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康熙正史 > 第259章 月食真正的时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珠听完,心中不禁嘿嘿一笑,他心里明白,皇上之所以没有被张老道要挟,主要还是因为之前采取的不追究鳌拜同党罪的政策,这才让张老道逃过一劫。

不过,他也不敢将此事告诉皇上,毕竟这会涉及到他自己的安危。

于是,他恭敬地回答道:“嗻,奴才遵旨!”随后,明珠便领命离去。

且说当天夜里,那个老道士又找了个借口离开了钦天监,然后悄悄地来到了明珠的家中。

见到明珠后,张老道急切地问道:“明珠大人,不知您是否已向皇上询问过此事?”

明珠呵呵一笑,神秘兮兮地说道:“张老道,您不妨猜猜看。”

张老道仔细观察着明珠的神情,见他神色自若,面带微笑,心中便有了答案。

“明珠大人,以您通天的本领,想必已经跟皇上打过招呼了吧。”老道嘿嘿一笑。

明珠听了,不禁放声大笑起来:“哈哈,人都说牛鼻子老道聪明过人,果然如此啊!皇上已经说了,一概不再追究您与班布尔善的同党之罪。”

张老道听后,心中悬起的那块巨石终于落地,脸上露出欣慰之色,道:“多谢明珠大人的美言!我张老道向来一言九鼎,定当信守承诺!”

明珠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接着,他又补充道:“只要吴明煊和杨光先受到应有的惩罚,你便可以自由选择去处……”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想去哪里都行。”

话说回来,关于张老道曾向班布尔善提议除掉汤若望一事,或许无人知晓,但他与班布尔善相互勾结、擅自命令吴明煊更改皇后上花轿的时间,这件事吴明煊和杨光先是心知肚明的。

如果他们俩真的与自己决裂,那可就麻烦了,自己得想个法子应对才行。

至于为何不愿帮他们准确预测月食时间,其实是因为张老道早已洞悉当前的政治局势。

一直被鳌拜压制的康熙,迟早会对杨光先和吴明煊动手,现在只不过是时机未到而已。

转眼间,已至七月中旬,北京城酷热难耐,蝉鸣不断,仿佛要把整个城市淹没。

此时正值盛夏,火辣辣的太阳高悬在天空之上,将紫禁城的琉璃瓦晒得滚烫。

不仅如此,地面上的沙土也像是被煮过一样,热气腾腾地往上冒。

北京城里已经连续二十多天没有降雨了,土地干裂,仿佛随时都会裂开。

然而,进入观象台后,气氛却截然不同。

这里异常热闹,与外面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

下午戌时,宫廷内的侍卫和太监们在观象台上摆放了一把椅子。

戌时二刻,一声高喊传来:“皇上驾到。”

随后,议政王大臣、钦天监的官员以及其他二十多人纷纷跪地,齐声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看着天色尚未完全变黑,微笑着说道:“今天是月食之夜,你们来得都挺早啊……”

众人皆笑着附和。

康熙坐定后,尽管夕阳已逐渐西沉,但他仍感到闷热难耐,额头不断渗出汗珠。

这时,康熙开口道:“杨光先、南怀仁,你们两人预测的月食时间,可以书写下来,然后呈递给康亲王杰书。”

康熙的这个举措非常巧妙,让杨光先和南怀仁同时写下自己的预测结果,并将其交给杰书。

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双方的争执,又能确保公正公平。

康熙这个主意实在是妙啊,既可以避嫌,又能防止两人互相抄袭。

于是,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各自拿起笔和纸,写下了对月食时间的预测,并将它们交给了康亲王。

康亲王接过两本看起来像奏折的预测书后,转身面向康熙询问道:\"皇上……\"

康熙点头示意,表示同意,然后让他念出来。

康亲王这才开始念道:\"钦天监监正,杨光先根据《大统历》所预测的月食时间是康熙八年七月十六日亥时一刻。\"

康熙听到这个结果,心中不禁一惊,转头看向明珠。

明珠敏锐地察觉到康熙的目光,赶紧低下头,不敢与康熙对视,但额头上已经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康熙用眼神示意康亲王继续读下去。

康亲王接着念道:\"钦天监监副,南怀仁根据《时宪历》预测的月食时间则是康熙八年七月十六日亥时二刻。\"

当康亲王念到这里时,杨光先和吴明煊对视一眼,两人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

康熙点头表示认同,他的目光坚定而严肃地看着前方,缓缓说道:“今日预测月食的时间,便能知道,到底是西洋历法精确,还是传统的《大统历》历法精确。”

众人皆沉默不语,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压力所笼罩,静静地等待着时间的流逝,期待着答案的揭晓。

此时,南怀仁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只精致的怀表,仔细端详后轻声说道:“皇上,请允许我在观象台上,架起望远镜观看月亮。”

他的声音低沉而恭敬,带着一丝敬畏之情。

康熙微微颔首,表示同意。

南怀仁眼中闪过一丝兴奋,随即向身边的两名助手示意。

这两名助手皆是西洋人,他们身材高大挺拔,犹如两座不可撼动的山岳。

他们的头发呈现出金黄色,如同阳光洒下的余晖;皮肤白皙如雪,晶莹剔透;深邃的眼眸犹如星辰般闪耀,鼻梁高挺,给人一种立体感十足的印象。

他们动作娴熟地抬起一架架子,稳稳地放置在观象台的一个小台墩子上。

这个台墩子正是当年汤若望架望远镜的位置,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传承。

接着,他们又从一个包裹中小心翼翼地抬出一个巨大的望远镜,将其平稳地安放在架子上。

议政王大臣们和康熙皇帝都对眼前的景象感到新奇不已。

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架庞大的望远镜,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这个陌生的仪器,究竟能带给他们怎样的惊喜?

早在顺治年间,汤若望就献给顺治皇上一个天文望远镜,不过那个也仅仅跟人小臂差不多粗。

而这个望远镜,居然比人的大腿还要粗。

康熙不禁感叹道:“南爱卿,这望远镜居然如此巨大!”

南怀仁恭敬地回答:“回皇上,此望远镜乃上月由天主教自澳门快马加鞭送来,特献予皇上。”

南怀仁话音刚落,杨光先迫不及待地插话:“皇上,不可轻信天主教之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