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超感应用 > 第46章 高远的报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拒绝了“深空科技”的“招安”,“瞬忆”团队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实验室重新弥漫着一种久违的、专注于技术本身的纯粹氛围。然而,这种平静如同冰封的河面,底下潜藏着汹涌的暗流。王哲那异于常人的感知力,近几日总捕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带着恶意窥探意味的能量频率,如同黑暗中偶尔闪动的冰冷复眼,让他隐隐感到不安。这种不安,在一个看似寻常的深夜,化作了实质性的风暴。

已是凌晨两点,实验室只有王哲和张涛还在进行新版本的最后调试。窗外校园万籁俱寂,唯有服务器机柜发出低沉的嗡鸣,仿佛一座信息孤岛。突然,张涛面前的监控屏幕爆出一连串刺眼的红色警报,他失声叫道:“哲哥!有异常数据包在疯狂冲击我们的核心数据库防火墙!不是常规扫描,是……是定向的、高强度的渗透尝试!”

几乎同时,李壮和苏小蕊的手机在宿舍疯狂响起,接通后传来两人惊惶的声音——他们管理的公开演示平台和用户社区入口,正遭受大规模、分布式的拒绝服务攻击(ddoS),访问流量在几分钟内被拉升到平常的数百倍,服务已彻底瘫痪。

张涛脸色煞白,手指在键盘上狂飙,试图追踪攻击源,汗水瞬间浸湿了他的额发。“对方……手法很老练,用了多层跳板,Ip地址遍布全球,像……像一群戴着面具的幽灵!”

李壮冲进实验室,头发凌乱,睡衣外套胡乱披着,他盯着完全被流量洪流淹没的监控图表,眼神里先是震惊,随即燃起熊熊怒火:“是高远!一定是他!只有他才会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苏小蕊紧随其后,她已迅速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接入网络,语气冰冷如铁:“攻击组织有序,目标明确,直指我们的核心演示数据和对外服务门户。这不是随机黑客行为,是蓄意的、旨在摧毁我们公信力的精准打击。”她立刻开始收集攻击日志,准备法律证据。

而此时,在城市另一端某高级公寓内,高远慵懒地靠在人体工学椅上,欣赏着屏幕上“瞬忆”各个服务节点相继“沦陷”的实时态势图。他嘴角勾起一抹阴鸷的冷笑,眼中闪烁着复仇的快意和一种将他人心血视为玩物的残忍。他对着耳麦轻声说道:“继续加压,我要在天亮之前,让‘瞬忆’这个名字,在网络上彻底‘消失’。”

实验室里,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张涛(技术应对,语速极快):“不行!常规防御策略被绕过了!他们找到了一个底层协议的逻辑歧义,正在尝试注入恶意代码!我需要权限启动‘蜂巢’隔离协议,手动封堵漏洞!”

王哲(强制镇定,声音沉稳):“批准启动。张涛,你全力堵漏。李壮,立刻联系云服务商,启动最高级别的ddoS流量清洗!”

李壮(愤怒且焦急):“已经在联系了!妈的,高远这个混蛋!他这是要把我们往死里整!我们的用户会怎么想?那些还在观望的投资人会怎么想?”

苏小蕊(冷静分析,切入要害):“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和证据。李壮,立刻在官方渠道发布‘因遭受不明网络攻击,服务临时维护’的公告,语气要诚恳但不要示弱。我会确保所有攻击日志、流量异常记录完整保存,这是未来起诉的关键。”

高远的报复,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精密算计的:

· 动机层面: 累积的嫉妒(金奖落败)、谈判桌上被王哲压制的羞辱、以及“瞬忆”拒绝“深空”后更显孤高的姿态,都加剧了他的恨意。他无法在技术和商业上正面超越,便选择用阴损手段摧毁。

· 策略层面: 他雇佣了地下的“网络打手”,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组合拳。ddoS攻击吸引全部注意力并瘫痪服务,制造混乱和用户恐慌;同时,更具威胁的、针对核心数据库的渗透攻击悄然进行,旨在窃取或篡改最宝贵的用户数据和核心算法模型。一旦成功,“瞬忆”的技术信誉和商业根基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危机初现时,是猝不及防的震惊与眼睁睁看着心血被蹂躏的愤怒。随着服务彻底瘫痪,看到用户社区涌现出的质疑和恐慌言论,一股深切的无力感攫住了每个人。李壮气得一拳砸在墙上,苏小蕊紧抿嘴唇,眼神冰冷,张涛因为一个关键漏洞迟迟无法修复而几乎崩溃。

