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训练场边缘那片被标记为“7号区域”的茂密丛林,在清晨的薄雾中显得格外寂静,却弥漫着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息。今天是期中综合考核的重头戏——班进攻战术考核。对陆小龙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测试,更是检验他数月来所学能否转化为实际指挥能力的关键时刻,也是向所有质疑者证明自己的舞台。
“记住,我们不是一群散兵游勇,而是一把需要同时刺出、同时收回的尖刀。” 出发前,陆小龙最后一次面对他的班组成员。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有岩迈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兵,有扎图这样技术精湛的爆破手,也有几个相对稚嫩的新面孔。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和力量。“我们的目标不是‘消灭’所有敌人,而是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控制据点中心的那面旗。效率,就是一切。”
他们抽到的任务是进攻一个模拟的敌军前沿观察哨。据点设在一处微微隆起的小高地上,视野相对开阔,有几处简陋的土木工事和伪装网,易守难攻。根据侦察情报,“敌军”(由另一期学员扮演)有一个加强班的兵力,火力配置完善,并可能设有诡雷和陷阱。
运筹帷幄:打破常规的进攻轴线
大多数小组选择的进攻路线是正面缓坡佯攻,侧翼陡坡主攻。这是教科书上的标准做法。
但陆小龙在沙盘前沉思片刻后,做出了一个让担任裁判的教官都微微挑眉的决定。
“我们不从侧面主攻。”他用一根小树枝点在沙盘上,“我们从这里,正面的右侧肋部,作为主攻方向。”
“正面?”岩迈有些疑惑,“那里视野最好,敌人防御肯定最严密,不是成了活靶子?”
“正因为所有人都觉得那里危险,防御者反而容易产生思维惯性,认为我们不会从那里硬闯。”陆小龙解释道,眼神锐利,“他们的注意力会被传统的侧翼迂回战术吸引。我们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扎图,你需要在我们正面主攻发起前,在可能的侧翼路线上制造点‘热闹’的动静,吸引并迟滞他们的预备队。”
扎图咧嘴一笑,拍了拍鼓鼓囊囊的背包:“明白,头儿!保证让他们觉得咱们全班都要从那边上来。”
陆小龙的详细计划是:
欺骗阶段: 由扎图带一名队员,秘密运动至传统上最适合迂回的左翼陡坡区域,设置遥控发烟装置和制造人员移动的噪音(如摇晃灌木、扔石头),并布设几个简易发响装置,制造大部队即将从此进攻的假象。
侦察与破障: 两名最细心的队员担任尖兵,提前秘密渗透,精确标记出正面通路上的可疑障碍物和雷区,为后续主力开辟安全通道。
主攻突击: 陆小龙亲自率领主力(包括岩迈等突击手),利用扎图制造的混乱和尖兵开辟的通道,从正面右侧肋部发起迅猛突击。要求动作极其突然、迅猛,像一把热刀切黄油般直插核心。
火力支援: 安排一名精确射手和一名机枪手在侧翼隐蔽阵地提供火力压制,但严格规定其开火时机,必须与主攻组动作配合,既压制敌人火力点,又不能过早暴露主攻意图。
无声渗透:尖兵的舞蹈
考核开始的哨声响起,陆小龙小组如同水滴融入大海般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丛林边缘。
两名尖兵如同丛林中的幽灵,利用每一处阴影、每一丛灌木掩护,无声无息地向高地摸去。他们的动作缓慢而精确,每一步都避开枯枝落叶,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地面、树干和草丛。很快,他们发现了第一处绊线诡雷,用红色标记带小心地标示出来。接着是第二处、第三处……他们就像手术医生,精准地找到了病灶并做出标记,为后续部队划出了安全的“手术路径”。
与此同时,扎图和另一名队员如同狡黠的狸猫,快速而隐蔽地运动至左翼陡坡。他们利用复杂地形,完美地避开了“敌军”的观察哨。
声东击西:扎图的烟火秀
“砰!嗤——!”
左翼陡坡突然响起一声并不剧烈但足够引人注意的爆炸声(训练用小型炸点),紧接着,一股浓密的白色烟雾迅速升起,弥漫开来。
几乎同时,那边传来了灌木丛剧烈摇晃的“沙沙”声,以及几声刻意压低的“催促”声和脚步声(其实是扎图他们用绳子拉扯灌木并播放提前录制的轻微噪音)。
高地上的“敌军”果然被吸引。
“左翼!他们从左翼上来了!” 观察哨的喊声响起。
一阵密集的“枪声”(激光模拟器的哔哔声)立刻指向左翼烟雾区域,敌军火力点和人员注意力被成功调动。一名教官在本子上记录下:“蓝军预备队开始向左翼移动。”
利刃出鞘:雷霆般的正面突击
就在敌军注意力被左翼吸引的瞬间!
