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康熙正史 > 第403章 公元1644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康熙刚说到此处,也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因为这其中所蕴含的后果实在太过沉重。

他甚至无法想象,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意外状况,又有谁敢承担这样巨大的责任呢?

魏裔介定了定神,开口说道:“皇上,微臣认为只要允许吴应熊返回云南探望亲人,那么吴三桂必然会觉得朝廷对他充满了无尽的信任。而且,吴应熊势必还会再次回到京城。”

康熙尚未回应,一旁的安亲王已经忍不住破口大骂道:“胡说八道!那吴应熊一旦回到云南,怎么可能还有回京充当人质的道理?”

魏裔介缓缓地摇着头,语气凝重地对皇帝说:“陛下啊,那吴三桂已然年迈,年岁过了六十之数,想来所剩时光无几了。

而其长子吴应熊现今亦已三十六岁,他定然不愿有任何变故发生,一心只求能安稳过渡至平西王之位罢了。”

言及此处,魏裔介稍作停顿,目光望向远方,似乎在回忆着什么。

接着,他继续说道:“臣以为,当下最不愿意看到吴三桂生事之人,非吴应熊莫属。”

此时,康熙不禁深深地吸了口气,陷入沉思之中。

片刻后,他开口道:“魏爱卿所言极是,以目前局势来看,的确如此。

而今最为期盼吴三桂能够安分守己、顺利终老之人,便是吴应熊无疑。

毕竟,只要吴三桂安然度过暮年,这平西王之位迟早会落入吴应熊之手,于情于理,他都没有理由去谋反叛逆。”

一直静静聆听众人话语的明珠,早已留意到康熙向自己投来的眼色,瞬间领悟了其中深意。

于是,他站起身来,朗声道:“诚然,吴应熊身为驸马,又贵为平西王世子,若平西王得以善终,那么此位必将归属于他。如此一来,他着实毫无造反的动机与必要。”

明珠这番言辞,显然是在附和并支持魏裔介的观点。

然而,尽管如此,那位安亲王却依旧紧紧揪住魏裔介不放,追问道:“魏大人,莫非那吴应熊曾向您馈赠厚礼不成?”

他的眼神充满怀疑与审视,仿佛要从魏裔介的脸上寻得一丝端倪。

魏裔介双眼圆睁,怒视着安亲王,目光如炬,仿佛要将他看穿一般。

安亲王被他如此逼人的眼神直视着,心里不禁感到一阵发毛,浑身都有些不自在起来。

\"安亲王,您若是想说吴应熊向京城里的官员行贿送礼,那必然是送给各位王爷们的吧!

像我这样一个区区汉人儒生,而且还已经被停职在家,吴应熊怎么可能会给我送礼物呢?\" 魏裔介义正言辞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慨。

\"你……\" 安亲王被魏裔介这番话怼得哑口无言,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反驳。

康熙见状,生怕安亲王和魏裔介继续争吵下去,连忙出声制止道:\"好了好了,魏爱卿,你先退下吧,这件事情朕需要再好好考虑一番!\"

魏裔介听了康熙的话,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嗻,微臣遵命,先行告退。\" 说完,便转身缓缓离开了乾清宫。

走出宫殿后,魏裔介忍不住再次回头望了一眼身后宏伟壮丽的乾清宫,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喃喃自语道:\"唉,这议政王大臣们商议政事,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啊......\"

与此同时,在乾清宫内,康熙正与众位大臣继续讨论着关于吴应熊的事情。

对于魏裔介提出的让吴应熊返回云南探望亲人的建议,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最终还是未能得到议政王们的一致认可。

众大臣们普遍认为,一旦让吴应熊回到了云南,那就无异于放虎归山。

以吴三桂目前的势力和野心来看,恐怕到时候就算用尽千方百计,也难以再将吴应熊召回京城了。

因此,这个提议实在太过冒险,绝不能轻易采纳。

尽管康熙、索额图、明珠以及裕亲王四位大人都表示赞同,但安亲王、康亲王、惠郡王、庄亲王还有温郡王等五位王爷却纷纷摇头表示反对。

面对如此僵局,众人也无可奈何,最终此事只得暂且搁置一旁。

然而,康熙心中却始终放不下这件事情,他反复思考着魏裔介提出的方法,觉得其中必定蕴含着一定的道理。

毕竟,如果能够让吴应熊返回云南,或许就能稳定住吴三桂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待到这场小规模的朝廷会议结束后,康熙独自一人低声呢喃道:“看样子,唯有向太皇太后寻求帮助了。”

话说此时正值正午时分,忙碌了许久的康熙总算是腾出了一些空闲时间。

这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年轻皇帝,看上去尚未完全褪去青涩与稚嫩,举止间仍透着几分活泼好动。

只见他脚下生风,一路疾驰而来,不多时便抵达了慈宁宫门前。

而此时此刻,太皇太后早已完成了上午的诵经功课,此刻尚未用午膳,正悠然自得地坐在宫殿外的一座精巧凉亭之中,与贴身侍女苏麻喇姑闲聊家常。

两人回忆着往昔岁月,话题从幼时生活过的广袤蒙古草原开始,渐渐延伸至后来繁华昌盛的盛京。

接着,他们的思绪飘向了宏伟壮丽的北京。

就在此时,时间线恰好停留在最为喧嚣热烈的公元 1644 年。

这一年,风云变幻,局势动荡不安。

据《清史稿》和《明史》等众多历史典籍所记载,一系列重大事件接连上演。

1.皇太极突然驾崩;

2.索尼鳌拜率领两黄旗兵谏,多尔衮推举福临即位,即顺治皇帝;

3.李自成攻入北京城;

4.崇祯皇上杀妻杀女,煤山自缢身亡;

5.大明朝灭亡;

6.吴三桂投降大顺;

7.李自成属下霸占陈圆圆;

8.吴三桂投降清军;

9.清军入关;

10.李自成登基称帝,杀了吴三桂父亲吴襄,率军一路西逃;

11.清军进入北京城;

12.李自成逃到湖南,被人杀死。

公元 1644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