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超感应用 > 第8章 初步构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胖子李壮震天响的呼噜声,如同宿舍里一台不知疲倦的低音炮,富有节奏地穿透蚊帐。月光透过不甚洁净的玻璃窗,在王哲的书桌上投下一片冷白色的梯形光区。空气中,烧鸡的油腻香气尚未完全散去,混合着夏夜微凉的晚风和胖子身上淡淡的汗味,构成一种奇异却真实的安宁感。王哲靠在床头,并未入睡,他听着这充满生命力的鼾声,指尖无意识地在手机屏幕冰凉的触控板上滑动,心中那片因重生而激荡不已的波澜,在此刻室友毫无心机的沉睡映衬下,反而渐渐沉淀、明晰起来。

这是2012年。智能手机尚未完全统治生活,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已清晰可闻。王哲手中这台刷了第三方Rom的htc手机,连接着速度时快时慢的宿舍wi-Fi(需要断断续续输入学号密码认证),浏览器标签页里,静静躺着几个看似普通的网页:一个是最新财经新闻的聚合站点,另一个是当时还略显简陋、但已初具规模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界面,上面显示着比特币的价格——不到10美元。这个数字,在王哲的眼中,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一座等待喷发的、由代码构成的数字金矿的前兆。他知道,就在不久之后,这颗种子将破土而出,开启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狂欢。

王哲的眼神在月光下显得异常清醒,甚至带着一丝与他年龄不符的冷冽。前世的记忆碎片,如同无法彻底删除的系统文件,时常在夜深人静时跳出来提醒他:资源的匮乏、人性的扭曲、秩序的崩塌……那种刻入骨髓的危机感,是李壮这样在和平年代温室里长大的青年难以真正理解的。正是这种危机感,驱动着他必须行动,必须利用这宝贵的“先知”窗口期,积累资本,构筑壁垒。他的性格核心是冷静乃至冷酷的理性,但胖子的出现,像一滴温水滴入冰水,虽未改变其本质,却泛起了些许涟漪。他意识到,完全独行固然安全,但或许会错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助力。

王哲的思维高速运转,如同他尝试“感知”的电脑cpU,将杂乱的信息流梳理成清晰的指令集:

· 核心目标: 在末世来临前,积累足够的财富和资源,建立安全庇护所。

· 当前最大机遇: 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早期红利。已知价格将呈现指数级增长,关键在于如何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份额,并在合适节点套现。

· 现实约束: 启动资金匮乏(仅有少量生活费),身份限制(普通大学生,无稳定收入来源),技术门槛(早期比特币挖矿已开始专业化,个人电脑挖矿效率极低,直接购买是更优选择)。

· 初步构想:

1. 资金原始积累: 需要快速、合法地获得第一桶金。炒股?需要本金和内幕消息,后者他有一定优势,但前者是瓶颈。利用信息差做点小生意?周期可能过长。

2. 比特币获取途径: 直接购买是主流。但需要支付渠道,且大量购买会引起注意。是否可以考虑利用校园网络,以更隐蔽的方式零散收购?比如,以“研究数字货币”或“收集虚拟商品”为名,从对此感兴趣或急需变现的同学手中低价收购?

3. 技术准备: 需要安全的钱包存储方案,避免交易所跑路或黑客攻击风险。这需要深入研究当时可用的冷钱包技术。

4. 潜在盟友: 胖子李壮,其“情报”能力或许能在校园内收购比特币环节发挥作用。但其可靠性和保密性需观察和引导。

王哲闭上眼,尝试将那种玄妙的“超感”延伸向手机屏幕上跳动的K线图。他并非妄想预测下一秒的价格(那超出了他目前能力的极限,或者说,金融市场的混沌性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非生命体系统”),而是试图去“感受”那些新闻标题、论坛讨论背后弥漫的集体情绪——是贪婪?是恐惧?是迷茫?这种情绪场的强弱变化,或许能作为他判断短期市场热度的一个模糊参考。这是一种极其耗神且不确定的尝试,意识如同在信息的湍流中漂流,捕捉到的只是些微的、难以言喻的“风向”感觉。几次尝试后,他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不得不停下来。看来,这种应用方式远比“诊断”硬件复杂和艰难。

·机遇角度: 历史趋势明确,升值空间巨大,是穿越者已知的、确定性极高的投资圣杯。

·风险角度: 政策不确定性(各国政府态度未明)、技术风险(交易所安全性、私钥丢失)、市场波动性极大(即使在牛市中也存在剧烈回调)。

·操作角度: 对于一名2012年的大学生,如何解释资金来源?如何应对可能的大额资金流动引起的关注(包括家庭和学校)?如何确保交易安全?

