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康熙正史 > 第1241章 大小于成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靳辅深知责任重大,上任之后,他马不停蹄地展开工作,深入实地进行探查。

经过两三个月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对黄河、淮河的水情和决口情况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靳辅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得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治河方案。

靳辅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之中,不分昼夜地忙碌着,几乎忘记了吃饭和睡觉这两件人生大事。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经过无数次艰苦卓绝的努力后,终于完成了一项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修筑坚固无比的堤坝;改变黄河水流方向并引导其流入新的入海口等等一系列复杂且关键的工程环节……

这些浩大的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占到了当时整个国家财政收入(也就是所谓“赋税”)的一半以上!

要知道治理河流可是一个从古至今都未曾解决好的世界性难题啊,但偏偏这件事情又,是康熙帝最为关注与重视的重中之重!

所以说靳辅肩上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

可就在他全力以赴治理黄河期间,意外状况却接踵而至——黄河这边刚刚修好那边就开始出现决堤现象,与此同时原本还算安稳的淮河水系也在每遇降雨季节时变得波涛汹涌、洪水泛滥成灾!

如此一来,那些早就对掌管治水大权这个美差垂涎三尺的人们,便找到了绝佳机会纷纷跳出来指责靳辅无能,并向皇帝递堆积如山的弹劾奏章!

其中尤以工部尚书萨姆哈等人,他们强烈要求因为萧家渡决口事件,必须由靳辅个人出资重新修复这段河堤否则难平民愤!

面对这般铺天盖地而来的指责之声,康熙自然是既气愤又恼怒,毕竟他心里清楚得很像这种巨额赔款对于靳辅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根本无力承受。

即便真让靳辅砸锅卖铁凑够钱去组织人手动工修堤,恐怕最后还是会严重影响到南方粮食北运,这条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运输线路,即我们常说的“漕运”事业发展进程。

因此康熙只是罢免了靳辅的官职,仍戴罪留任治河。

直到康熙二十二年,萧家渡才终于完成合拢,黄河如一条巨龙,重新回归故道。

康熙派遣使者实地探查,户部尚书伊桑啊回奏道:“河归故道,船只来往如织,畅通无阻。”

康熙龙颜大悦,对伊桑啊说道:“之前朕见到靳辅,观其神色浮躁,恐难成治河之功。今日闻得黄河重回故道,实乃可喜可贺!”

于是康熙下旨,让靳辅官复原职。

然而,治河,这可是大清的第一肥差啊。

每年户部工部拨款,如流水般源源不断。从京城到河道总督,总有一些钱财如那断了线的风筝,莫名地消失得无影无踪。

靳辅为官多年,自然深知其中的奥妙。

然而靳辅却沉默不语,他深知,如果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那么治理河道这件事肯定会变得无比艰难。

要知道,明珠和余国柱这些人一直在朝廷里大力支持着自己去治理黄河。

实际上,明珠之所以如此力挺靳辅,并不仅仅是因为个人原因,更重要的是,他非常赞同康熙帝所推行的治水方略。

正因为大家普遍认为靳辅背后站着明珠这样强大的靠山,所以那些对明珠心怀怨恨之人,往往就会想尽办法找机会刁难靳辅,有时候还会直接向皇帝上书弹劾他呢!

而这次于成龙之所以敢公然弹劾靳辅,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两人在治河思路上存在分歧,但另一方面……

就在这时,徐乾学已然得知于成龙即将进京的消息,不禁暗自窃喜起来。

于成龙究竟又是何许人也呢?

原来大清朝,一共有两位名叫于成龙的官员,人们通常尊称他们为“大于成龙”和“小于成龙”。

其中那位年纪较大的大于成龙乃是山西省人士,整整比年轻一些的小于成龙年长二十一岁!

这大于成龙可是咱大清鼎鼎大名的清廉官吏,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头号清官呐!

历任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要职。

老百姓送外号于青天、于青菜。

康熙对大于成龙的评价可谓是至高无上:“天下廉吏第一!”

康熙二十三年,大于成龙与世长辞,享年 68 岁,康熙为此悲痛欲绝。

而小于成龙呢,在康熙七年时,出任直隶乐亭县知县一职。

在乐亭县的十年间,他时常乔装打扮,深入乡野田间,与老百姓拉家常,对当地的民风民俗、生活状况、商人和百姓的情况了如指掌。

紧接着,他废除了乐亭县的杂税,被乐亭县百姓尊称为“父母官”。

康熙十八年,在大于成龙的举荐下,小于成龙调任顺天府通州知州。

在通州,于成龙依旧清正廉洁、热心为民。

当时的通州刚刚遭受地震的重创,府衙残垣断壁,民众苦不堪言。

于成龙身先士卒,不仅捐出了自己的俸禄,还号召富商们慷慨解囊,共同捐资赈灾,重新设立义学。

所有的祠堂牌坊,也都被他一一修缮。

随后,于成龙再次对小于成龙予以提拔重用,将其调任至安徽省担任按察使之职。

然而,就在此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小于成龙与靳辅之间结下了深仇大恨。

原来,靳辅负责治理黄河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导致安徽许多地区遭受水患侵袭,大片农田被毁,百姓流离失所。

对此,小于成龙愤怒不已,并将这笔账算到了靳辅头上,于是他连续三次向朝廷递交奏章,毫不留情地弹劾靳辅。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小于成龙竟然也归属于靳辅的管辖之下,而且还得跟随靳辅一起参与治理河道工程。

如此一来,小于成龙心中的不满情绪愈发强烈起来。

毕竟在此之前,他们两人之间已经存在着诸多难以化解的矛盾,如今在治水方略上更是意见相左、分歧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