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关东长白山脚下有个叫靠山屯的小村子,村里有个叫赵老四的猎户。这人四十出头,性子倔强,天不怕地不怕,尤其不信那些神神鬼鬼的说法。屯子里的人常说起山里有成了精的仙家,黄皮子迷人、狐仙作祟,赵老四听了总嗤之以鼻:“我打了半辈子猎,怎就没见过半个鬼影?要真有这些玩意儿,叫它们来找我赵老四试试!”
这年腊月,赵老四独自进山收套子。天色将晚,他正要下山,忽见雪地里有串新鲜的狐狸脚印,稀奇的是,那脚印每隔七步就转个圈,像是故意画符一般。赵老四来了兴致,顺着脚印追去。
不知不觉越走越深,竟到了一处从未见过的山坳。此时天色已完全暗下,他只得找个背风处生起火堆,准备挨过一夜。刚点燃旱烟袋,忽听不远处传来阵阵嬉笑声,循声望去,竟见几座灯火通明的宅院,门前挂着红灯笼,好不热闹。
赵老四心下诧异:这深山老林何时有了人家?他大步向前,敲响了最近一户的院门。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露出一张惨白的脸,是个穿长衫的老者。老者见赵老四,先是一惊,随后皱眉道:“这位客人有何贵干?”
“老哥,我是山下屯子的猎户,迷路了,借个地方歇歇脚。”赵老四拱手道。
老者却堵在门口,神色为难:“今日家中正办白事,不方便待客,还请另寻他处吧。”说罢就要关门。
赵老四性子倔,越是拒他越要进去。他一把推开门:“老哥说笑了,这门前挂着红灯笼,院里飘酒肉香,哪像办白事的样子?”
门一开,院里顿时鸦雀无声。但见十几桌宴席坐满了宾客,个个衣着光鲜,却都面色青白,眼神躲闪。堂屋正中竟摆着一口黑漆棺材,棺材盖上还放着碗筷,似是有人曾坐在上面饮酒。
赵老四不管这些,径直走到火盆旁坐下,掏出烟袋锅吧嗒吧嗒抽起来。烟气弥漫开来,周围的宾客纷纷掩鼻咳嗽,面露厌恶之色。
一个穿着绸缎马褂的胖老爷走过来,强笑道:“这位兄弟,我们这儿有个规矩,不兴抽烟,可否行个方便?”
赵老四呵呵一笑:“我们山里人就好这一口,要不您忍忍?”说完吹出一口浓烟,正好喷在胖老爷脸上。
胖老爷顿时脸色发青,连退几步,像是极为难受。这时,开门的白脸老者急忙上前打圆场:“罢了罢了,客人既然来了就是客,只是今晚家中确实不便,西厢有间空房,客人去那里歇息可好?”
赵老四也累了,便跟着老者去了西厢。房间整洁,却冷得像冰窖。他刚要躺下,忽听窗外有窃窃私语声。悄悄扒着窗缝一看,只见院中宾客正围着棺材商议什么。
“这人阳气太重,冲了咱们的法事。”
“尤其是那烟味,熏得我头昏眼花。”
“得想个法子把他请走......”
赵老四心里一咯噔,这才觉得古怪。他悄悄摸到门边,听见两个丫鬟打扮的边走过边聊:
“老太爷修炼百年,好不容易今夜能借尸还魂,偏来了个生人。”
“可不是嘛,听说这人抽烟的浊气最能破法,仙家们都避之不及呢。”
赵老四顿时明白了七八分:这是撞见鬼了!他非但不惧,反而生出个顽劣主意。回到房间,他故意加大嗓门自言自语:“哎呀,长夜漫漫,得多抽几袋烟解闷!”
说罢,他点燃烟袋,一口接一口地抽,烟气弥漫整个房间,又顺着门缝飘到院里。不一会,就听外面咳嗽声四起,有人惊呼:“不行了,这烟太呛,我道行浅,先走一步!”
接着便是杂乱的脚步声,像是许多人在匆忙逃离。
赵老四偷偷看去,只见那些“宾客”一个个掩面而走,有的甚至化作青烟消失。不消半柱香功夫,偌大的宅院竟空空如也,连灯笼都熄灭了。
这时,堂屋棺材里突然传来敲击声,一个苍老的声音哀叹:“百年道行,毁于一袋烟啊!”
赵老四壮胆走到棺材前,一把推开棺盖,里面竟是一具狐首人身的尸体,正在慢慢化作原形。那狐狸睁开眼,恨恨道:“我好容易借这处古墓地气修炼,今夜本可还阳,却被你的烟坏了法事。你们人的浊气,特别是这烟草味,对我们修行者如同毒药,避之犹恐不及啊!”
赵老四哈哈大笑:“既然如此,以后我进山多带烟袋就是!”
狐狸长叹一声:“人避烟瘴,如我等避人气。天道循环,相生相克,今日算是领教了。”说完便彻底断了气,化作一只白毛老狐。
第二天天亮,赵老四醒来,发现自己睡在一处荒坟堆里,身边散落着破败的棺材板和白骨。他收拾东西下山,将经历说给屯里人听,老人们都说那是遇上了“胡仙做法”,鬼狐之辈最怕人的阳气,特别是烟熏火燎之气。
自此,赵老四更是肆无忌惮,进山必带烟袋,见到可疑处就猛抽几口。说来也怪,他再没遇到过邪门事,连野兽都少见了。
有一次,赵老四在山里救了个被狼群围困的南方商人。商人为表感谢,送他一个精致的玉烟嘴,说是在五台山开过光的。赵老四欣然收下,却不知这玉烟嘴另有来历。
当晚,赵老四梦见个白须老者,自称是长白山的狐仙长老,对他作揖道:“感谢恩公除去我族中败类。那借尸还魂的老狐原是叛徒,偷学邪法,害人不浅。恩公抽烟破他法术,实乃替天行道。”
赵老四梦中笑道:“既然如此,你们仙家为何怕区区烟草?”
老者答道:“非是怕烟,而是怕其中蕴含的人间烟火气。我们修仙要远离尘浊,而烟草集人间欲望、执着于一身,最能扰乱清净。好比人遇瘴气,总要躲避一样。”
赵老四醒来后,将信将疑。不过自此之后,他抽烟时多了一份思量,不再故意用烟去冲撞山中的“仙家”。奇怪的是,他狩猎反而顺利许多,常常有意外的收获,仿佛冥冥中有谁在相助。
靠山屯的老人们说,这是赵老四得了仙家认可,成了“有缘人”。但也有人反驳,说那狐仙长老托梦是假,赵老四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真相如何,外人不得而知。只知道赵老四晚年戒了烟,在山上建了个小祠堂,供着胡仙牌位,却从不说原因。每逢月圆之夜,常见有白狐在祠堂周围出没,如同护卫一般。
而“鬼避人如人避烟”的说法,也在关东一带流传开来,成为猎户们口耳相传的趣谈。有人信,有人不信,但每个进山的人,腰里总会别个烟袋锅,既为驱寒,也为图个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