就在士气最低落的时刻,王哲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的感知力全力扩展,不再是被动接收恶意,而是主动“触摸”那攻击的“脉络”。他闭上眼,脑海中仿佛浮现出那些恶意数据流的“轨迹”和“形状”。

“张涛,”王哲突然开口,声音异常平静,“别管第三层防护了,攻击核心在模仿正常心跳协议,尝试绕过第七序列校验。你集中精力,在数据预处理模块,针对性地加一道‘动态语义过滤器’,我口述规则……”

王哲的指引,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座灯塔。张涛依言操作,几分钟后,核心数据库那疯狂的警报声戛然而止。一种绝处逢生的振奋瞬间驱散了之前的阴霾。

在高度专注下,王哲的感知完成了从“感受”到“视觉”的跨越。他仿佛“看”到了整个网络战场的立体投影:代表“瞬忆”防御体系的蓝色光罩正被无数代表攻击的红色尖锥疯狂撞击,而在这些红色尖锥的能量流动中,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微小的、不断重复的“谐振频率”——那是攻击代码为了规避检测而设置的统一“签名”,也是其最大的弱点。正是基于对这种“谐振频率”的洞察,他才能够指引张涛编写出精准的反制代码。

这场突如其来的网络攻击,如同一个残酷的“熔炉” ,将“瞬忆”团队投入其中炙烤。它不仅考验着他们的技术韧性,更考验着团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经过这一夜的“淬火”,他们的技术防御体系变得更加坚固,成员间的信任与协作也更加密不可分。敌人的恶意,反而成了锻造他们锋芒的磨刀石。

· 团队韧性视角: 成功抵御攻击极大增强了团队的技术自信和危机处理能力,证明了其技术底层的扎实与韧性。

· 竞争对手视角: 高远的卑劣手段暴露无遗,虽造成短期困扰,但也让其失去了最后一丝行业内的尊重,自绝于主流圈子。

· 用户与市场视角: 初期恐慌过后,团队快速、专业的应对和坦诚的公告,反而赢得了一部分用户的同情和更深的信任,危机化为一次另类的“压力测试”展示。

· 投资圈视角: 事件表明“瞬忆”已成为足以引起对手恐惧和疯狂打击的威胁,其价值反而因此凸显。但同时,也警示了投资其可能面临的非商业风险。

· 法律与伦理视角: 苏小蕊收集的证据,为后续可能的法律诉讼打下了基础,也引发了团队关于技术伦理和商业竞争的更深层次思考。

在攻击浪潮暂时退去,天际泛起鱼肚白时,王哲看着疲惫但眼神明亮的伙伴们,缓缓说道:“《道德经》有言:‘柔弱胜刚强’。高远以为他的攻击如狂风暴雨,至刚至强。但他忘了,水至柔,却能穿石。我们的应对,不是与他硬碰硬,而是如流水般,找到他力量的空隙(谐振频率),顺势而为,以巧破力。这不仅是技术,也是处世之道。”

攻击暂时被击退,实验室里弥漫着一种精力耗尽后的虚脱感和劫后余生的庆幸。服务器恢复了平稳运行,但每个人都知道,这只是一次击退,而非终结。

“高远不会就此罢休。”苏小蕊合上电脑,眼中寒芒未消。

李壮抹了把脸,恨声道:“这笔账,迟早要算!”

王哲望向窗外渐亮的天空,阳光试图穿透云层。他的脸上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一种洞悉了前路更加艰险的凝重。

“他暴露了他的疯狂和底线,”王哲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我们也证明了自己的坚韧。从今天起,我们要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好我们的每一行代码,每一个节点。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

晨曦映照着他们年轻却写满坚毅的脸庞,一夜鏖战,让他们褪去了最后一丝稚嫩,真正具备了在残酷竞争中生存下去的狼性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