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超感应用 > 第121章 象牙塔的崩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意渐浓,顶尖学府F大的银杏大道上铺满了金色落叶,往来学子抱着书本穿梭其间,空气中弥漫着书香与草木清香混合的独特气息。这座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学术殿堂,此刻却正经历着一场动摇根基的风暴。

校学术委员会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旁,坐着十二位学术界泰斗,他们中有两院院士、国家级科技奖得主、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每个人的面前,都摆放着一份厚达三百页的调查报告——那是技术团队提交的,经过严格验证的关于高远学术不端的完整证据链。

会议伊始,争议便已显现。

诸位,主持会议的学术委员会主席、德高望重的物理学家陈明远教授推了推眼镜,声音沉稳而有力,今天我们审议的,不仅是一个学生的学位问题,更关乎学术界的清白与尊严。

材料学院院长、曾多次为高远颁发奖学金的李教授立即发言:这些证据的来源需要慎重考量。与高远存在商业竞争关系,难保这不是商业斗争的延伸。

李教授此言差矣。计算机学院的赵院士摇头,他手中拿着一份音频分析报告,声纹匹配度99.7%,背景环境音与事发时间地点完全吻合。这是科学技术给出的答案,不是商业博弈的产物。

化学系的孙教授,一位以严谨着称的女科学家,仔细比对实验数据记录后痛心疾首:这份实验记录被系统性篡改的痕迹太明显了。原始数据与发表论文中的数据存在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这已经超出了偶然误差的范畴!

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细节浮出水面。

调查组找到了当年被高远买通的实验室管理员张某。在确凿的证据和政策的感召下,张某坦白了一切:那天晚上,高远找到我,塞给我一个厚厚的信封。他说只要在数据记录系统里做几个小小的,事后还有重谢。我,我一时糊涂...

另一位曾被高远胁迫签字的导师王某,在调查组面前老泪纵横:我当时就知道这样做不对!可高家势大,高远威胁要让我在这个圈子混不下去。我还有一家老小要养活,我...我对不起学术这两个字!

最致命的证据来自技术团队提供的深度数据分析。李壮带领团队开发了一套专门的算法,对高远发表的所有论文进行了系统性检测,发现其超过70%的论文存在数据异常,其中三篇顶刊论文的核心图表,竟然是通过图像处理软件直接伪造的。

这是对学术诚信的亵渎!数学系的老教授气得浑身发抖,我们这座百年学府的声誉,就要毁在这种人手里!

校内的反应同样激烈。

曾经将高远视为学术明星的学弟学妹们感到被欺骗:我们一直以为他是靠实力,没想到都是靠家世和手段!

与高远同期竞争国家奖学金的同学愤慨不已:当年我就觉得奇怪,他的实验数据完美得不像话,原来都是造假的!

更有教师开始在课堂上讨论学术诚信问题:做学问先要做人。没有诚信的学术,就像没有根基的大厦,终将崩塌。

经过长达六小时的激烈讨论和严谨求证,学术委员会进入表决环节。

陈明远教授在做总结陈述时,引用了《大学》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术之道,首在明德。今日我们若不能扞卫学术的纯洁性,明日又如何教导学生追求真理?

十二位委员逐一投票。当最后一个票落下时,历史的判决已经铸成:

根据《F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及《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经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通过,现作出如下决定:撤销高远博士学位,取消其在校期间获得的一切荣誉,其学术不端行为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决定公布的瞬间,会议室里异常安静。这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学术良知完成自我净化后的沉重。

就在委员会散会的同时,高远正在他那间可以俯瞰整个校园的豪华公寓里,疯狂地拨打着电话。然而往日的朋友们纷纷拒接,父亲的电话一直处于忙音状态。当他终于通过网络看到学校官网发布的公告时,手机从颤抖的手中滑落,屏幕碎裂的声音在空荡的房间里格外刺耳。

窗外,夕阳的余晖为银杏大道镀上最后一层金色。象牙塔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坠落而倒塌,但它必须通过这样的刮骨疗毒,来扞卫那份传承千年的学术尊严。

陈明远教授最后一个离开会议室,他站在走廊的窗前,望着下面步履匆匆的学子们,轻声自语:但愿这次教训,能让更多人明白: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从来没有捷径可走。

夜色渐深,F大的灯火次第亮起,继续守护着这座学术圣地的纯洁与尊严。而那个曾经在这里窃取荣誉的身影,已经永远地被驱逐出了这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