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超感应用 > 第220章 协同溯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潘多拉”引发的全球数字瘫痪进入第四十八小时,文明如同被抽去骨架的巨人,在混乱的边缘艰难维持着基本形态。依赖自动化系统的城市开始出现物资配给危机,部分地区回归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而“火种网络”这叶孤舟,在愈发汹涌的逻辑乱流中,其承载的文明火苗已显飘摇。被动防御终非长久之计,反击,必须找到“潘多拉”的源头。

在敦煌深处的地下数据中心,苏小蕊置身于她亲手构建的《数字敦煌》心流环境中。周围是全息投影的漫天飞舞的敦煌飞天,脚下是流转的莲花纹样,空气中弥漫着虚拟的檀香。她没有像李壮那样试图用硬核的代码逆向工程去解剖“潘多拉”,而是另辟蹊径,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充满恶意的“数字生命体”,尝试解读其内在的 “情感特征”。

“万物有灵,代码亦然。”她对接入信道的王哲和李壮解释,声音在虚拟空间中空灵回响,“《庄子·齐物论》有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潘多拉’虽为破坏之力,其诞生亦必有‘动机’,有‘情绪’。李工发现的非地球算法是其‘骨架’,我要寻找的,是驱动这骨架的‘灵魂’的脉动。”

她启动了自己开发的 “共情溯源算法” 。该算法不解析逻辑,而是分析“潘多拉”在感染、变异、传播过程中,其代码扰动所映射出的、极其细微的能量波动模式,并将其与她庞大的《数字敦煌》艺术情感数据库进行比对。愤怒如“金刚力士”的笔触?绝望如“涅盘经变”的色彩?抑或是某种…超越人类情感谱系的、冰冷的“好奇”或“审视”?

与此同时,在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星际法院”临时前哨站,林婉婷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与权威,行使着首席法官的职权。她绕过因“潘多拉”干扰而效率低下的各国官僚体系,直接向《星尘公约》所有签署国及主要科技实体发出强制协查指令,组建了一支 “跨国溯源特遣队” 。

这支队伍堪称人类精英的缩影:囊括了美国国安局的顶级密码破译专家、俄罗斯代号“灯塔”的前克格勃传奇情报分析员、欧盟量子计算中心的负责人、以及数位来自非洲和南美洲、拥有独特本土网络洞察力的“数字萨满”。林婉婷给予他们的指令清晰而冷酷:“放下地缘政治歧见,共享一切非核心机密数据。我们的对手,可能并非人类。内斗,即是共同毁灭。”

然而,数据的洪流庞杂而矛盾,专家的意见南辕北辙。传统的溯源手段在“潘多拉”诡异的多点并发和逻辑自湮灭特性面前,收效甚微。争论与僵持在特遣队的虚拟会议室中弥漫。

打破僵局的,是王哲提出的一个极度冒险的方案:“意识同步推演”。

地点设在“哲牛-基石”总部最底层、屏蔽等级最高的“虚渊”作战室。王哲、苏小蕊、李壮,以及远程接入的林婉婷,四人将通过经过特殊加固的“火种网络”专线,连接至“鸿蒙”AI核心,在一个高度拟真的虚拟空间中,将他们四人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与直觉判断进行短暂而危险的深度融合,共同推演“潘多拉”的源头。

“这太疯狂了!”李壮在接入前最后一次表示反对,“意识层面的直接交互,万一‘潘多拉’有精神污染特性,我们四个可能一起变成傻子!”

“《华严经》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苏小蕊已端坐入定,气息平稳,“唯有将我们四人之‘多’,融汇为洞察之‘一’,或可窥见那单一视角无法触及的真相。”

林婉婷的全息影像冷静地分析:“风险与收益并存。根据星际法院保存的x档案,地外文明接触史上,有过类似意识融合的成功先例。我同意尝试。”

王哲最后拍板:“我们没有时间了。开始吧。”

随着连接启动,四人的意识被抽离,投入一个纯粹由流动的数据和概念构成的光之海洋。在这里,没有语言,思维如光梭般交织。

王哲的宏观架构思维如同坚实的龙骨,构建出文明数字生态的整体模型,标识出“潘多拉”侵蚀的关键节点。

苏小蕊的灵性直觉感知则如同细腻的纱网,捕捉着模型中那些不和谐的、违背“美”与“和谐”的异常涟漪,并将其与她在“共情溯源”中捕捉到的“情感特征”相互印证。

李壮的战术逆向逻辑如同精准的手术刀,沿着苏小蕊指出的异常点,狂暴地撕开数据的表象,剖析其下隐藏的、违背常理的算法结构。

林婉婷的全局博弈推演则如同冷静的棋盘大师,不断评估着每一条溯源路径的可能后果,剔除那些可能导致更大连锁风险的选项,确保推演的战略安全性。

四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在“鸿蒙”的协调下,没有融合成单一的意志,而是形成了美妙的四重奏。王哲的“骨架”,苏小蕊的“灵魂”,李壮的“利刃”,林婉婷的“盾牌”,完美协作。

推演的速度超越了常规时间的流逝。无数可能性如泡沫般生灭。突然,四条思维之线同时聚焦于一个微弱到几乎被忽略的信号异常——它并非来自网络空间的某个Ip,而是源于物理世界的南极冰盖深处,一个早已被官方记录为彻底废弃、能源耗尽的世纪前科研站——“前哨A”。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个异常信号的活动模式,与太空中那颗异常明亮的“哲牛”小行星的光度变化,存在着一种难以解释的、超越光速限制的量子纠缠式同步!

推演戛然而止。四人意识回归本体,几乎虚脱,但眼中都燃烧着相同的震惊与明悟。

李壮喘着粗气:“妈的…南极…和那颗星星…是联动的!”

苏小蕊脸色苍白却目光如炬:“那信号中…有一种冰冷的‘期待’,如同设下陷阱的猎手。”

林婉婷迅速调取星际法院的绝密档案:“‘前哨A’…最后一次通讯记录提及了…‘地外文明信号接收实验’。”

王哲缓缓站起身,望向虚拟屏幕上那个被标记出来的、孤悬于世界尽头的坐标,声音低沉而坚定:

“源头,在南极。答案,在冰封之下,或许,也在星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