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荒村辣媳 > 第127章 铁证如山,亩产惊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7章 铁证如山,亩产惊官

李大人心中已是惊涛拍岸,观念颠覆,但为官多年的谨慎让他并未立刻下最终论断。他合上那仿佛重若千钧的笔记,目光如电,扫过脸色惨白、汗出如浆的赵富贵等人,最终落回赵小满身上,语气已然带上了前所未有的郑重:

“赵…赵氏,” 他甚至下意识地用了一个稍显客气的称呼,“尔等所呈良种、笔记,确实…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然农事终究需落地见效,产量为实。本官欲亲自勘验尔等田亩实产,与这账册所录,是否吻合。”

这是他最后的验证。若产量真如账册所记那般惊人,那一切谗言都将不攻自破,而这“丰女村”的价值,将远超他的想象!

赵小满剧烈地咳嗽着,脸上不见丝毫慌乱,只是极轻微地点了点头,嘶哑道:“…大人…请…”

王嫂子和孙巧儿对视一眼,孙巧儿立刻抱紧账册,王嫂子则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声音依旧有些发颤,却努力保持镇定:“民妇为王氏,掌…管内务仓储。请大人随民妇来。”

李大人微微颔首,示意衙役和小吏跟上。赵富贵等人如蒙大赦,又心有不甘,也灰溜溜地跟在后面,试图寻找最后一丝可以指摘的破绽。

王嫂子引着众人,率先走向那片已然成熟、等待最后收割的粟米田。

只见田垄整齐,粟杆粗壮,穗头沉甸甸地低垂,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但与寻常粟田不同的是,这里的粟穗不仅密集,而且穗型普遍硕大,颗粒饱满金黄,与方才那袋“丰女一号”良种如出一辙。

李大人是行家,只一眼,心中便已估摸出个大概,暗暗吃惊。

王嫂子指挥着几个女户,在李大人指定的区域,划出一分地(十分为一亩)的范围。“请大人派人监督收割、脱粒、称重。”她说道。

李大人使了个眼色,两名随行小吏立刻上前,亲自监督整个流程。女户们动作麻利,挥镰收割,搬运,脱粒(用的是连枷和手工揉搓),扬场…所有步骤都在官吏的注视下完成,毫无作弊可能。

金黄色的粟粒如同瀑布般流入备好的箩筐中。

称重用的是一杆带来的标准官斗。小吏仔细地将粟粒倒入斗中,刮平,记录,再倒入带来的麻袋中封存。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那不断被装满又倒空的官斗。

赵富贵等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心中疯狂祈祷着产量千万不要太高。 而李大人则是越看,眼神越亮,心中的震撼越甚!

最终,一分地的粟米全部称重完毕。小吏快步上前,将记录的数目呈给李大人:“大人,此一分地,实收粟米…一斗七升五合!”(注:古代计量单位,此处为情节需要设定数值)

李大人心中飞快计算:一亩等于十分地,那亩产便是…十七斗五升?!(约合后世二百多斤\/亩)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本朝北方粟米平均亩产(通常仅数斗至一石左右,一石约十斗)!甚至超过了许多水浇良田的产量!而这,还只是在一片原本的沙荒地上!

“账册!” 李大人猛地看向孙巧儿。

孙巧儿早已翻到对应页目,清晰念道:“账册记录,‘丰女一号’粟田预估亩产:十七斗至十八斗。按往年经验,实产与预估误差不超过半斗。”

完全吻合!甚至实产还略高于预估下限!

李大人的呼吸微微急促起来。但他并未立刻表态,而是沉声道:“去看红薯!”

众人又移步至那片藤蔓依旧茂盛的红薯地。相较于粟米,红薯的产量更是难以直观估计。

这次无需划片,王嫂子直接指着一片已经被部分刨开、露出硕大块根的地块:“大人,此片地已收十之七八,剩余部分,可当场采挖称重。地窖中亦有今日刚收、尚未入库的新鲜红薯,可一并查验。”

李大人点头允准。

于是,一部分衙役监督女户采挖地里剩余的红薯,另一部分则随王嫂子去地窖清点今日新收的。

场面更加震撼! 锄头刨开松软的沃土,下面几乎是密密麻麻、簇生在一起的硕大块根!小如拳,大如婴首,红褐色的外皮沾着新鲜的黑泥,沉甸甸地堆放在一起。

地窖之中,更是景象骇人!红薯堆成了小山,几乎占满了大半个窖室!那数量,远远超乎了李大人以及所有随行人员的想象!

称重过程更为繁琐,但官吏们一丝不苟。 最终,综合地里新挖和地窖新收的部分,折算亩产…

当小吏将那个惊人的数字报给李大人时,即便他已有心理准备,依旧倒吸了一口凉气,手指都微微颤抖了一下!

亩产超过四十石!(注:古代斤两石单位与今不同,此处表现相对夸张的产量对比)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足以颠覆任何农业常识!

“账册记录,” 孙巧儿的声音适时响起,依旧平静清晰,“沙壤地红薯预估亩产:三十五石至四十五石。实产处于中上水准。”

再次严丝合缝地吻合!

铁证如山! 产量与账册记录,分毫不差! 这已绝非运气或妖法所能解释!这是极其精准的农业预测和管理能力!是建立在那些浩繁笔记基础上的、对土地和作物强大掌控力的体现!

李大人缓缓转过身,目光如炬,死死盯住面无人色、几乎要瘫软在地的赵富贵,声音如同从冰窖里捞出来一般: “赵里正!尔等还有何话说?!” “这‘妖法’…当真是能算出如此精准的产量?!” “这‘聚众敛财’…敛的便是这填满府库、活人无数的救命粮吗?!” “尔等治下,男丁众多,良田不少,亩产几何?可能及得上这‘妖妇’所垦沙地之十一?!”

声声质问,如同惊雷,轰得赵富贵体若筛糠,哑口无言,只会“我…我…下官…”地支吾着,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其他乡绅更是噤若寒蝉,头都快埋到裤裆里了。

李大人不再看他们,他深吸一口气,望向赵小满、王嫂子、孙巧儿以及所有在场的女户。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震惊、敬佩、惭愧,以及一种发现巨大宝藏般的灼热。

“好!好!好!” 他连说三个好字,声音竟有些激动,“本官…今日方知,何为‘人定胜天’,何为‘巾帼不让须眉’!”

铁证如山,亩产惊官。 最后的验证,不仅彻底粉碎了所有阴谋,更将“丰女村”的价值,无比清晰地、震撼性地呈现在了这位州府粮官面前。一场危机,至此彻底化为转机。而女户们的命运,也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