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翔海最近的心情实在是有些复杂,在全国游泳冠军赛200蛙预赛重奥运A标刚达标,正是巩固技术、提升稳定性的关键期。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现在突然被塞进接力名单,意味着训练计划要重新调整,主项不能放,还得熟悉两个替补位,更要参与团队磨合。时间像被拧紧的发条,每一分钟都得掰成两半用。

随时准备顶替的位置,瞥了眼训练计划表,密密麻麻的安排看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更衣室的储物柜前,胡翔俊把干毛巾甩到徒弟头上,囫囵着给他擦着头发:“最近耷拉个脸干嘛?嘴都能挂个油壶了,当替补委屈了?”

“不是委屈。”李翔海闷声从胡翔俊手里接过毛巾擦头发。

“就是...蝶泳我为啥还得练啊,感觉像是小妖精又缠上我了,阴魂不散的。”

胡翔俊嗤笑出声,他徒弟是真就钟情于蛙泳,愁几天愁的原来是这个。

“谁让你核心力量适合游蝶泳?这叫能者多劳!”

他拉开储物柜,语气突然严肃的给他打了剂预防针:“咱丑话说前头,要是接力阵容一直不换人,你可拿不到那块牌子,接力只有上场才有资格戴奖牌。”

李翔海套上t恤,衣料擦过被泳镜勒出红痕的眼眶,他自己倒是不甚在意:“师父,现在咱们连奥运门票都没攥手里呢,你想的好远。”

他拉上背包拉链,李翔海倒是没胡翔俊想的多。

且不说,他们现在正在对游进世界排名前四攻坚克难,到时候他肯定听指挥啊,让他上场就好好发挥,不让他上场他为队友加油和高兴,这有什么需要平衡心理的。

当运动员当的时间也不短,也见证了不少队友拼了命努力过后也没有所收获的,他这已经算很好了。

胡翔俊一看自家徒弟那样就知道自己又替他想多了,胡翔俊张了张嘴,看着徒弟平静的侧脸,忽然觉得自己像个唠叨的老妈子。这孩子心里跟明镜似的,哪用得着他瞎操心。

自己那点“怕他吃亏”、“怕他失落”的小心思,倒显得有点杞人忧天,甚至……有点婆婆妈妈了?

“难道我真成了老妈子心态?”胡翔俊心里嘀咕着,看着李翔海已经收拾妥当准备出门的身影,不由得自我反思起来。

“不行不行,得改!少在没必要的地方瞎操心,别等多年以后,成了小海口中‘有一种冷,叫做胡指觉得我冷’的笑话。”他暗自下了决心。

训练馆的顶灯还没全亮,李翔海已经抱着十斤重的哑铃在做高脚杯深蹲。

股四头肌在负重下突突跳动,汗珠砸在地胶上洇出深色圆点。

胡翔俊踩着晨训的哨声进来,手里晃着训练计划本:“一会儿下水,今天的计划先做五组200米变速游。”

李翔海从牙缝里挤出个“嗯”字,继续蹲起动作与铁疙瘩较劲。

他现在连多说句话都觉得费氧气,上午是体能和单项训练,下午要练接力交接,晚上还得加练蝶泳转身。

哑铃片碰撞的叮当声里,他恍惚看见那只名为“蝶泳”的小妖精正在泳池里对他招手。

泳道被晨光染成淡金色时,李翔海开始了第一组变速训练。

前50米技术游,第二个50米突然提速,第三个50米恢复节奏,最后50米全力冲刺。

胡翔俊的吼声穿透水幕:第三个50慢了!恢复节奏阶段哪是让你休息的?

李翔海扶着池边喘着气,抹了把脸,点了点头,重新带上泳镜,转身蹬壁时加了力气,努力按教练说的来。

混合泳接力的训练区域,几位主力队员和替补都在各自忙碌。

余思悦在第六泳道反复练习蛙泳的转身和到边技术,每一个动作都力求完美,黄伟则在隔壁泳道一次次练习蝶泳的出发反应和入水动作,水花四溅。

李翔海戴上泳帽,先去找仰泳棒的钱雁南。

雁南哥,你现在有专项要练吗?没有的话咱俩练几组交接?我想找找感觉。

“行啊,没问题,你刚和我接触,多练练是好事。我先游着,你仔细观察我的节奏,特别是触壁前的动作。”

说着,他走到仰泳出发器前,熟练地调整着出发台的闸板长度,用手指精准地量了三闸,确认是他最习惯使用的高度。

这是老队员的经验,细节决定成败。

李翔海则站上了出发台,也仔细地调整了一下出发台的角度和高度,然后俯下身,摆出标准的出发姿势。

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泳道中即将触壁的钱雁南身上。

从交接队员的视角观察,钱雁南的游进果然名不虚传,突出的就是一个“稳”字。

从出发开始,到转身除了25米的冲刺,其他基本上都是几乎匀速前进。

钱雁南一丝不苟地游了三个来回,李翔海在出发台上也纹丝不动地观察了三个来回。

他看得非常仔细,发现了一个关键细节:在钱雁南即将触壁前的最后两三个动作时,他会有一个非常细微的习惯性动作,微抬下巴。

这个动作虽然小,但非常规律,像是一个身体发出的“准备触壁”的信号。

于是当钱雁南再一次触壁的时候,李翔海紧接着跳发入水,入水时机分毫不差。

又练了几组之后,钱雁南夸李翔海:“小伙子行啊!交接没练几次,这入水时机抓得挺准的!感觉不错!”

李翔海咧嘴笑:您游得太稳当,想接不准都难。

他忍不住讨教到训练方法:“雁南哥,您核心是怎么练的这么稳的,控速太强了!!!”

钱雁南摘下泳镜擦了擦:平板支撑。

见李翔海眼睛发亮,又补了句:单手的,边撑边刷手机。他比划着,三十分钟起步,刷两集剧就过去了。

“三……三十分钟?!”李翔海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他想起自己练平板支撑时,硬撑到十分钟就已经抖得像筛糠一样,被胡指看到总是一脸嫌弃。

后来胡指教了他一套更“狠”的动态平板支撑变式交替抬手抬脚,或者身体前后移动,每次练完都感觉大腿肌肉要抽筋,腰腹酸得直不起来。

“胡指嫌我撑不稳,让我练那套动态的,练完我走路都像螃蟹……”

“所以啊,”钱雁南露出一个了然的笑意,拍了拍李翔海的肩膀:“你是‘变速型’选手,爆发力好,适应快节奏变化;我是‘匀速型’的,耐力稳。咱们各有所长。”

他顿了顿,转身准备下水时,又像是想起什么,回头补了一句,:“不过,小海,你那核心力量,那瞬间的爆发力,其实……更适合接力这种需要快速启动、跟上前一棒节奏的比赛特性。好好练。“

张宏,一直拿着秒表和训练日志在观察。他盯着秒表上定格的时间,低头在日志本上“钱雁南-李翔海交接训练”那一栏里,清晰地记下了一行数据:“交接反应耗时:0.9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