人进出,将一捆捆粉条,一匹匹锦布,一包包山珍买走。李青山依旧沉默,每日开门,售货,关店,收到的银钱仔细清点收好。他将大部分利润都仔细封存起来,只留下少量用于维持铺面日常和购买最必需的生活物资。他知道,这些钱,是丰女村的希望,也是昏迷中的小满未来可能需要倚仗的根基之一。

他偶尔会在关店后,站在那老槐树下,望向皇宫的方向。市井的喧嚣包围着他,货铺的成功并未给他带来多少喜色,他眉宇间的沉郁,只因那个依旧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人。

山野货铺在京城的扎根与红火,像是一颗悄然投入湖心的石子,虽未掀起惊涛骇浪,却也在平静的水面下,荡开了一圈属于丰女村的、实实在在的涟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