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咸鱼皇太子,天道显示我第一 > 第187章 被这破榜单针对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7章 被这破榜单针对了?

“大哥说的是!”

旁边的张飞一拍大腿,瓮声瓮气地吼道。

“那个叫梅畅殊的,俺喜欢!”

“对付那些欺压百姓的狗官,就该用这种法子!一把火烧个干净!痛快!”

关羽也抚着自己的长髯,缓缓点头,丹凤眼中闪过一抹赞许。

“以杀止杀,以战止戈,同时又不伤及无辜百姓。”

“此人,有大将之风,更有仁者之心。”

一直沉默不语的赵云,此刻也开口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敬佩。

“分兵诱敌,虚张声势,暗度陈仓,火烧连城……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最难得的是,他始终将百姓的性命放在第一位。”

“这位梅先生,云,佩服。”

刘备听着自己兄弟们的话,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他看着天幕上那个渐渐隐去的白衣身影,再次想起了李一山。

这两个人,明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却都是那个大秦皇太子嬴钧的左膀右臂。

东吴。

都城之内。

孙权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晴不定,握着酒杯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在他的下方,周瑜一袭儒衫,俊朗的脸上却是一片苍白。

天幕上的画面早已消失。

可那冲天的烈焰,那焦黑的废墟,还有那白衣胜雪的身影,却深深烙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

许久,周瑜端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

烈酒入喉,却没有带来半分暖意,反而让他的心头更加冰冷。

他苦笑了一下。

“主公。”

周瑜的声音有些沙哑。

“瑜,不如他。”

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让孙权的心头猛地一跳。

他看向自己最为倚重的都督,那个一向自信甚至有些自傲的周公瑾。

此刻,周瑜的眼中,没有了往日的神采,只剩下一种发自内心的挫败感。

“论计谋。”

周瑜顿了顿,继续说道。

“他分兵诱敌,暗度陈仓,火烧连城,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瑜自问,或许能想到此等计策,却未必能有他这般执行得如此完美。”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

周瑜摇了摇头,眼神里流露出的,是真正的敬佩。

“最重要的是,论道义,论格局……我,远远不如他。”

“为了保全城外五十万百姓,他宁愿分出兵力,冒着计策被看穿的风险。”

“这份仁心,这份将苍生置于权谋之上的胸襟……”

“瑜,做不到。”

周瑜再次端起酒杯,这一次,他的手在微微颤抖。

“我所思所想,皆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百姓,在我的计算里,只是一个可以被牺牲的数字。”

“而他,梅畅殊,却将百姓的性命,放在了胜利之上。”

“他赢了,赢得比任何人都彻底。”

“不仅赢了战局,更赢了人心,赢了这万朝的认可。”

“我周瑜……输得心服口服。”

听着周瑜这番剖白,孙权沉默了。

他知道周瑜说的是实话。

也正因为是实话,才更让人感到无力。

他这个江东之主,又何尝不是如此?

为了大业,牺牲一部分人,在他看来是理所应当的。

可那个嬴钧的麾下,却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异类”。

李一山,以春风化雨之策,安抚一方。

梅畅殊,行雷霆霹雳之法,拯救苍生。

“嬴钧……”

孙权喃喃自语,语气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真是……找了个好谋臣啊!”

这句感慨,发自肺腑。

随即而来的,是深深的失落。

“辅政榜,已经出了两个名额。”

“全都是他大秦嬴钧的人。”

“我江东……我江东难道就真的无人可上此榜吗?”

他的声音里带着不甘,更多的却是焦虑。

周瑜低着头,没有说话。

他知道,主公不是在责怪他,而是在为江东的未来担忧。

这鸿蒙昭名榜,就是一面镜子。

照出了各大王朝的底蕴和人才。

如今看来,他江东,已经落后了。

孙权长长地叹了口气,目光再次投向那片已经恢复了平静的天空。

“罢了。”

“辅政榜或许无望,只希望……接下来的其他榜单,能有我江东的一席之地吧。”

…………

大明。

奉天殿。

“岂有此理!”

一声怒吼,炸响在整个大殿之上。

朱元璋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双目圆瞪,怒火熊熊燃烧。

他指着天幕的方向,胸膛剧烈起伏。

“这他娘的叫什么鸿蒙昭名榜!”

“这干脆改名叫他嬴钧的表彰大会算了!”

“这是在干什么?啊?这是在告诉全天下,他嬴钧牛哔,他大秦要上天吗?”

老朱是真的气炸了。

本来李一山出来的时候,他就够憋屈的了。

现在又来一个梅畅殊,手段更狠,格局更大,评价更高!

而且还是给他那个最看不顺眼的对手嬴钧打工的!

这让他如何能忍?

“不公!这绝对不公!”

“咱大明的人才,难道比不过他一个毛头小子搜罗来的?”

“咱的老四,咱的伯温,哪一个不是经天纬地之才?怎么连个榜单的边都摸不到?”

朱元璋气得在龙椅前来回踱步,唾沫横飞。

“这榜单指定是有点毛病!绝对有黑幕!给咱查!必须查!”

满朝文武噤若寒蝉,一个个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

谁都看得出,他们的皇帝陛下,此刻正在暴怒的边缘。

然而,就在这片压抑的寂静中,一个清朗的声音响了起来。

“陛下。”

所有人循声望去。

只见大明第一谋臣,诚意伯刘伯温,缓步走出队列。

他没有看暴怒的朱元璋。

而是仰着头,目光悠远地看着天穹,那里似乎还残留着梅畅殊的白衣身影。

朱元璋的火气一滞,看向自己的左膀右臂。

“伯温,你来说!咱是不是被这破榜单针对了?”

刘伯温沉默了片刻。

他想起了梅畅殊那匪夷所思的“分兵护民”之举。

在那种分秒必争的战局中,做出那样的决定,需要何等的魄力与仁心?

换作是他刘伯温,他会怎么做?

答案是……他不会。

他会选择最稳妥,最有利于战局的方式。

至于城外的百姓……或许,只能成为必要的牺牲品。

想到这里,刘伯温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有震撼,有敬佩,更多的,是愧意。

他缓缓收回目光,转向朱元璋,深深一揖。

“陛下。”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殿。

“臣,深深佩服。”

“论谋略,梅畅殊先生之计,或许臣能窥其一二。”

“但论格局,论道义……”

刘伯温停顿了一下,然后用一种无比郑重的语气,一字一句地说道。

“臣,远远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