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盛长柏的冤情得以昭雪,官复原职,甚至因祸得福,更得圣心。盛家门庭重现光彩,往日的阴霾与屈辱仿佛一场噩梦,醒来后唯有更觉阳光珍贵。然而,经此一劫,长柏内心深处最为珍视的,并非失而复得的官位权柄,而是那份于风雪逆境中愈发璀璨夺目的兄妹亲情。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若非明兰与顾廷烨在关键时刻不顾自身风险,星夜兼程赶回汴京,又以雷霆万钧之势洞察先机、搜集铁证、直击要害,他盛长柏莫说官位,便是身家性命、家族清誉,恐怕都已付诸东流。这份雪中送炭、力挽狂澜的恩情,重于泰山。

这日休沐,长柏特意备下几份并不奢华却极用心意的礼物——一方上好的徽墨,给顾廷烨的;几匹苏杭新进的软烟罗料子,给明兰和团哥儿做衣裳的;还有一套新刊印的孤本诗集合订,是给团哥儿启蒙用的。他并未大张旗鼓,只带着两个小厮,轻车简从地来到了澄园。

明兰早已得了信,笑着迎到二门:“二哥今日怎么得空过来?快里面请,侯爷正念叨着你呢。” 长柏看着妹妹明媚温暖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语气也格外温和:“公务暂歇,来看看你们。这次……真是多亏了你们。”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却只化作这最简单也最沉重的一句。

明兰嗔怪地看他一眼:“二哥又说这见外的话。我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难道眼看着你被人构陷不成?快别提了,如今雨过天晴,正是该高兴的时候。”她巧妙地转移了话题,引着长柏往内院走。

顾廷烨正在书房指点团哥儿临帖,见长柏进来,放下手中的笔,朗声笑道:“盛兄来了!正好,快来品评品评我们团哥儿这字,可有几分长进?”那语气自然亲切,仿佛之前那场惊心动魄的风波从未发生,他们只是寻常日子里走动频繁的至亲好友。

团哥儿已出落成一个小小少女,见了长柏,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声音清脆:“舅父安好。”眉眼间依稀有几分明兰当年的模样,却更多了几分被宠爱着长大的明朗大气。

长柏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拿出礼物,团哥儿看到那套精美的诗集,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爱不释手,连连道谢。

三人落座,品着新沏的君山银针。长柏不再提感谢的话,但那份深深的感激已融入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他主动聊起朝中近日的一些动向,一些无关机要却可窥见风向的趣闻,语气平和,带着历经风波后的通透与沉稳。

“如今处理公务,倒比从前想得更多了些。”长柏微微感慨,“不再只盯着条文规矩,也会多想想各方牵扯,底下人执行的难处。说来可笑,竟是经过这番磨难,才真正懂了点‘通权达变’的道理。”

顾廷烨颔首:“盛兄此言大善。水至清则无鱼,然浊浪滔天亦非福。能在清浊之间,找到行船的平稳之道,方是长久之计。” 明兰则笑道:“二哥如今是真正历练出来了。祖母若是知道,必定欣慰。”

言谈间,毫无隔阂,只有亲人间的关切与懂得。长柏发现,与明兰和顾廷烨交谈,总能获得新的视角和启发。明兰心思玲珑,常能从细微处洞察人心世情;顾廷烨格局宏大,对朝堂军政有着深刻的见解。他们二人,一内一外,一细腻一恢弘,恰是绝佳的互补。

自此,长柏便成了澄园的常客。只要得空,他便喜欢过来坐坐。有时是与顾廷烨在书房对弈,谈论古今;有时是看着明兰教导团哥儿理家算账,插几句言;有时则只是单纯地喝喝茶,享受这份难得温馨宁静的家庭氛围。

他尤其喜欢考校团哥儿的功课。团哥儿聪慧伶俐,不仅书读得好,对事理也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像寻常闺阁女子只知风花雪月。长柏常常将自己精心收藏的书籍、字帖带来给她,也会给她讲些历史典故、朝堂秩事,引导她思考背后的道理。

“读史可以明鉴,可知兴替。”长柏对团哥儿道,“并非要你去争什么,而是要多懂一些,眼光才能放得更远,心境才能更加开阔,将来无论遇到何事,都能有自己的判断,不至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他这是将自己跌宕后的感悟,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下一代。

明兰和顾廷烨看在眼里,心中欣慰。他们知道,长柏这是将团哥儿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般疼爱和教导。这份经由患难考验、愈发醇厚的兄妹之情,早已超越了寻常亲戚的范畴,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支撑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