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超感应用 > 第218章 月映万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哲牛”小行星的光变现象,在达到一个令全球天文学家瞠目结舌的峰值后,并未如某些末日论者预言般带来灾难,而是稳定在了那个异常明亮的水平上,成为夜空中一颗无法忽视的、散发着冷静青白色光辉的新星。就在其光度趋于稳定的首个夜晚,王哲终于处理完南极危机的所有后续,风尘仆仆地返回了“哲牛-基石”总部。他没有通知任何人,独自登上了总部“静思堂”的穹顶天台。

然而,他并非唯一的归来者与眺望者。

天台的另一端,苏小蕊静静伫立,她依旧是一身素雅,仿佛从未离开,又仿佛刚从千年前的敦煌洞窟中走出。而在通往天台的入口处,林婉婷的身影也悄然出现,她手中拿着一份刚刚拟定的、关于应对当前资本市场危机的紧急方案,似乎本想找王哲商议,却在此刻驻足。

三人,在这颗以他们共同理念命名的星体最为耀眼的夜晚,于这片承载了他们无数梦想与争执的空间,意外地重逢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张力,混合着未化解的隔阂、沉淀的思念、以及那份“鸿蒙”报告带来的冰冷审视。

最终还是苏小蕊率先打破了沉默。她没有看向王哲,而是仰望着那颗异常的“哲牛”星,声音如同月光般清冷流淌:“王哲,你追求的《星际会计准则》,是为文明的外部行为立法。而我在敦煌发现的‘技术菩萨’与完成的《数字敦煌》,是在尝试为技术的内部心灵溯源。”

她转向王哲,眼眸中不再是之前的疏离与封闭,而是某种勘破后的澄明。她手腕上的微型全息投影器启动,在空中勾勒出复杂的、融合了佛教曼荼罗结构、敦煌壁画色彩矩阵与非线性动力学的数据流图景。

“看,这是基于‘技术菩萨’‘不住于相,其技乃神’理念构建的伦理算法内核。”她指尖轻点,图景核心亮起,“它不直接规定‘什么不能做’,而是通过模拟技术决策可能引发的涟漪效应,在开发者的潜意识层,植入一种对‘因果’和‘众生心’的敬畏与直观感知。如同月映万川,月虽唯一,然映于万川,则随器显形,光明普照。《华严经》云:‘一切诸佛,法身如月,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此算法,便是试图让技术之心,亦能如明月,映照万物,随缘应现,而不执着于单一相状。”

她展示的,不是对抗,而是超越。是一种将伦理内化为技术本能的可能性,与王哲试图从外部建立规则形成了鲜明而又互补的对照。

王哲凝视着那精妙绝伦的伦理算法模型,又看向苏小蕊那仿佛洗尽铅华的脸庞,心中百感交集。南极冰原上的孤独阅读、李壮的告白、“鸿蒙”报告的警示、以及眼前这蕴含着大智慧的创造……所有这些,终于冲垮了他心中那堵由责任和使命筑起的高墙。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从苏小蕊脸上,缓缓转向一旁的林婉婷,最终又回到苏小蕊身上,声音低沉而带着一丝从未有过的脆弱与坦诚:

“小蕊,婉婷……还有李壮(他意识到李壮也应在这情感与责任的网络中)。这些日子,我奔波于所谓的‘大守护’,试图为整个人类文明架构安全的未来。可我错了,或者说,我迷失了。”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需要凝聚极大的勇气,才继续说道:“守护众生,易;守护一人,难。制定再完美的规则,架构再坚固的系统,若连身边最亲近的人都无法安顿,连自己内心的情感都无暇照看,这样的‘守护’,不过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终究会干涸、崩塌。《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我竟连这最浅显的道理都忘了。”

这番近乎忏悔的告白,让林婉婷的眼眶微微发热,她别过头去。苏小蕊的眼中,则闪过一丝了然的悲悯。

就在这时,林婉婷手中的通讯器响起,是董事会发来的紧急催促,要求她就暂代cEo期间提出的、涉及部分妥协的危机方案做出最终决定。

她看着通讯器,又看了看王哲与苏小蕊,脸上掠过一丝复杂的挣扎。最终,她仿佛下定了决心,抬起头,目光恢复了惯有的冷静与锐利,但那锐利中,多了几分通透与释然。

“王哲,你的理念,‘哲牛-基石’的航向,不应因一时的风暴而偏移。”她将手中的紧急方案文件,当着王哲的面,缓缓撕成两半,“这个需要向旧秩序妥协的方案,作废了。”

在王哲和苏小蕊惊讶的目光中,她继续道:“但我或许,也无法再回到过去那种……纯粹执行者的位置了。”她的目光扫过王哲,掠过看不见的李壮,最终定格在遥远的“哲牛”星上。“《星尘公约》理事会刚刚通过决议,将成立一个独立的、拥有跨司法管辖权监督权的 ‘星际法院’ ,旨在仲裁未来可能出现的、超越国家范畴的技术伦理争端与文明级风险事件。”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清晰而坚定:“我决定,接受提名,竞选并出任‘星际法院’的首任首席法官。”

这个决定,石破天惊。这意味着,她将彻底跳出“哲牛-基石”的运营,在一个更高、也更中立的层面,去守护他们共同的理念。这既是她对王哲理念的最终守护,也是她对自己情感的彻底割舍与升华——她选择成为规则的守护者,而非困于情感的迷局。

王哲怔住了,他明白了林婉婷的抉择。这是她的“道”,是她找到的既能践行理念,又能安放自身的道路。

苏小蕊微微颔首,轻声道:“《周易》有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林姐此选,是找到了自己的‘正位’。”

林婉婷笑了笑,那笑容中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洒脱,她最后看了一眼王哲与苏小蕊,目光复杂却清澈:“或许有一天,你们,或者‘哲牛-基石’,也会站在‘星际法院’的被告席上。届时,我必将公正裁决。” 说完,她转身,步伐稳健地离开了天台,走向属于她的、更广阔的星空。

天台上,只剩下王哲与苏小蕊,以及头顶那轮(星)“明月”。

王哲看向苏小蕊,眼中是前所未有的清明与恳切:“小蕊,我……”

苏小蕊却轻轻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她望向那照耀着整个世界的“哲牛”星辉,柔声道:“王哲,你看这月光。它无言,亦无分别,只是静静地照着山川、河流、城池、荒野,也照着此刻的你我。月印万川,川川映月,月唯其一,影则万千。我们各自的‘道’,或许正如这万川之月影,形态各异,其源却同。”

她终于将目光完全转向他,眼中是历经波澜后的宁静与深邃:“我不需要你承诺守护我一人的‘小情’,我只要你我,都能不忘初心,守护好我们心中那轮共同的‘明月’——那份对文明、对众生、也对彼此最初的‘恻隐之心’与‘守护之念’。如此,即便相隔万里,亦如并肩。”

王哲望着她,千言万语哽在喉头,最终只化作一个重重的点头。他伸出手,苏小蕊微微迟疑,也将手轻轻放入他的掌心。没有激烈的拥抱,没有滚烫的誓言,只有冰释前嫌的温暖,与同道再聚的坚定,在两人交握的指尖静静传递。

天台上,月光(星辉)如水,涤尽尘埃,映照万川。天穹下,理念与情感,历经千般考验,终在此刻,寻得了那微妙而珍贵的平衡点,如同月与川,交相辉映,共证菩提。新的征程,已在脚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