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超感应用 > 第113章 舆论海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哲那场堪称教科书式的三路反击,如同在平静的湖面同时投下三块巨石——法律的、技术的、舆论的——激起的涟漪在最初几分钟内尚且可见边界,但很快,这些涟漪就相互碰撞、叠加、放大,最终演变成一场席卷整个舆论场的滔天海啸。这不再是简单的风向转变,而是一场结构性的认知崩塌与重建。

第一波巨浪:证据链的绝对碾压。

就在王哲的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不到两小时,几家以深度调查闻名的权威媒体,几乎同步发布了基于“匿名信源”提供的、经过高度技术处理的详尽报告。这些报告没有使用任何可能暴露来源的原始截屏或未经处理的录音,而是以数据可视化图表、资金流向动画和严谨的逻辑推演,将高家利用离岸空壳公司进行财务造假、偷逃巨额税款的路径,以及林家通过东南亚傀儡公司操纵舆论、雇佣网络水军对“哲牛”进行系统性污名化的完整链条,赤裸裸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证据的严谨与全面程度,令人窒息。它不像是一时的爆料,更像是一份经过数月司法审计的调查报告。高家那份被标记为“金牛座”的离岸账户往来明细,与境内数家虚增成本的空壳公司完美对应;林家那条从境内到东南亚、再分散到无数网络Ip的资金流,如同被高亮标注的血管图谱,清晰指向其家族控制的娱乐公司。

“这已经不是商业竞争,这是犯罪!”一位资深财经评论员在直播中拍案而起,“如此完整的证据链,几乎可以原地转化为起诉书!高家和林家,需要给公众一个解释!”

第二波巨浪:“心火”引擎的颠覆性体验。

与此同时,一场自下而上的技术革命正在无声地进行。当第一批更新了“小哲·心火”正式版的用户,带着好奇与怀疑与它对话后,社交媒体上开始涌现出海啸般的真实反馈。

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抑郁症康复博主发布长文:“我尝试过几乎所有的主流AI心理辅助工具,但‘小哲-心火’是第一个让我感觉被‘理解’而不仅仅是‘回应’的。它在我语无伦次的倾诉中,捕捉到了我自己都未察觉的、对阳光的渴望,并给了我一个关于‘在窗台种一盆薄荷’的建议。这不是程序,这近乎是一种…共情。”

一位资深科技产品评测人发布了紧急更新的视频评测,标题极为直接:《降维打击:详解“小哲-心火”为何让所有同类产品瞬间过时》。视频中,他对比了“心火”与“星瞳”在处理复杂、充满潜台词和情绪波动的对话时的表现,前者如同一个敏锐的朋友,后者则像一个词不达意的笨拙机器人。“‘星瞳’抄袭了‘小哲’的形,但‘心火’拥有了‘小哲’的魂,这是本质的差距!”

用户体验形成的口碑,比任何广告都更具说服力。应用商店的评分在几小时内从谷底飙升至榜首,下载量呈垂直增长曲线。一种广泛的共识开始形成:“哲牛”不仅是被陷害的受害者,它更是手握未来钥匙的技术先驱。

第三波巨浪:公众情绪的彻底反转与愤怒反噬。

前两波巨浪汇聚成了第三波,也是最汹涌的一波——公众情绪的雪崩。此前被压抑的同情、被误导的愤怒,以及对于资本为所欲为的深层恐惧,在此刻找到了一个明确的宣泄口。

“我们都被当枪使了!”这样的言论成为主流。曾经参与过嘲讽“哲牛”的普通网民,在确凿的证据和惊艳的产品体验面前,产生了强烈的被欺骗感和负罪感。这种情绪迅速转化为对操纵者的巨大愤怒。

高氏集团与林氏集团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瞬间被愤怒的评论淹没。股价开始了自由落体式的暴跌,开盘即触发熔断机制。线下,两家集团的总部门口开始有媒体和自发聚集的民众围堵,要求给出说法。合作商、投资方要求紧急会议和解释的电话被打爆,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开始暂停订单,银行启动紧急风险审查。

更致命的是,内部混乱开始公开化。高家内部,几位小股东联名要求召开紧急董事会,追究高天雄的责任;林家则爆出更多内幕,有匿名员工向媒体透露,林振岳一意孤行动用家族资源打压“哲牛”,早已引发诸多家族成员不满。

《孙子兵法》云:“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王哲策划的这场舆论海啸,正是如此。它并非简单的口水战,而是通过无可辩驳的证据、颠覆性的产品力和精准的情绪引导,从根本上摧毁了对手的公信力、市场信心和内部团结。

站在机房内的王哲团队,看着屏幕上翻滚的舆情地图——代表支持“哲牛”的绿色光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覆盖全国,而代表高家、林家负面信息的红色标记如瘟疫般附着在它们所有的资产和关联信息之上。

李壮狠狠挥了一下拳头,却不知该说什么,只是重重吐出一口气。张涛看着“心火”引擎后台那美妙的数据曲线,痴痴地笑着。苏小蕊则背过身,悄悄抹去眼角的湿润,那其中包含的,是数月来积压的委屈、坚持的艰辛,以及此刻沉冤得雪的复杂情感。

王哲的脸上却并无太多胜利的喜悦,只有一种深沉的平静。他清楚地知道,海啸虽然壮观,能冲刷掉表面的污秽,却也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对手绝不会坐以待毙,更凶猛的反扑或许正在酝酿。

“通知所有人,”他转过身,声音依旧沉稳,“海啸之后,需要重建。我们要利用这个时机,巩固技术优势,稳定团队,同时……准备好应对他们最后的疯狂。”

舆论的战场,他们已经赢得了关键一役。但真正的终局,还未到来。这场海啸,既是埋葬旧秩序的洪水,也是冲刷出新世界滩涂的浪潮。而“哲牛”这艘一度濒临沉没的小船,此刻正乘风破浪,试图成为新航线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