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康熙正史 > 第815章 安亲王出征吴三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玄初听了马宝的话,深表赞同,他也端起酒杯,痛饮一杯后,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说道:

“是啊!依我刘某之见,何须用上半年?只需短短三个月时间,必定能够灭亡满清,恢复我大明王朝!”

说罢,他的脸上露出了自信和豪迈的笑容。

二人碰杯之后,马宝似乎仍然有些不甘心,他接着说道:

“可惜啊,大将军始终不肯渡江,若是能给我五万兵马,我必定能够攻克荆州,然后挥师北上!”

刘玄初听到马宝的这番话,心中忽然一动,一个主意涌上心头。

他连忙说道:“对啊,马将军,您不妨去求求大将军,说不定他会拨给您一些兵马,让您渡江作战呢?”

马宝闻言,如醍醐灌顶,他猛地站起身来,兴奋地说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我这就去求大将军!”

说罢,他急匆匆地转身离去,这马宝也是个急性子,想立下大功。

这马宝离开刘玄初的军帐之后,刘玄初又痛饮一杯:“哎.......方光琛此人,误了大事啊......”

事实上,正如刘玄初所猜测的那样,荆州城的守军们早已对吴三桂渡江充满期待,他们渴望能够早日打开城门投降。

不仅是荆州,湖北和江西等地的许多汉人将领,虽然身处于清朝统治之下,但内心却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吴三桂的到来。

这些汉人将领们甚至已经暗中策划,一旦吴三桂的大军抵达,他们就会立刻杀掉守城的满人官军,然后打开城门献城投降。

然而,他们焦急地等待着,却始终未能等来吴三桂的大军。

与此同时,马宝趁着酒醉,径直闯入了吴三桂的中军大帐,要求调兵遣将。

方光琛见状,趁机煽风点火,这使得吴三桂勃然大怒。

他担心马宝会依仗将军印,未经他的同意便擅自率领大军渡江,于是毫不犹豫地解除了马宝的将军印。

然而,事后吴三桂才得知,马宝是从刘玄初的帐篷出来后,直接前来向他要兵的。

这一发现让吴三桂对刘玄初和马宝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怀疑和不满,从此,他对这两人心生嫌隙。

吴三桂攻克湖南、四川的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在京城炸开。

朝中大臣们听闻此讯,无不大惊失色,原本喧闹的乾清宫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康熙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凝重,他怎么也想不到吴三桂的进展会如此之快。

他紧盯着眼前的舆图,心中暗自思忖:“吴三桂已经占据湖南,那么荆州便成为了与吴三桂必争之地,绝对不能让他再进一步!”

康熙转头看向身旁的明珠,沉声道:“明珠,荆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务必要守住!”

明珠连忙躬身回应:“皇上放心,正月二十四日,前锋统领硕岱的军队已抵达荆州。本月初一日,护军统领伊尔度齐的军队也到达了荆州。初二日,护军统领额司泰的军队同样抵达荆州。如今荆州已有八万大军驻守,吴三桂想要攻克荆州,绝非易事!”

康熙听后,眉头略微舒展,但仍不放心地追问:“八万大军,是否足够抵挡吴三桂的进攻?”

明珠信心满满地回答:“皇上,荆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八万大军的严密防守,吴三桂就算有通天的本领,也难以攻破荆州城!”

然而,康熙却并未因此而感到安心,他紧紧握着拳头,咬牙说道:“不行!朕不能坐视吴三桂如此嚣张,朕要御驾亲征!”

“皇上!万万不可御驾亲征啊!”朝堂之上,众臣们面色凝重,齐声高呼,声音在殿内回荡,久久不散。

他们或跪地叩首,或抱拳作揖,无一不是满脸恳切,苦劝康熙不要亲赴前线。

康熙端坐在龙椅之上,面沉似水,一言不发。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群臣,最后落在了高士奇身上。

高士奇见状,赶忙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以皇上之英武,到了前线必定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然而吴三桂不过是个跳梁小丑,又是个反复无常的三姓家奴,皇上何必与他一般见识呢?依臣之见,皇上只需派遣一名亲王前去,便可将吴三桂轻易击溃。”

康熙听了高士奇的话,心中略作思索,觉得他所言不无道理。

毕竟自己身为一国之君,亲赴战场确实有些冒险。

而且京城更需要自己,这高士奇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

于是,康熙微微叹了口气,顺着高士奇的话说道:“嗯,高士奇所言有理!”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群臣们也纷纷附和,表示赞同高士奇的意见。

康熙的目光再次扫过群臣,最后落在了下面的亲王们身上。

他突然灵机一动,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安亲王,”康熙开口道,“您是我满清年岁最大的亲王,也曾参加过当年平定江南的战争,可谓经验丰富。这剿灭吴三桂之事,就交由安亲王了。”

安亲王心中猛地一动,他立刻跪倒在地,叩头谢恩道:“臣定当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好!”康熙龙颜大悦,他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仿佛整个朝堂都能感受到他的决心,“那朕就封你为定远平寇大将军,挂大将军印,统领湖南湖北所有八旗将士,务必将吴三桂叛乱彻底平定!”

安亲王闻言,毫不犹豫地跪伏下来,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臣遵旨!”

无论安亲王内心的真实想法如何,无论是出于对大清国的忠诚,还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亦或是仅仅为了平定这场叛乱,他都没有丝毫的迟疑,果断地应承了下来。

其实,康熙并非真心希望安亲王出征。

毕竟,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他实在不愿意让自己的亲族去冒险。

然而,在当前的局势下,能够与吴三桂的品级相匹配的将领实在有限。

除了安亲王之外,就只有康亲王一人了。

可这康亲王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战争,康熙实在无法放心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无奈之下,康熙不得不对安亲王岳乐寄予厚望,相信他能够胜任这一艰巨的使命。

安亲王不仅是一位亲王,更是太祖爷努尔哈赤的嫡孙,其身份地位在大清国内举足轻重。

从情理上来说,由他去面对吴三桂这样的对手,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于是,康熙派出了京畿地区所有的八旗兵,还亲自前往西门集结,为安亲王岳乐送行。

他站在城楼上,目送着大军渐行渐远,心中默默祈祷着这场平叛能够顺利成功。

这康熙就在忐忑,担心之下,采取各种办法,应付吴三桂的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