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诗词显圣,死囚逆天改命! > 第227章 金陵官场:林凡风起云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7章 金陵官场:林凡风起云涌

金陵书院后山的试验田,随着暗渠和污物的重见天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气氛。

王公子与张维明如同两尊泥塑,面色惨白地跌坐在地,他们的世界仿佛在此刻崩塌。

那些从京城远道而来的“学问大家”,此刻也收敛了平日的傲气,脸上交织着尴尬与深思。

赵弘,这位京城太学博士,在事实面前无法再维持其超然姿态。

他望着林凡,眼神里第一次没有了轻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敬意。

他清楚,今日林凡这一手,看似只是揭穿了金陵世家的阴谋,实则却是对京城某些人的无声警告。

“林解元洞察秋毫,老夫佩服。”

赵弘沉声开口,声音不大,却足够让在场所有人听清,“书院将彻查此事,绝不姑息!”

这番话,无疑是给林凡的行动盖上了官方认可的印章。

金陵书院的山长也适时表态,将全力配合调查,并感谢林凡为书院揭露了这桩丑闻。

陈浩在旁,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明白,林凡这一步棋,走得既险又妙。

不仅在金陵文坛立稳了脚跟,更在官场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他按照林凡的吩咐,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赵弘与其他京城来人的互动,发现他们之间低声交谈,神色各异,显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次日,金陵城内便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暴。

王家与张家被书院公开点名,舆论哗然。金陵府尹迫于压力,不得不介入调查。

那些平日里与王家交好的金陵世家,此刻也纷纷避嫌,生怕引火烧身。

与此同时,下湾村亩产三倍的喜讯,以及林凡在试验田揭露阴谋的经过,如同插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金陵城。

百姓们奔走相告,对林凡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他们称林凡为“活神仙”、“再世神农”,甚至有许多人自发地前往下湾村,只为亲眼看看那片神奇的土地。

周大人在接到陈浩的详细报告后,并未耽搁。

他深知林凡此举的深意,也明白这是新文道推广的绝佳契机。

他一方面向上级呈报,将下湾村的丰收作为“文道助农”的典范,另一方面,则立即派遣得力官员前往石桥县,配合林凡调查龙泉河水患的真相。

李明和赵峰也终于带着周大人回到了石桥县。

周大人一下马车,便直奔下湾村。

当他亲眼看到那片金黄的稻田,看到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以及村口那几座简陋却香火鼎盛的生祠时,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林凡,你做得好!”

周大人激动地拍了拍林凡的肩膀,眼中充满赞赏。

他知道,林凡不仅仅是带来了粮食,更是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民心。

有了周大人的全力支持,林凡在石桥县的调查进展得异常顺利。

他将之前整理的河道卷宗、修缮账目以及金陵势力图呈交给周大人。

周大人召集石桥县衙的官员,当着林凡的面,严厉训斥了他们对水患的渎职行为,并要求他们限期彻查所有与河道管理相关的贪腐案件。

林凡并未止步于此。

他向周大人提出,要将“文道助农”的理念,结合“格物致知”的实践,在金陵府范围内推广开来。

他强调,这不仅仅是提高产量,更是要让百姓学会如何观察天地,如何顺应自然,从而掌握改变自身命运的力量。

周大人对此深以为然,他当即下令,以石桥县为试点,推广林凡的农耕之法。

同时,他向金陵府下辖各县发出公文,要求各地县令组织学习,并派人到下湾村观摩。

公文一出,金陵官场顿时掀起波澜。

许多县令原本对林凡的“新文道”持观望态度,甚至有些不以为然。

但现在,有了周大人的支持,加上下湾村实实在在的丰收,以及王家、张家在试验田事件中的惨败,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林凡。

一时间,石桥县的县衙变得门庭若市。

来自金陵府各县的官员络绎不绝,他们带着谦卑的态度,向林凡请教“文道助农”的具体方法。

林凡并未藏私,他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从土壤分析到种子培育,从灌溉方法到病虫害防治,都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

在指导这些官员的过程中,林凡也借机推动了一些对百姓有利的政策。

他提倡建立地方农学社,鼓励有识之士研究农事,并将科举考试中增加农桑科目纳入议程。

他还亲自参与到几起涉及官员贪墨修缮款的案件调查中,运用自己的“格物致知”之法,从看似无懈可击的账目中,找出破绽,让那些试图蒙混过关的贪官无所遁形。

短短数月,林凡在金陵官场的影响力如同滚雪球般壮大。

他不仅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也获得了越来越多清流官员的认可和支持。

他们看到了林凡的才能,更看到了他那颗真正为国为民的心。

金陵府衙内,周大人与几位心腹幕僚议事。

“林凡此子,实乃国之栋梁啊!”

周大人感慨道,“他以一己之力,不仅解决了龙泉河水患的燃眉之急,更在官场上刮起了一股清风。如今金陵府内,许多县令都以他为榜样,政绩斐然。”

一位幕僚抚须:“大人所言极是。林解元不仅学问高深,更兼具实干精神。他所推行的‘文道助农’,已初见成效,百姓受益匪浅。只是……”

“只是什么?”

周大人问。

“只是林解元锋芒太露,恐怕会引来京城某些人的不满。”

幕僚低声说。

周大人眉头微蹙,他自然明白。林凡在金陵的成功,已经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与京城权贵有牵连的世家。

“无妨。”

周大人摆了摆手,目光却变得深邃,“有本官在,便不会让他轻易受损。况且,他做得越好,朝廷便越无法忽视。本官已将林凡的功绩详细上报朝廷,并力荐他入京述职。”

幕僚一惊:“大人是想让林解元入京?”

“正是。”

周大人缓缓点头,“金陵这方小池塘,已经快容不下他这条真龙了。京城那才是真正的舞台,也是他施展抱负之地。他在此积累的威望和经验,届时都将成为他立足京城的资本。”

周大人拿起桌案上的奏折,眼中流露出一丝期待。

他知道,林凡入京,必将掀起一场更大的风暴。

而此刻,林凡正与陈浩在石桥县衙的后院,查看新送来的一批水利图纸。

“林兄,这些图纸,与之前的有所不同。”

陈浩指着其中一处标记,“似乎是京城工部制定的,但却从未下发执行。”

林凡接过图纸,文气轻轻扫过。他发现这些图纸的设计,远比石桥县现有的水利设施更为合理,能够有效解决龙泉河的水患问题。

他抬起头,看向金陵城的方向,又望向遥远的京城。

“看来,京城里,也并非所有人都想看到龙泉河年年水患。”

林凡的声音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

他收起图纸,对陈浩说:“陈兄,我们去拜访一下周大人,或许,是时候去京城走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