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科研兴国:投胎是门技术活 > 第240章 他们终于不是吃白饭的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0章 他们终于不是吃白饭的了

明明没有几句话,也没有安慰,廖善州却感觉到了被认可。

握着筷子的手越发紧了几分,可相反心里的那根弦却松了不少。

“今天是你的生日,别太感动,落泪什么可不行哦。”

说完,江星月面上带着浅浅的笑意,端着托盘大步离开。

林唐侧头打量仰着脑袋看屋顶的廖善州,一口咬掉大半个鸡蛋。

原来今天是廖同志的生日啊。

廖善州闭了闭眼睛,声音中带着一丝暗哑:“其实我自己都忘了今天是我的生日,没想到院长竟然记得。”

随后看着碗里的酸粉,埋头,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实验室里,同一组的人明显感觉廖善州的状态和之前不一样了,那是一种从内到外的通透,不过这样的转变是好的。

没有时间和精力放在人际交往上,他们还有很多资料要学习。

一个月后,研究所,试验区。

“林唐,快来看看,我们成功了!”

廖善州神情激动的拿着手里的东西直接奔向另一个操作台前的林唐。

关掉切割机,林唐摘掉手套,揉了揉发胀的眉心:“这么激动干嘛,难不成你还做出了储物胶囊不成?”

等看清对面廖善州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之后,林唐惊的直接原地起跳,心里“我艹”一声。

“廖同志,你,你这太厉害了吧,竟然真的做出了储物胶囊!”

廖善州咧着嘴傻笑,人都有些飘忽。

同是在试验区操作的人,瞬间闻风而动将二人包围起来。

“我天,竟然只用了五天就做出来了,这也太牛了。”

“对啊,明明大家一起讨论的,我都失败两次了,人家廖同志今天直接成功!”

“对比要不要这么强烈,我太难了!”

几个人七嘴八舌的表达着各自的无奈和羡慕。

林唐感觉自己有被安慰到了。

廖善州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脑勺:“我这就是运气好,你们也很快就能成功的。”

这话换来的是周围一众幽怨的眼神。

林堂内心腹诽:这就是院长说的天赋型选手啊,果然是不一样的。

储物胶囊这个项目有成品还有小一提供的详细视频资料,他们啃了一个多月才似懂非懂。

最后还是有人提醒要不边做边讨论,他们才组团来了试验区。

“廖同志,快给我们讲讲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对啊,廖同志,你说说关于这个空间异构怎么理解,还有那个错位叠重又是怎么做到的?”

三四个人围着,更有甚者直接抓着他的胳膊那问题是一个接一个的问。

“这个,我嘴笨,一时也说不上来,就是做着做着有一种感觉应该这样,要不我再做一个你们看着?”

毕竟底子浅,太学术的东西他也解释不清,所以廖善州提出了这个解决方案。

“好!”

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等眼看着廖善州做出一个储物胶囊,其他自觉学会的人赶紧回到自己的台前继续。

看着手里再次失败的残次品,林唐叹了一口气向廖善州投去了羡慕的眼神。

灰心不至于,但难过还是有的。

迈步走到廖善州身旁,林唐吸了一口气,开口道:“廖同志,你能不能再做一个,我们看看?”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要不然他们看小一的视频就应该能做出来了,还是有细节他们没有观察到。

“当然可以。”廖善州欣然应允。

林堂神情专注,看着廖善州的一双手,忽然,他眼前一亮,终于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了。可他还是安静的等廖善州操作完才开口。

“廖同志,谢谢你,我再回去试试。”

一个小时后,看着手里的储物胶囊,林唐满意的笑了。

廖善州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林同志,祝贺你。”

林唐嘴角勾起,最后更是露出了标志性的小虎牙,来研究所快两个月了,他们终于不是吃白饭的了。

这个好消息在吃午饭的时候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研究所,哪怕只是重复性研究,可这也是他们参加项目以来头一次做出成品。

赵宇自来熟的搭上林唐的肩膀:“朋友,快给我讲讲你成功的经验,我学习一下。”

“没问题。”林唐笑眯眯的拍着自己的胸膛。

储物胶囊实验材料难得,就算江星月没有说,可是有赵宇这个化学高材生和吴教授这个材料学专家,他们一说大家就知道了。

所以大家一开始才会选择学习而不是直接上手。

与廖善州不同,林唐讲的时候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把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结合平时江星月讲课的内容详细的说了一遍。

等他说完才发现实验室里有十几个人围在这边听他讲,都怪自己刚才太入神了,没注意周围环境。

“林同志厉害!我也要去试试。”

“我也去!”

“等等我!”

众人三五成群离开,廖善州看着林唐,眼里全是羡慕:这就是学霸的能力,不仅自己会做,还能讲的明白,自己要学的还很多啊。

一个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廖善州和林唐的成功,后面五天,储物胶囊组的人都能独立做出胶囊了,这下压力直接来到了机器人组,毕竟二者都是有成品和详细资料的。

至于可控核聚变与空间站,是个人都知道短期内不可能有什么成果。

江星月笑得灿烂,看着大家递交上来的工作汇报还有箱子里堆积的几十个储物胶囊心里满意极了。

这比她预想的时间还要早。

别看储物胶囊小小一个,但里面涉及的细节不下百十个。

对于她来说,这几十个储物胶囊还不足以让她联系上面,还是要再等一等数量足够多才可以。

不管怎么说,研究所从开工到现在总算有收获了,这些人压力也会小一点。

而且最近晚上上课她也能感觉到大家在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上也不再那么闭塞,这些都是好的变化。

又是大半个月过去,千里之外,京都。

接到江星月电话的时候,凌老的表情有些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