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三年,鲁中南一带闹饥荒,许多百姓逃荒至东北。有个叫周福来的药材商人,却反其道而行,带着伙计和积蓄北上长白山收购山货。他听闻关东山参灵芝品相极佳,若能运回山东贩卖,可获数倍利。
周福来四十出头,精瘦干练,眼角常带三分笑,心里却藏着七分算盘。他领着一个叫栓柱的年轻伙计,二人一路舟车劳顿,终于到了长白山脚下的靠山屯。
屯子不大,几十户人家散落在山坳里。屯东头有棵不知年岁的老桑树,树干需三人合抱,枝叶遮天蔽日。当地人视之为神树,称其“老桑爷”,逢年过节便来祭拜,求平安、求财运。
周福来不信这些,但入乡随俗,还是备了些香烛果子,在老桑树下拜了三拜。正当他躬身时,忽见树根处闪过一丝红光,定睛看去,却又不见了。
“掌柜的,这树真有灵性?”栓柱好奇地问。
“山野村民,见识短浅,把棵老树当神仙。”周福来轻笑,“不过这树确实罕见,若是能砍了做药材,说不定能值大钱。”
栓柱吓了一跳:“可使不得!当地人说了,动这树会招灾的!”
周福来不再多言,心里却盘算起来。
二人住在屯里赵老汉家。赵老汉是屯中长者,见识广博,晚饭时与周福来讲起当地传说。
“这老桑爷啊,可不是普通树木。”赵老汉抽着旱烟,慢悠悠地说,“听我爷爷讲,它是燧人氏钻木取火时用的那棵树的子孙,树干里藏着火种,是天地间的灵根。”
周福来表面上恭敬听着,心里却不以为然。
第二天,周福来到屯里收山货,发现当地人虽贫苦,却无人敢动老桑树一枝一叶。更有趣的是,屯里人取火从不费事,只需到老桑树下拜一拜,回家后灶火一点就着,据说这是老桑爷保佑。
周福来心思活络起来。他想,若真如传说所言,这树有什么特异之处,取其一枝半干,带回山东,岂不是奇货可居?
当晚夜深人静,周福来悄悄起身,揣着小锯和布袋,溜到老桑树下。月光如水,洒在巨大的树冠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影子。
周福来对着老桑树拜了拜,口中念念有词:“老桑爷莫怪,周某取一小枝,回去供奉,绝不敢多拿。”
说罢,他选了一根手腕粗的树枝,刚要下锯,忽听树后传来一声轻笑。
周福来吓了一跳,回头看去,只见树后转出一位白发老翁,身着灰布长衫,手持拐杖,笑吟吟地看着他。
“周掌柜深夜不睡,来此何为?”老翁问道。
周福来做贼心虚,支吾道:“晚、晚间睡不着,出来走走。”
老翁也不戳破,用拐杖指了指树干:“你可知道,这树为何叫老桑爷?”
周福来摇头。
老翁续道:“上古时,燧人氏钻木取火,用的就是桑木。那第一缕火种,就藏在这类树的血脉里。这棵老桑树,便是那神树的嫡传子孙。它不单能生火,还能辨人心。”
“辨人心?”周福来好奇。
“是啊。”老翁抚摸着树干,“善人靠近,它温暖如春;恶人靠近,它灼热如火。若是有人心怀不轨,想伤害它,它便会...”
“便会怎样?”周福来急问。
老翁神秘一笑:“天色不早,周掌柜还是回去歇息吧。”说完,转身走入树后阴影,不见了踪影。
周福来惊疑不定,再看那树枝,竟觉得烫手起来。他不敢再留,匆匆回了住处。
接下来几日,周福来在屯里收山货时,特意打听那白发老翁,却无人知晓。只有赵老汉听后神色凝重,提醒道:“周掌柜,那可能是老桑爷的守护仙家——黄三爷。它平时化作老翁模样,在屯里转悠,专考验过往行人。”
周福来表面应承,心里却不信邪。他经商多年,走南闯北,什么怪事没见过?多半是当地人编出来唬人的。
几天后,周福来收齐山货,准备返程。临走前夜,他终究按捺不住贪念,再次溜到老桑树下。这次他特意选在子时,据说这是一天中阴阳交替的时刻,灵物法力最弱。
月光暗淡,老桑树在夜色中如巨人矗立。周福来不再犹豫,掏出小锯,选中一根粗细适中的树枝,用力锯了下去。
奇怪的是,树干并不坚硬,反而如血肉般柔软。更骇人的是,锯口处竟渗出殷红汁液,如鲜血一般,空气中弥漫起一股异香。
周福来心中恐惧,但贪念更盛,心想这树果然非同寻常,更值得取走。他加快动作,终于锯下二尺长的树枝,急忙用布包裹,塞入行囊。
回到住处,周福来心虚地检查那树枝,发现断面光滑如镜,红色纹理如火焰般流动,触手温热。他暗自欢喜,以为得宝。
第二天一早,周福来带着栓柱启程离开。赵老汉送行时,忽然皱眉道:“周掌柜,你身上怎么有股焦糊味?”
