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超感应用 > 第109章 无声渗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金海路仓库的“意外”曝光,如同一块精准投入静湖的巨石,在高家与林家联合阵营的内部,激起了难以平息的涟漪。消防与安监部门的介入,虽未直接指向高家,却迫使他们的“清扫行动”彻底流产,那些记载着不光彩往事的纸质档案与陈旧硬盘,暂时被封存在官方的封条之下,成了悬在高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次成功的预判与干扰,不仅为“哲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更重要的是,它向王哲团队验证了一条全新的、游走于现实与超感之间的攻击路径的可行性。

然而,仓库事件仅仅是撕开了对手防御体系的一道微小裂隙。要真正扭转败局,他们需要更具毁灭性的武器——能够直接击穿高家商业信誉的财务黑料,以及能够曝光林家操纵舆论、实施不正当竞争的铁证。这是一场必须深入虎穴的谍影行动,目标直指对手最核心、防护最严密的数字神经中枢。

“‘清扫行动’受挫,高天雄和林振岳现在必然如同惊弓之鸟,”王哲在核心会议上分析,他的脸色依旧带着过度使用超感能力后的苍白,但眼神却锐利如鹰隼,“他们会加紧内部审查,加固数字防火墙,同时,也会加速完成核心证据的数字化转移或销毁。我们的下一次行动,必须更快、更准、更隐蔽。”

李壮摩拳擦掌,眼中闪烁着技术高手面临挑战时的兴奋光芒:“高家的核心财务数据肯定放在他们自建的私有云里,物理隔离,多重加密,硬闯等于送死。但只要有网络接口,就有数据交换,有交换,就有缝隙。”

张涛则提供了理论支持,他引经据典道:“《孙子兵法》云:‘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我们的攻击,不应是地面的强攻,而应是来自‘九天’之上的降维打击。王哲的‘超感’为我们提供了他们防御体系的‘形’,而李壮的技术,就是我们的‘势’,形与势合,方能无声渗透。”

行动计划被命名为“镜湖行动”,取意于在看似平静无波的湖面(对手的防御系统)之下,进行隐秘的渗透与倒影窃取(获取关键数据)。

行动的第一步,依旧是王哲的“超感导航”。这需要他再次主动深入那意识与信息交织的混沌之海,承受精神撕裂的风险。在隔音室内,他摒弃杂念,将意识焦点锁定在高天雄及其核心财务团队经常出没的物理空间——高氏集团总部顶层的董事长办公室及旁边的财务指挥中心。

这一次,有了前次的经验和李壮提供的脑波监测设备辅助,王哲尝试着不再是被动承受信息洪流的冲击,而是像操纵一艘脆弱的潜水艇,在意识的深海中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深度”与“方向”。剧烈的神经刺痛依旧如影随形,幻视与幻听不断干扰着他的专注,但他咬牙坚持,捕捉着那些在信息流中闪烁的、带有特殊价值的关键“碎片”:

“……瑞士信贷……离岸账户‘金牛座’……加密密钥分段存储……首席财务官U盘……助理电脑备份……”

“……‘水军’指挥部不在国内……东南亚Ip跳转……林振岳的私人助理直接下达指令矩阵……资金通过娱乐产业洗白……”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印记——高天雄的谨慎多疑,财务官的紧张恐惧,林振岳助理的狡黠与得意——一并涌入王哲的脑海。当他几乎虚脱地结束这次“潜航”时,李壮和张涛立刻围了上来。

“目标指向很明确,”王哲声音虚弱但思路清晰,“高家的核心黑料,采用物理隔离加分段密钥,关键片段在首席财务官的随身U盘和其助理的电脑里有备份。林家的舆论操纵链条,核心指令层在海外,通过多层代理,但源头指令来自林振岳的私人助理,资金流向与林家控股的一家东南亚娱乐公司有关。”

有了这些精准的“导航坐标”,李壮的技术利刃终于找到了下刀之处。他如同一个数字时代的顶级窃贼,开始布局。

针对高家,他设计了一套极其精巧的“鱼叉式”钓鱼攻击。他利用获取的内部信息,伪装成集团It部门,向首席财务官的助理发送了一封看似例行公事、要求更新特定财务软件安全证书的邮件。邮件附件携带的并非病毒,而是一个精心构造的、具备零日漏洞利用能力的“逻辑炸弹”,它不会破坏系统,只会在特定条件下(如检测到目标U盘插入), silently(静默地)复制指定类型的加密文件片段,并将其隐藏在系统日志文件的冗余数据中,通过正常的网络备份通道,发送至一个由李壮控制的、位于法律灰色地带的匿名数据中转站。

“这叫‘灯下黑’,”李壮得意地解释,“最严密的堡垒,往往从内部最不起眼的环节被突破。我们不需要拿到完整密钥,只需要拿到分段密钥的碎片,结合王哲‘看’到的其他线索,就有机会拼凑出真相。”

针对林家,策略则更为迂回。李壮没有直接攻击林家防护森严的内部网络,而是利用王哲提供的线索,锁定了那家位于东南亚的娱乐公司。这家公司的网络安全防护相对薄弱。李壮成功渗透其服务器,找到了林家用于支付“水军”费用的资金流转记录,以及一些未完全销毁的、与林振岳助理联系的加密指令日志。

“光有这些还不够,”苏小蕊从法律角度提出意见,“我们需要能将指令直接关联到林振岳本人的证据。”

这时,王哲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在一次短暂的超感聚焦中,捕捉到了林振岳助理在使用其一部不记名加密手机时,一个极其短暂的、与东南亚服务器建立连接的网络特征码。凭借这个特征码,李壮结合已获取的日志,成功反向定位到了几次关键指令发出的确切时间点和设备指纹,虽然无法直接证明是林振岳本人操作,但足以形成指向性极强的证据链。

在整个过程中,张涛负责设计最后的“礼物”——反向追踪陷阱。他在被窃取的数据包中,植入了微小的、具有休眠期的追踪程序,一旦对方发现数据泄露并进行调查,这些程序就会被激活,将调查者的Ip地址、设备信息甚至操作行为,悄无声息地反馈回来。

“《易经》有云:‘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他们施加于我们的,必将回到他们自己身上。”张涛语气带着一丝技术哲人的冷峻。

行动持续了七十二小时,每一分钟都充满了紧张与不确定性。当李壮最终从匿名数据中转站成功取回高家财务数据的密钥碎片,并确认林家的资金流向与指令日志已被完整捕获时,整个机房陷入了一种克制的狂喜。

他们成功了。没有触发任何严重的警报,如同魅影般潜入,取走了对手最致命的秘密,并在黑暗中埋下了反击的伏笔。

王哲疲惫地靠在椅子上,感受着脑海中尚未完全平息的“回响”。这一次,能力的运用依然带来了巨大的消耗,但一种初步的、带着危险气息的“掌控感”开始萌芽。他看着屏幕上那些足以掀起惊涛骇浪的数据,眼神复杂。

“证据已经到手,”苏小蕊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既是兴奋,也是忧虑,“但我们该如何使用它们?直接公开,会暴露我们的特殊手段;交给官方,如何解释来源?”

王哲沉默片刻,缓缓道:“利器在手,未必要立刻见血。找准时机,一击致命。在此之前,我们要让这些证据,成为悬在他们头顶,让他们寝食难安的……无形之剑。”

无声的渗透已经完成,猎人与猎物的角色,正在悄然逆转。冰冷的服务器嗡鸣声中,仿佛已能听见远方敌人阵营里,即将响起的、混乱与恐慌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