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康熙正史 > 第1140章 沙尔虎达抗击沙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尽管清军的火炮威力巨大,但由于碉堡异常坚硬,且距离较远,清军的攻击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尽管如此,清军并没有气馁,他们继续调整战术,寻找敌人的弱点。

而此时的沙俄侵略者,由于弹尽粮绝,城内已经陷入一片慌乱之中。

清军的状况也十分糟糕,寒冷的天气使得士兵们饱受折磨,而军粮的消耗更是让他们面临饥饿的威胁。

不仅如此,军火和军需物资的供应也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清军唯一的补给来源就是宁古塔,然而这个地方距离他们有好几千里之遥。

如果不能及时从这里撤退,那么清军将会面临大量士兵饿死、冻死的惨状。

围城已经持续了十多天,但明安达礼始终没有等到期待中的补给。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他别无选择,只能下达撤退的命令。

随着清军的撤离,呼玛尔之战终于落下帷幕。

这场战斗虽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清军还是成功地歼灭了一百多名沙俄士兵,并焚毁了他们在江面上的船只。

尽管如此,清军的撤退还是给了斯捷潘诺夫可乘之机,他得以继续在北境肆虐,给当地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康熙得知这一结果后,不禁重重地叹了口气。

他深知,如果补给能够及时送达,那么斯捷潘诺夫的沙俄军必定会被全部歼灭。

索额图恭敬地回答道:

“皇上圣明,此次战役确实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后勤保障方面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

我军的补给地位于千里之外的宁古塔,补给线过长,这使得物资运输困难重重,难以维持长期的作战需求。

其次,我们对敌军的情况了解不足。

明安达礼虽然身为都统,但他在判断战场形势时出现了失误,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只了解自身情况,而对敌人的情况知之甚少。

再者,当时我们所使用的大炮和武器,大多是从前明缴获而来的。

然而,东北地区天寒地冻,这些火器的威力在寒冷环境下骤减,严重影响了作战效果。”

康熙听完索额图的分析,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他一拍龙案,严肃地说道:“这一战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补给、火器、情报,这三个方面是我们日后攻打罗刹国时必须要做好的关键环节。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在战场上取得更大的胜利。”

说完,康熙稍稍停顿了一下,目光转向熊赐履,接着说道:“继续说下去。”

熊赐履连忙应道:“嗻……”

在顺治十三年的时候,另一支来自沙俄的侵略军从叶尼塞斯克这个地方出发,如饿虎扑食般闯入了石勒格河流域。

这支侵略军的首领是阿法纳西·帕什科夫,他带领着这支远征队一路向东推进,其目的不仅是要巩固沙俄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统治地位,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一条通往黑龙江的道路。

熊赐履在讲述完这段历史后,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给听众一些时间来消化这些信息。

然后,他接着说道:

“到了顺治十五年,这支侵略军变得越发肆无忌惮,他们竟然侵占了我国蒙古族茂明安部的居住地尼布楚。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尼布楚改名为涅尔琴斯克,并在那里构筑起坚固的城堡,以此作为他们进一步向黑龙江中下游扩张的中心据点。”

可以想象,这支控制着尼布楚的罗刹鬼子军队,其实力定然是非常强悍的,他们就像一群凶猛的野兽,对我国的领土虎视眈眈。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于是,在顺治十五年的六月,朝廷下达命令,派遣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率领一支由满人、赫哲人、达斡尔族等组成的混合军队,前往松花江流域,抵御沙俄的侵略。

而这位沙尔虎达,正是镶蓝旗的都统,他肩负着保卫国家领土的重任,率领着这支军队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这一段历史,对于明珠来说简直如数家珍。

想当年,顺治皇帝颁布圣旨之时,他恰好就在朝堂之上,亲耳聆听了这一重要决策。

当时,沙尔虎达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军事才能,通过深入侦查,察觉到仅凭陆军力量,要战胜罗刹国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他果断决定建造战船,训练水师,以增强清军的水上作战能力。

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沙尔虎达展现出了惊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他不仅成功地建造了 47艘战船,而且这些战船种类繁多,包括大兴的战船、轻型的战船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战船,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水上作战编队。

不久之后,沙尔虎达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他的情报网发现了斯捷潘诺夫船队的踪迹,这让清军有了与敌人正面交锋的机会。

双方在松花江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峙。

清军的战船数量达到了 47艘,而斯捷潘诺夫的船队仅有 20艘,清军比对方多出整整 27艘。

不仅如此,清军的兵力也达到了 1400人,比斯捷潘诺夫的 500人多出 900人。

无论是战船数量还是兵力,沙尔虎达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六月二十日,炎炎夏日,酷热难耐。

沙尔虎达率领清军舰队如疾风骤雨般突然发动袭击,他们的战船如饿虎扑食一般冲向斯捷潘诺夫的船队。

刹那间,四十艘战船如离弦之箭,狠狠地撞击在斯捷潘诺夫的战船阵中,原本紧密的阵型瞬间被冲散,首尾难以相顾,只能被迫向岸边靠拢。

战斗异常激烈,喊杀声、枪炮声响彻云霄。

沙尔虎达站在船头,高声命令清军:“众军鼓棹,直逼贼船!”

清军士兵们士气大振,纷纷奋力划船,如汹涌的波涛一般直冲向敌船。

一时间,鸟枪、火铳、大炮等各种火器同时开火,密集的弹雨如蝗虫过境般向斯捷潘诺夫的战船倾泻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