周福来心中一凛,强笑道:“怕是昨晚烤火沾上的。”
赵老汉深深看了他一眼,不再多言。
返程路上,怪事接连发生。先是周福来的烟袋怎么点也点不着,后来连生火做饭都困难,火柴划一根灭一根。更诡异的是,他们携带的干粮很快发霉变质,连马匹都莫名躁动不安。
栓柱小声嘀咕:“掌柜的,是不是咱们得罪老桑爷了?”
周福来呵斥道:“休得胡言!不过是天气潮湿罢了。”
然而,当晚宿在荒郊野店时,周福来做了个怪梦。梦中那白发老翁怒目而视,喝道:“无耻小人,窃取灵根,必遭天谴!”
周福来惊醒,发现行囊隐隐透出红光。他打开一看,那截桑树枝竟如炭火般发亮,烫得他惊叫一声。
接下来的路程越发不顺。过河时,平日温顺的河水突然暴涨,差点冲走货物;经过山道时,又遇落石,险些砸中人。周福来开始相信,自己可能真的招惹了不该惹的东西。
好不容易回到山东家乡,周福来将桑树枝供奉在密室中,每日焚香祷告。起初无事,他甚至试着从树枝上刮些木屑入药,发现药效奇佳,治好了几个疑难杂症,名声大噪。
周福来沾沾自喜,以为因祸得福。然而不久后,诡异之事接踵而至。
先是家中频频失火,不是灶台无故自燃,就是灯笼突然起火。最险的一次,周福来睡觉时,被褥突然冒烟,险些酿成大祸。
接着,药铺仓库里的药材无故发霉变质,尤其是那些从长白山带回的珍稀药材,几乎全军覆没。
当地开始流传周福来得罪了仙家,遭了报应。生意一落千丈,往日门庭若市的药铺,如今门可罗雀。
周福来不甘心,请来道士做法驱邪。那道士刚进院门,就脸色大变,连说:“好重的火煞!阁下可是取了不该取的火种?”
周福来不敢隐瞒,如实相告。道士叹道:“燧人钻火树乃天地灵根,其火为文明之源,亦是惩戒之火。你贪心窃取,已惹怒守护仙家。若非你平日还有些善举,早就家毁人亡了。”
周福来大惊,跪求解法。
道士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你需将树枝送还原处,诚心忏悔,或有一线生机。”
此时的周福来已病痛缠身,浑身长满红疹,如火烧般疼痛。他不敢再犹豫,当即带上那截桑树枝,再赴东北。
重返长白山路途艰难,周福来身体每况愈下,到达靠山屯时,已瘦得皮包骨头,需栓柱搀扶才能行走。
屯里人见他这般模样,纷纷摇头叹息。赵老汉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老桑爷慈悲,但也是有脾气的。”
周福来跪在老桑树下,老泪纵横,连磕响头:“老桑爷恕罪,周某贪心不足,自取其咎。今日特来奉还灵枝,求您饶恕。”
说罢,他取出那截桑树枝。令人惊奇的是,原本二尺长的树枝,如今只剩一尺不到,断面依然新鲜如初,仿佛刚锯下一般。
就在周福来将树枝奉还树根处时,那位白发老翁再次出现。
“周福来,你可知罪?”老翁厉声问。
“知罪,知罪!”周福来连连磕头。
老翁神色稍缓:“念你诚心悔过,今日便饶你一命。记住,天地灵物,非俗人可觊觎。老桑树守护这一方水土,其火种照亮人间,但也能焚尽贪欲。”
说罢,老翁将拐杖指向树枝,那树枝竟如活物般,缓缓融入树干,伤口随即愈合,不留痕迹。
周福来感到身上病痛顿时减轻大半,再次拜谢。
老翁又道:“你既已知错,老桑爷也不白受你一拜。回去后,当以此次教训行善积德,不可再起贪念。”
周福来连连称是。
当夜,周福来宿在赵老汉家,做了个奇怪的梦。梦中他见老桑树下聚集着无数动物——狐狸、黄鼠狼、蛇、刺猬等,皆向老桑树朝拜。树冠中隐隐有位仙人模样的老者,手持火种,照亮四方。
第二天醒来,周福来神清气爽,病痛全消。临行前,他特地到老桑树下磕了三个头,发誓日后定当行善积德。
回到山东后,周福来仿佛变了个人。他不再唯利是图,而是诚实经营,经常施药救人,成为当地有名的善人。奇怪的是,他的药铺生意反而红火起来,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经他手的药方特别有效。
有人说,这是老桑爷念他诚心悔改,赐福于他。也有人说,周福来从长白山带回来的不是灾祸,而是历练。
数年后,周福来药铺后院莫名长出一棵桑树,生长极快,三年便亭亭如盖。更奇的是,每年寒冬腊月,别处草木凋零,这桑树却温暖如春,常有穷苦人来树下取暖。
周福来知是老桑爷恩泽,便在树下设茶施粥,惠泽乡里。他常对后人讲起这段经历,告诫道:“万物有灵,不可轻侮。贪念如火,可控可焚,全在一心。”
而那靠山屯的老桑树,至今仍郁郁葱葱。当地人说,月明之夜,常见一位白发老翁和一位黄袍仙人在树下对弈,旁边蹲着一只老狐狸,目不转睛地观棋。若有诚心人求火,只需在树下拜三拜,回家后灶火必旺,百试百灵。
这便是老桑爷的火种故事,在长白山脚下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