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 > 第234章 世界上最臭的食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穿一个多月没洗的袜子?”

刘邦瞪圆了眼睛,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裤脚

“俺的袜子最多穿三天就扔,哪能攒一个月?这酸笋得臭成啥样?”

樊哙凑到光屏前,抽了抽鼻子,仿佛真能闻到味儿:“俺看这螺蛳粉,比战场上的臭水沟还厉害!萌妹子还天天吃?怕不是鼻子不好使!”

李世民也皱着眉,语气里满是不解:“女子多爱香粉,怎会痴迷这般臭食?”

“这‘嗦粉’的模样,怕是有失仪态吧?”

长孙无忌却笑着摇头:“陛下,后世女子不比当年,讲究自在,爱吃啥就吃啥,倒也活得痛快。”

【“第8名,臭苋菜梗。

要说吃臭,宁波人从没服过谁,臭冬瓜、臭菜心、霉苋菜梗,合称‘宁波三臭’,其中最猛的就是霉苋菜梗!

连臭豆腐的卤水,都是用它泡出来的!

当地还有道‘蒸双透’,把霉苋菜梗和臭豆腐一起蒸,那味儿

外地人尝一口能脑瓜子嗡嗡响,宁波人却吃得津津有味!”】

“用臭菜梗泡臭豆腐,还一起蒸?”

嬴政皱紧眉头,盯着画面里黑绿的苋菜梗,语气里满是惊讶,“这味道岂不是‘臭上加臭’?”

“宁波人竟这般嗜臭?”

李斯在旁躬身:“陛下,南方潮湿,食物易发酵,或许这是当地保存食材的法子,吃惯了倒觉鲜美。”

刘邦摸着下巴,调侃道:“要是让俺吃一口,怕是得把昨天的酒肉全吐出来!”

“这宁波人也太能扛了,比俺当年在项羽军营里闻的马粪还上头!”

萧何也点头:“这般吃法,倒是新奇,就是咱怕是无福消受。”

【“第7名,豆汁儿。

这是老北京的百年小吃,乾隆皇帝都是它的忠实粉丝!

可别把它和豆浆弄混,豆汁儿是提取绿豆淀粉后,用剩下的残渣发酵做的,颜色发黄,酸臭味儿冲得很。

小编多年前尝过一次,刚端上桌,那股味儿差点让我吐了昨天的晚饭,赶紧让服务员端走了!”】

“乾隆老儿?你也爱吃这玩意儿?”

刘彻却摇头:“朕没听过这豆汁儿,不过既是百年小吃,还得帝王青睐,定有特别之处。这小编怕是喝到了不正宗的,才觉得难喝!”

李世民也好奇:“豆浆朕喝过,清甜爽口;这豆汁儿用残渣做,还能成小吃?倒像是变废为宝,有点意思。”

房玄龄补充:“或许得配着别的吃食,比如烧饼、咸菜,才能中和那酸味,就像咱大唐的胡饼配酪浆,单吃寡淡,配着才香。”

林远看着光屏里争论不休的古人们,笑着补充:“其实这些臭食,都是‘地域特色’”

臭豆腐的香、螺蛳粉的鲜、豆汁儿的醇,都得吃惯了才懂。

就像你们当年爱吃的霉豆腐、腌菜,在外地人看来也可能觉得臭,可自己吃着就香。”

朱元璋点头赞同:“说得对!”

“俺当年在南方吃的腌菜,北方人也觉得臭,可配着糙米饭,比肉还香!”

“后世这些臭食,不过是换了花样,本质都是百姓琢磨出来的好味道。”

其他古人们也纷纷颔首,原本对“臭食”的嫌弃,渐渐变成了对“地域风味”的好奇

毕竟,不管香臭,能流传下来的,都是藏在烟火里的生活滋味。

【视频画面切到满是尖刺的榴莲,解说声带着调侃响起:“第6名,榴莲

号称‘水果之王’,闻着却能让路人绕着走!

它的臭味来自果肉里的硫化物,这东西咱不陌生,人类的‘米田共’里也有不少。

各位领导都是聪明人,懂的都懂!可偏偏有人就爱这口

说吃榴莲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一旦爱上,就再也戒不掉!”】

“米田共里的东西?”

刘邦刚喝进嘴的酒“噗”地喷出来,指着屏幕里的榴莲,笑得直不起腰

“这玩意儿咋还跟那东西一个味儿?还‘水果之王’?俺看是‘臭味之王’还差不多!”

樊哙也凑上前,皱着鼻子仿佛真能闻到味:“俺要是在野外闻到这味儿,还以为踩着屎了,哪敢往嘴里塞?”

朱元璋却盯着榴莲果肉,若有所思:“俺当年在南方见过类似的带刺果子,就是没敢吃。”

“虽说味儿冲,可既然能成‘王’,定有过人之处,说不定像咱当年吃的发酵野果,初尝难咽,越吃越香。”

马皇后笑着拍他:“陛下,再香也不能跟‘米田共’一个味儿啊,想想都膈应。”

嬴政则对“水果之王”的说法更感兴趣,眉头微挑:“大秦的水果以桃李为主,从未见过这般奇特的果子。”

“能被称作‘王’,怕是果肉饱满、营养丰富,只是这臭味,倒成了它的‘招牌’。”

【“第5名,倭国纳豆。说出来各位领导可能不信,这纳豆最早起源于咱华夏,却被倭国人发扬光大了!

它是用黄豆发酵做的,咱国内有些地方,还用类似的发酵法子做农作物肥料,你想想,肥料的味儿能有多香?

更绝的是,纳豆还能拉出老长的丝,粘粘糊糊的,光看模样就够恶心,可倭国人就好这口,一天不吃都觉得日子没过明白!”】

“起源咱?却被小本子弄火了?”

刘邦猛地坐直,语气里满是可惜,“俺当年在汉中吃过发酵黄豆,虽说也有点味儿,可没这么粘糊糊的!”

萧何也点头:“发酵之术咱汉朝就有,用来做酱、做腐乳,纳豆倒是个新鲜吃法,只是这‘肥料味’+‘拉丝’,实在让人难以下咽。”

李世民看着画面里纳豆拉丝的场景,眉头皱成了疙瘩:“黄豆本是好东西,磨成豆浆、做成豆腐都清甜,咋发酵成这样?”

“粘粘糊糊的,看着像鼻涕,倭国人竟能天天吃,口味也太特别了。”

房玄龄补充:“或许是地域差异,就像咱大唐爱吃胡饼,西域人爱吃乳酪,各有各的喜好罢了。”

樊哙更是直截了当:“俺看这纳豆,扔去肥田还差不多,哪能当吃食?倭国人的嘴,怕是跟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