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康熙正史 > 第1028章 大清水师搬迁铜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康熙微微颔首,表示认同地说道:“施琅如此说法,倒也并非毫无道理。”

明珠见状,继续念道:

“施琅还认为,冬季北风出兵虽能在出发时顺风而行,但当抵达台湾海岸边时,若要发动登陆作战,就必须调转船头,如此一来,登陆部队便会面临逆风的困境。

而郑军守军只需坚守几个登陆地点,便可借助顺风之势进行防御。”

念完这些,明珠特意转过身来,直面索额图,并以身体动作示意。

索额图见状,不禁连退数步,满脸狐疑地问道:“明相这是何意?”

明珠嘴角轻扬,微微一笑,缓声道:“皇上,臣认为施琅所言甚是在理啊。”

康熙闻言,亦是呵呵一笑,随即将目光转向明珠,问道:“那么,姚启圣一方又是如何应对这一难题的呢?”

明珠连忙打开奏折,接着念道:“姚启圣言,澎湖有一句流传已久的古话,叫做‘五月三台断海路,海神难奈三台起。’”

康熙若有所思地重复念道:“五月三台断海路,海神难奈三台起。此句究竟是何意呢?”

明珠解释道:“澎湖海域,在五六月份夏季的时候,有着独有的异象:无五日和风。意思也就是说,连续五日晴天并不多见。”

“原来如此!”康熙呵呵一笑:“继续念。”

姚启圣深思熟虑后指出,澎湖乃是郑军主力刘国轩重兵把守之地,单就战船数量而言,便多达两三千艘。

倘若我军未能在首战中一举攻克澎湖,而是与澎湖守军陷入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那么我军的船只将无处停靠,更遑论获取淡水、粮草以及火药等重要补给物资了。

“补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啊,姚启圣所言极是。”康熙颔首表示认同。

明珠见状,接着补充道:

“不仅如此,姚启圣还认为,澎湖位于台湾岛的南部,即便我军在夏季成功攻取了澎湖,可到了攻打台湾的关键时刻,却又会遭遇逆风的阻碍。

如此一来,即便攻下澎湖,我军也只能驻守于此,而数万人的庞大军队所需的补给,就只能依靠金门、厦门通过海运送达澎湖了。

然而,从夏天到冬天,海上风暴和台风肆虐频繁,一旦补给船只无法顺利抵达澎湖,岛上的大军又该如何维系生存呢?届时,缺粮少水,军心势必大乱,甚至可能引发兵变啊!”

康熙愕然,这姚启圣说的也有道理啊。

明珠注意到康熙的脸色有些不太对劲,于是赶紧继续念道:

“姚启圣一方还认为,如果大清未能成功占据了澎湖,那么刘国轩肯定会依仗其庞大的舰队,将我军的海上粮道彻底切断。如此一来,我军将会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而朝廷想要再重新组建一支强大的水师,恐怕也是遥遥无期啊。”

康熙听完这番话后,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深知海上作战的艰难与复杂性,对于姚启圣提出的这个问题,他也不得不慎重考虑。

就在这时,一旁的索额图开口说道:“皇上,如今北方边境局势危急,朝廷实在不宜再拖延时间。依微臣之见,应当全力支持姚启圣,即刻发兵攻打台湾才是上策啊。”

康熙闻言,转头看向明珠,问道:“明珠,那李光地对此有何看法呢?”

原来,明珠刚才念了半天的折子,竟然只是在陈述施琅和姚启圣的观点,而完全没有提及李光地的看法。

明珠见状,连忙干笑两声,解释道:“回皇上,李光地认为,姚启圣所言不无道理。而且,除了施琅一人之外,其他众人都对姚启圣的观点表示支持。”

“哦?你是说,李光地也支持姚启圣?”康熙满脸狐疑地追问道。

明珠缓缓地摇了摇头,面带忧虑地说道:

“据李光地在奏折中所言,目前我军的两位主将意见存在分歧,而且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此外,施琅的练兵尚未完成,军队的战斗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现在并不是进军的最佳时机。至于究竟是选择夏季进兵,还是九十月份进兵,这还需要朝廷做出决策。”

康熙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冷笑:“呵呵……李光地这是想要左右逢源啊,既不想得罪这边,也不想得罪那边。”

明珠见状,连忙开口想要解释,但话还没说出口,就被康熙挥手打断了。

“攻打台湾也不必急于这个月,既然双方都不肯让步,那就让他们继续讨论练兵的事情吧。”康熙面无表情地说道,“那么对于施琅奏请将厦门水师转移到铜山一事,他们又有什么看法呢?”

明珠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折子,犹豫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呃……关于这个问题,似乎只有施琅一人持有这样的意见。姚启圣等人认为,铜山距离台湾和澎湖更远,如果要出兵攻打这两个地方,向来都是从厦门出发,还从未有过从铜山出发的先例。”

康熙打开舆图,找到了铜山,心中一惊:“铜山在江苏一带,也就是更偏北?”

明珠和索额图凑近一看,果然,这铜山是属于江苏的岛屿。

康熙突然间呵呵笑道:“施琅啊施琅,施琅选择以铜山为出兵点,确实比厦门和金门,更为合理。”

接着康熙指出:“铜山就在海内,且距离江苏更近,补给更方便,江苏的税粮可以直接发往铜山。”

明珠频频点头:“这施琅果然有些能耐啊。”

康熙继续说道:“铜山在台湾的北方,若冬季从铜山发兵,顺风可朝发夕至,直扑台湾!”

索额图也点头道:“是啊,只需要改变战船的出发点,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啊。”

“好!传朕旨意,大清水师可由福建转移到铜山,仍由姚启圣全权负责,另外二月攻打台湾暂停,命施琅再练兵调整,改由九十月份冬季于铜山发兵攻打台湾。”

明珠点点头,立刻坐下来拟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