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康熙正史 > 第837章 李光地的蜡丸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哦?快让他进来,朕正好也想让他听听这程颐的理学。”康熙嘴角微扬,流露出一丝期待之色。

不多时,纳兰性德领着一个和尚缓缓步入乾清宫。

纳兰性德身姿挺拔,气质儒雅,而他身旁的和尚则身着一袭素色僧袍,面容沉静,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纳兰容若参见皇上……”纳兰性德上前一步,躬身施礼。

“慧聪和尚参见皇上……”那和尚也紧跟着行礼。

康熙目光落在那和尚身上,面露疑惑之色,问道:“这位是?”他对纳兰性德颇为熟悉,知道他时常入宫,但却从未见他带人进过皇宫。

纳兰性德连忙解释道:“启禀皇上,这位是慧聪大师,乃是微臣的恩师李光地所托。恩师说有要事禀报皇上,特命慧聪大师前来寻我,一定要面见圣上,禀报军机大事。”

康熙闻言,心中一紧,目光如炬地直视着慧聪大师,沉声道:“慧聪大师?”

那和尚不卑不亢,微微点头,然后站起身来,双手合十,缓声道:

“在下慧聪,乃是福建寺院一个微不足道的和尚。数日前,李光地大人托我给康熙皇上带来密信一封。”

“李光地?”康熙闻言,脸色骤变,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满脸惊愕地看着慧聪和尚。

慧聪和尚见状,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缓缓地点了点头,似乎对康熙的反应早有预料。

接着,他不紧不慢地从木鱼中取出一个小巧的盒子,盒子看上去有些陈旧,上面还刻着一些精美的花纹。

站在一旁的徐圆梦见状,急忙上前一步,伸手接过盒子。

他心里明白,这盒子里装的东西必定非同小可,因此在接过盒子的瞬间,他的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了一下。

出于安全考虑,徐圆梦决定亲自打开盒子。

他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揭开盒盖,然而,当他看清盒子里的东西时,却不禁愣住了——盒子里竟然只有一根红色的蜡烛,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康熙见状,眉头微皱,满脸狐疑地看向慧聪和尚,显然对这根蜡烛感到十分不解。

慧聪和尚则不慌不忙地解释道:“这叫做蜡丸信,是我与李光地共同想出的主意。这样一来,即便有人抓到了送信之人,也只能查出这根红蜡烛,而无法发现其中隐藏的密信。”

康熙听后,恍然大悟,心中的疑虑顿时消散了不少。

他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原来如此……”

慧聪和尚微微一笑,接着用手轻轻掰断了那根红色的蜡烛。

只听“咔嚓”一声,蜡烛从中间断开,令人惊讶的是,蜡烛的内部竟然藏着一张纸。

慧聪和尚熟练地将纸张从蜡烛中取出,经过一番左抠右掰,终于成功地将一个小纸团取了出来。

他将小纸团递给徐圆梦,徐圆梦知道这纸团已经没有危险,便顺手将它转交给了康熙。

康熙拿起小纸团,左看看,右看看,随后摇摇头说道:“朕是真的没有想到,这密信居然还有这种传送方式......呵呵.....”

康熙缓缓地打开了那个纸团,小心翼翼地将它平铺在龙案之上,仿佛这纸团里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一般。

当纸团完全展开后,康熙定睛一看,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

然而,让康熙感到有些奇怪的是,这封信并没有落款人名,这让他一时之间难以判断这封信的来源和作者是谁。

不过,康熙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熊赐履应该认识李光地的字迹。

想到这里,康熙毫不犹豫地挥了挥手,示意熊赐履上前查看。

熊赐履快步走到龙案前,仔细端详着那封信。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一脸肯定地对康熙说道:“皇上,这的确是李光地的字迹。”

康熙得到了熊赐履的确认,心中的疑虑稍稍减轻了一些。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始认真地阅读起这封密信的内容来。

然而,当他读完这封信后,心中的震惊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猛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双眼紧紧地盯着东南方向,口中喃喃道:“耿精忠……反了……”

站在一旁的高士奇和熊赐履听到康熙的话,都不禁大惊失色。

他们对视一眼,眼中都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什么?耿精忠反了?”高士奇失声叫道。

纳兰性德虽然平时从不干预政事,但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也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他看着康熙,一脸凝重地说道:“皇上,如今形势危急,应当立刻召集议政王内阁会议,共同商讨应对之法啊。”

康熙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纳兰性德的建议。

他稍稍定了定神,然后对身边的徐圆梦吩咐道:“徐圆梦,你速速去召康亲王、明珠、索额图等人,让他们立刻到武英殿议事。”

“嗻......”

康熙手持蜡丸信,步履稳健地朝武英殿走去,他边走边端详着手中的信件,若有所思地问身旁的慧聪大师:“大师,您可知道耿精忠造反一事?”

慧聪大师微微颔首,答道:

“贫僧乃出家之人,对尘世之事向来不过问。不过,此次福建封锁消息甚严,可谓水泄不通。光地与贫僧商议后,决定由贫僧携带此密信赶赴京城。这一路上,但凡遇到官兵,都未曾对贫僧这一介僧人加以阻拦。”

康熙听后,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他不禁叹息一声,感慨道:“李光地真是忠心耿耿啊!”

慧聪大师微微一笑,接口道:

“台湾的郑经、福建的耿精忠,皆曾想招揽光地入仕为官,但光地坚辞不从,故而才藏身于深山之中,搭建了一间简陋的茅草屋,与他的母亲一同居住。

光地时常来寺院与贫僧畅谈,我们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正因如此,贫僧才会不辞辛劳,替光地跑这一趟,将密信送达京城。”

“哎……”康熙重重地叹了口气,似乎心中有诸多的无奈和烦闷。

然而,就在他叹息的瞬间,突然间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猛地抬起头来,满脸狐疑地问道:“哎?不对啊,陈梦雷呢?陈梦雷不是也省亲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