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康熙正史 > 第307章 高士奇出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的魏裔介已经放下了架子,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低声下气了。

年轻人听到这话,不禁对魏裔介的大度感到钦佩和惊讶,他感慨道:“既然魏大人如此盛情邀请,那在下就不客气了!”

魏裔介在文庙与众人庆祝完后,便带着年轻人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魏裔介设下丰盛的酒宴,与年轻人边吃边聊。

“敢问先生姓甚名谁,何方人士?”魏裔介微微一笑,冲着年轻人说道。

这年轻人赶忙站起身来,脸上露出一丝歉意:“哦……在下鲁莽了,叨扰这么久竟然忘了说姓名。”

魏裔介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在意:“无妨!”

年轻人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回答道:“我叫高士奇,今年二十六岁,乃是浙江绍兴人。”

听到这个名字,魏裔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着说道:“哦,原来是浙江高士奇,久仰久仰!”

要说这天下士子都将魏裔介视为楷模,那魏裔介自然是对天下的士子了如指掌。

而眼前这位高士奇,虽然已经二十六岁,但却两次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

他曾在康熙二年杭州乡试中败北,又在康熙五年北京的顺天乡试中落榜。

尽管魏裔介并不了解高士奇本人,但也曾在考生的名单上看到过这个人的名字。

此刻,魏裔介不禁好奇地问道:“高先生,不知道您……”

高士奇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感慨:“魏大人,康熙五年时,我在顺天府的乡试中落榜了。本想着发奋读书,继续参加下一次乡试,但命运弄人,父亲突然离世,我不得不守孝三年。”他的声音略微低沉,仿佛带着对过去的回忆和无奈。

魏裔介微微点头,脸上露出理解的神情:“原来如此,真是人生无常啊!那你如今既然已经守孝期满三年,这是要去何处呢?”

高士奇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远方:“我三年前曾在京城报国寺的庙市廊下,靠着写字画、条幅、喜帖维持生计。如今,我打算重回京城,继续从事写字的生意,同时也努力读书,为将来的乡试做好准备。”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决心和希望。

魏裔介听后,不禁感叹道:“原来如此!可惜今年的乡试你因守孝而错过,又得再等待三年了。”他的叹息声中透露出对高士奇才华被耽误的惋惜之情。

原来,乡试每隔三年才会在省城举行一次,只有具备秀才身份的人才能参加。

通过乡试考取的便是举人。

而乡试结束后的第二年春天,将在京城举行会试,只有举人有资格参与。

会试结束后,成绩优秀者还可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

殿试考中的,才能决出状元、探花、榜眼、进士及第。

而这高士奇,因为错过了今年春天的乡试,所以他现在只是一个秀才,没有资格参加康熙九年的会试。

因此,由于父亲的亡故,他只能等到六年后才有机会再次参加乡试。

高士奇无奈地叹了口气:“哎,真是生不逢时啊!不过无妨,只要我高士奇能在京城扎住根,下次顺天府的乡试,我必定能够成功。”

“好!”魏裔介举起酒杯,高兴地说道:“高先生,既然有如此的气魄和决心,老夫敬你一杯!”

高士奇连忙端起酒杯,谦逊地回答道:“应该是学生敬魏大人!”

魏裔介意识到继续谈论高士奇的乡试可能会让气氛变得沉闷,于是他巧妙地转换了话题,问道:“你说这柏乡县周边的县,都遭受了浩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高士奇看着魏裔介,叹了口气后回答道:“您不知道吗?这柏乡周边的山贼非常猖獗,经常出来抢劫财物,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山贼?老夫怎么没有听说还有山贼?”魏裔介皱皱眉头,脸上露出一丝疑惑,他那原本平静的眼神中闪过一抹疑虑和困惑,仿佛对这个消息感到十分意外。

高士奇看了看魏裔介,嘴角微微上扬,呵呵一笑:“我在这直隶转了许久了,周边县都是百姓不敢出门,只有柏乡因为您在这里,才没有山贼前来。”

他的语气带着几分调侃,似乎对这种现象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因为老夫?”魏裔介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高士奇,试图从对方的表情中寻找答案。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仿佛对这个说法感到难以置信。

高士奇微笑着点了点头,继续解释道:“这直隶的真定、平山、赞皇等县,山西的五台、繁峙、乐平等县,最近出来一帮山贼,据传头目叫做高三,不仅在白天打砸抢劫,而且还敢进入民宅抢夺财物,因此百姓都不敢出门,更不敢下地干活。”

他的描述让魏裔介的脸色变得越来越凝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些事情的关切和忧虑。

“竟有此事?”魏裔介听到这里,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他的眉头紧皱在一起,脸上的神色变得异常严肃。

他的声音中带着惊讶和愤怒,仿佛对这些事情感到不可置信。

“魏大人,您是柏乡县人,山贼自然不敢来!可其他的县,没有像您这样的朝廷大员,自然就受苦了!”高士奇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惋惜,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那些受害百姓的同情。

魏裔介看着高士奇,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随后再次开口问道:“既然有山贼,这百姓为何不报官呐?”

高士奇听后,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夹杂着几分无奈和嘲讽。

他收住笑容,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报官?有什么用?”

魏裔介一脸茫然地看着高士奇,不解地追问:“每个县都有县令,各州府还有知州、巡抚,这地方官才应该管理这些事情啊!”

高士奇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回应道:“魏大人,今日你就看到了,咱们这柏乡县的县令,是一个满人,他既听不懂汉语,又不会说汉语,他如何能管理这一个县,又如何能当好父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