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诨名鬼眼 > 第540章 越过蕴藻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过,尽管如此,这次的收获还是给这些地方部队带来了一些实质性的改变。

原本只能使用大刀和梭标枪的士兵们,现在终于可以端起三八式步枪,提升了一定的战斗力。

每个连队也能够增加几挺机枪、几门迫击炮,以及更多的掷弹筒,这无疑增强了他们在战场上的火力。

此外,伙食方面也有了一些改善,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只能吃死面饼了。

虽然改善的幅度不大,但对于长期艰苦生活的士兵们来说,已经是一种难得的福利。

然而,有一样东西却是可以充分满足大家需求的,那就是鬼子为了让士兵在战场上不想念家乡而准备的“菊”牌香烟。

这种香烟数量众多,每个人都能分到几包,也算是给士兵们在紧张的战斗之余带来一丝慰藉。

现在好了,还没有开过洋荤的战士们都可以尝尝倭国鬼子的香烟了。

然而,就在白师长将物资分配完毕之后,几个军团的首领们纷纷落座,开始商议起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他们深知,这件事情绝对不能让第三战区的那些官员们知晓,因为战区那边的物资供应仍然至关重要,该争取的还是要去争取,该诉苦的也绝不能含糊。

这些军团的首领们可都不是省油的灯,对于其中的门道和弯弯绕绕,他们早就心知肚明。

经过深思熟虑,两天之后,原本没有参与战斗的几支地方军团,比如皖军团、鲁军团和豫军团,开始在南岸积极寻找搭建浮桥所需的物资,并迅速搭建起了两座浮桥。

紧接着,他们毫不犹豫地主动越过蕴藻浜,抵达河北岸,积极寻找战机。

而这一决策的背后,其实是他们在听取了川军团的白将军和贵军团的蔡将军前几天的交手情况后,深思熟虑的结果。

鬼子的主动后撤,无疑证明了在某些方面,鬼子并不愿意与国府军队进行正面交锋。

否则,以鬼子强大的火力,包括大炮和步枪,早就应该对南岸展开猛烈的炮击了。

正是这几个军团的主动出击,戳中了鬼子的软肋,打在鬼子的虚弱期上。

越过蕴藻浜河的两个团的兵力,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沿着鬼子后撤的路线,浩浩荡荡地向庙行镇挺进。

这两个团的战士们士气高昂,步伐坚定,他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决心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就在这两个团刚刚越过蕴藻浜河的瞬间,后面紧跟着的两个工兵营迅速行动起来。

这两个工兵营并非普通的作战部队,他们有着特殊的任务。

看着前面的两个团渐行渐远,两个工兵营的士兵们按照长官的命令,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熟练地使用工具,将整块的草皮小心翼翼地挖了起来,仿佛在揭开一层珍贵的面纱。

然后,他们在草皮下挖开一个大坑,这个坑深不见底,宛如一个隐藏的陷阱。

士兵们将挖出来的土装进麻袋里,然后用肩膀扛着这些沉重的麻袋,艰难地运到河边。

他们毫不犹豫地将麻袋里的土扔进了河里,只听见“扑通”一声,泥土落入水中,溅起一片水花。

在大坑里,工兵们埋下了几个威力巨大的炸药包,这些炸药包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坑底,就像沉睡的巨兽等待着被唤醒。

接着,士兵们把土重新埋实,让大坑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最后,他们将那块整块挖出来的草皮重新覆盖在上面,使得整个地面看起来和原来毫无二致,上面的草依然郁郁葱葱,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就这样,两个工兵营在两条通往浮桥的通道边上埋下了几十个这样的炸药,它们静静地隐藏在地下,宛如一颗颗定时炸弹,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如果这些部队拥有地雷,或许就不需要如此繁琐的布置了。

然而,现实情况就是如此,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应对敌人的威胁。

现在,让我们把视线转回到前面去偷袭鬼子的两个团。这两个团一路疾行,如同一支离弦之箭,直插庙行镇。

然而,正当他们接近庙行镇时,鬼子的暗哨却突然发现了他们的行踪。

“国府的军队过河了!”暗哨的惊呼声如同警报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庙行镇。鬼子们立刻警觉起来,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爆发。

这个时候的庙行镇,鬼子的三个甲级师团的师团在一起商议,接下来怎么对国府守军展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