“突击组,跟我上!” 陆小龙低吼一声,如同猎豹般从正面右侧的隐蔽处猛然跃出。
他选择的这条路线,恰好是敌人火力视野的一个微小盲区,且被尖兵清理得干干净净。岩迈如同人形坦克紧随其后,其他队员以娴熟的交替掩护队形,如离弦之箭般冲向高地。
他们的速度快得惊人!脚步声沉重而密集,打破了之前的寂静,展现出一种一往无前的决绝气势。
高地上的“敌军”显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正面!正面也有人!火力覆盖!” 敌军指挥官的声音带着一丝慌乱。
几处火力点试图调转枪口,但已经晚了半步。
“砰!砰!” 陆小龙小组侧翼的精确射手冷静地“击毙”了试图操作一挺轻机枪的敌人。机枪手则用几个精准的短点射,压制得另一个火力点抬不起头。
陆小龙根本不停留,利用队友创造的空隙,直接扑向一个土木掩体。岩迈默契地投出一枚训练手雷(发出巨响和闪光),掩体内顿时“硝烟”弥漫。陆小龙趁机突入,“击毙”了里面两名还在晕头转向的“敌人”。
默契配合:团队的完美交响乐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堪称小队协同进攻的典范:
每当陆小龙需要移动时,总有队员提供精准的压制火力。
每当遇到障碍,总有队员立刻补位,用身体或烟幕提供掩护。
岩迈作为突击箭头,勇不可挡,但始终保持在陆小龙的视野和指挥范围内。
通信简洁高效,只有必要的战术术语和位置报告,没有一丝多余废话。
他们不像是一群士兵在进攻,更像是一个拥有共同神经系统的有机体在高效运动。担任裁判的教官们眼中都流露出赞赏的神色。连一向严苛的萨隆,也微微点了点头。
最终一击:旗帜的夺取
突破外围防线后,目标旗帜就在据点中央的一个半地下掩体里。
掩体入口狭窄,易守难攻。
“烟雾弹!”
两发训练烟幕弹准确投入掩体入口周围,瞬间白烟滚滚,遮蔽了视线。
“压制射击!”
剩余队员的所有火力一齐指向掩体射孔和入口,打得泥土飞溅,完全压制了内部可能的抵抗。
“岩迈,破门!其他人掩护!”
岩迈如同旋风般冲近入口,并非使用暴力,而是用一根撬棍技巧性地破坏了门上的简易锁具(训练道具)。陆小龙几乎同时贴近,闪身而入。
掩体内还有两名“敌军”,但在浓烟和外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他们的抵抗意志已经瓦解。陆小龙迅速“解决”了他们。
他一把拔起那面代表着胜利的蓝色旗帜,高高举过头顶!
“目标清除!任务完成!” 陆小龙对着无线电大声报告,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喘息,但更多的是冷静和自信。
考核结束:优异的评语
烟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在陆小龙和他身后虽然满身尘土汗水泥污、却眼神灼灼、队形严整的队员身上。他们成功地“夺取”了据点,耗时远远低于平均标准,且自身“伤亡”极低——仅有两人因“流弹”被判轻微伤。
裁判组开始评估。
“进攻轴线选择大胆且出人意料,有效规避了主防御方向。”
“欺骗战术运用成功,有效调动和分散了防御兵力。”
“渗透与破障阶段完成出色,路径选择精准。”
“突击阶段协同极佳,火力与机动配合无缝,指挥官决策果断。”
“整体战术执行流畅,班组控制力强,队员职责明确,配合默契。”
最终评语:优秀(Exemplary)。
当成绩公布时,梭温那边投来难以置信且嫉恨交加的目光。他的小组选择了最传统的侧翼迂回,结果在陡坡上陷入了“敌军”预设的火力陷阱和雷区,虽然最终也完成了任务,但耗时漫长,且“伤亡”惨重,评分只是中等。
陆小龙没有去看梭温。他只是默默地帮助队员整理装备,检查是否有人员受伤(尽管是训练,但高强度运动下的扭伤擦伤难免)。他的平静,与周围其他小组或欢呼或沮丧的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
岩迈用大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小龙,带得漂亮。” 扎图则兴奋地凑过来:“头儿,下次我能不能用点更带劲的?保证效果更好!”
陆小龙看着他的队员们,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这一刻,他不仅证明了自己作为一名优秀士兵的价值,更初步展现了一名潜在战术指挥者的冷静头脑、创新思维和领导魅力。这把丛林淬炼出的利刃,正在一步步展露出他应有的锋芒。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战场比这残酷百倍,但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准备好了迎接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