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总工小心翼翼的开口:“丁香,你年龄也不小了,现在进入基地可能几年都出不来,你父母那里......”

“这件事老师放心,有哥哥在,我很放心。”

提到父母,阮丁香的声音终于有了一丝起伏,但最终归于平静。

张总工心中酸涩,握住拳头,看着离开阮丁香离开的身影,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一下。

第二天一大早,江星月梳洗完毕,先是打了一套拳,又

把资料整理好,铃声一下,第一个拿着饭盒冲进了食堂。

果然,如她所料,今天上班第一天,食堂吃饭的人来的都很早。

放下筷子,江星月正准备起身离开,食堂门口突然进来一个陌生的身影。

瞬间,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到了门口那人身上。

刚进门的阮丁香仿佛没有见到众人的表情,打过饭之后,径直来到江星月所在的这一桌。

“嘶”

隐隐的抽气声响起。

阮丁香依旧无感一般,自顾自坐下。

俞院长此刻震惊的看着阮丁香,这时候她才明白为什么上面只通知有人过来但没有通知她是谁。

如果知道来人是她,俞红梅想自己或许会拒绝。

阴国良脸上的表情凝固了,别人或许不认识她,但作为丁寒曾经的校友他对阮丁香很是熟悉。

“国良,这是谁啊,你怎么一副见了鬼的表情。”费任挤眉,用手碰了碰阴国良的胳膊。

“不许胡说!”

阴国良脸色很冷,语气里像是夹杂着寒冰。

“不说就不说,生什么气。”

费任已经很久没见过阴国良脸上这么难看的表情了。

感受到周围气氛的变化,江星月一时之间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于老师好久不见。”

清冷的声音落下,冰凌凌的,有些悦耳,也有些让人心里不舒服。

“丁香,你不该来的。”

俞红梅放下手里的筷子,摇了摇头,满眼心疼的看着阮丁香。

“这是我和他的梦想,他不在了,我会继续我们未完成的事业。”

明明很深情很伟大的话,从阮丁香嘴里说出来却不带一点感情,仿佛只是为了说这话而说。

对于江星月投过来的若有若无的视线,阮丁香也是知道的,等回答完俞院长的话之后,突然对着江星月笑了,然后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谢谢。”

江星月能感觉到这句话是带着温度的,可自己并不认识对方啊。

“丁香,先吃饭吧,一会儿开会。”

俞红梅端着自己的饭盒离开了,她知道自己挡不住阮丁香,就如同当年拦不住丁寒一样。

而且再次见到阮丁香,心中的愧疚就像是冲开闸门的野兽,呼啸着对着她的心撕咬。

等俞红梅离开之后,江星月紧随其后回了自己宿舍。

不管她们之间发生过什么,那应该都是以前事情了。

只要进入基地都是经过国家审核的,都是来工作的,身份什么的也不是太重要。

基地,大会议室,这一次是扩大会议,也是新项目第一次会议,几乎基地所有人都到了。

桌上,俞院长坐在主位,两边分别是江星月,彭教授、王教授。

下面第一排坐着的是纪组长、赵组长等骨干成员人。

让江星月惊讶的是,刚刚食堂那位新来的女同志竟然也坐在了第一排,这就有说法了。

俞院长清了清嗓子,看着台下数百名研究人员,声音清晰有力:“我们今天有两件事要宣布。”

“第一件事,我们基地来了一位新同志,是天文学和物理学方面的教授阮丁香同志,大家欢迎。”

话音落下,阮丁香站起身面向众人点了点头。

掌声响起。

江星月意外的挑了挑眉:她来的时候可没这待遇。

倒不是吃醋,纯粹意外和好奇。

“第二件事就是关于星链项目,这次江星月同志任总工,我为副总工,下面就由江星月同志讲一下星链项目的分工还有工作计划。”

俞红梅说完之后,把话筒移到了江星月面前,对着她点了点头。

江星月看了看会议室内那些熟悉的面孔,眼神轻飘飘的落在每一个人身上。

“各位,很高兴我们的新项目星链获批。星链项目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这一次我打算分两步走。”

“首先占据有利位置,其次靠数量取胜。”

会议室内有人眉头紧锁,有人疑惑不解,但没有人说话。

江星月继续自己的讲话:“在地球赤道上空约三万五千七百八十六公里的静止轨道,就是我说的有利位置。”

“三万五千七百八十六公里!”

听到这个距离,台下有人惊呼。

有人举手示意。

江星月点头。

“江同志,蓝星上大部分微星都是近地轨道,距地表两千千米左右,先不说微星能不能造出来,火箭也发射不到啊。”

“对啊。”

“这有点不切实际。”

“确实是这样,第一步都行不通,更别说发射微星了。”

俞院长没有说话,静静地看着底下的人议论,其实只有她看过计划书,关于这些人的疑问她是知道答案的。

“诸位!”

江星月敲了敲桌面。

会议室内慢慢安静下来。

“关于刚刚这位同志的问题,我都有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火箭发射中心那边也达成了合作。”

二十三世纪的宇宙飞船都已经能够脱离银河系,一个高轨道火箭技术自然没有问题。

“大家可能不知道,国家马上在南城也要建一个新的发射基地,就是为了尽早完成星链计划,作为提出者,我们要做的就是最困难的技术攻坚战,是为其他研究所制定模版。”

单单依靠他们西北基地别说几年就是几十年也完不成星链计划的上千颗微星制造。

“我给咱们的地球静止轨道微星起了另一个名字:星空之眼。”

说到这,江星月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深意。

“之所以命名为星空之眼,是因为这一轨道的微星与地球转动同步,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汇总一个地区的信息!”

一名青年研究院猛地站起来,激动地喊道:“那岂不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