·超感辅助角度: 目前看,能力在直接预测价格方面作用有限,但或许在规避重大风险(如感知某交易所即将出问题的“异常状态”)或判断市场极端情绪时能提供微弱优势。

第二天下午没课,胖子正对着电脑奋战于一款网络游戏,键盘敲得噼啪作响。王哲状似随意地走到他身边,看着屏幕上绚丽的技能光效,开口道:“胖子,问你个事。”

“啥事?说!兄弟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胖子头也不回,手指翻飞。

“如果你听说有一种……嗯,算是虚拟的东西吧,像游戏点卡,但现在很不值钱,未来可能很值钱,你会想办法弄一点在手里吗?”

胖子手上动作慢了下来,扭过胖胖的身体,一脸疑惑:“虚拟的?比游戏装备还虚?能换钱吗现在?”

“现在可能很难,但将来也许能换很多。”王哲选择性地回答。

胖子挠了挠头:“那得看是啥了。要是像qq号似的,那没劲。要是……嗯,像你说的,真有那么点可能性能发财……”他小眼睛转了转,露出狡黠的笑,“那得看成本啊!要是白嫖,那不要白不要。要是要花钱,哪怕就几块钱,也得琢磨琢磨是不是骗局。老王,你是不是发现啥发财的门路了?带兄弟一个呗?”他的反应,体现了典型的小市民智慧:对机会敏感,但更重视成本和风险控制,尤其是 immediate(即时)的得失。

王哲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换了个问题:“你在各院系都有认识的人,消息灵通。有没有听说过,咱们学校有没有人对那种……用电脑计算产生的,叫什么‘加密货币’的东西感兴趣?”

胖子皱着眉想了半天,猛地一拍大腿:“哎!你这么说我想起来!计算机协会好像有个怪人,前阵子在食堂拉着人讲什么‘去中心化’、‘未来货币’,神神叨叨的,没几个人理他!好像就叫……比特币?”

王哲心中一动,一丝微弱的希望之火悄然点燃。胖子的信息网络果然有效!他维持着平静:“哦?有点意思。下次如果再有类似的消息,或者听说谁手上有这种‘币’,告诉我一声。”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胖子拍着胸脯保证,虽然他对王哲的意图仍一知半解,但出于对王哲“修电脑神技”的信任和潜在的“发财”诱惑,他表现出了极高的配合度。王哲感受到一种久违的、计划迈出第一步的微颤,那是对未来可能性的兴奋,尽管前路依然布满迷雾。

比特币,是王哲播下的第一颗“数字种子”。而胖子李壮,及其背后那个看不见的校园人际“网络”,则可能成为滋养这颗种子发芽的最初土壤。王哲意识到,他不仅要种下种子,更需要开始编织属于自己的“网络”——一个由信息、资源、人脉构成的,能够在他尚未强大时提供遮蔽与助力的系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王哲在心中默念《道德经》的句子。宏伟的构想必须从最微小的行动开始。接触那个计算机协会的“怪人”,或许就是这“足下”的第一步。

王哲打开电脑,开始更具体地搜索国内早期的比特币论坛和社区。他需要了解更多当下的市场细节、玩家心态以及潜在的风险。同时,他让胖子留意那个计算机协会成员的消息。计划的齿轮,虽然只是初步咬合,但已经发出了轻微的转动声。窗外,天色渐暗,华灯初上,城市的霓虹照亮了一个充满未知与可能的时代。王哲知道,他的“累土”工程,即将正式开工。而那个被胖子称为“怪人”的同学,很可能成为他切入这个新兴领域的关键节点。下一章,或许就是与这位“先行者”的初次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