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赌石:财色双收 > 第340章 都能解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明连忙推辞:“大爷,您的心意我领了,但这钱我不能要,孩子们的材料村里都能解决。”

老人执意要给:“你就收下吧,这不是给你的,是给孩子们的,也是给咱老手艺的。”

苏明实在拗不过他,只好收下了:“那我就替孩子们谢谢你了,我一定把钱用在刀刃上。”

老人点点头:“我以后还会常来,看着咱村的手艺越来越红火,我心里高兴。”

五月初,村里的非遗传承班正式开班了,二十多个职业中专的学生背着行李来到了村里。

苏明给他们安排了住宿,还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让老艺人们轮流授课。

“孩子们,来到村里就跟到了家一样,有啥困难就说,学手艺别怕犯错,错了咱就改,改了就进步。”苏明对学生们说。

学生们齐声答应:“谢谢苏叔,我们一定好好学!”

刚开始,有些学生觉得学竹编、木雕太枯燥,有点打退堂鼓。

苏明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就给他们讲村里手艺人的故事,带他们去看订单成品,让他们知道手艺能赚钱,更能传承文化。

慢慢的,学生们都静下心来,跟着老艺人们认真学习,进步越来越快。

这天,小林接到了一个大订单,是国外客户定制的一批竹编茶具,要求特别高。

“苏叔,这个订单难度挺大的,客户要求每个茶具的花纹都不一样,还得有中国乡村的特色。”小林有点犯愁。

苏明接过订单看了看:“不难,咱村里的花草树木、鸡鸭鱼鹅,都是现成的灵感,让老艺人们一起出出主意。”

大伙儿聚在一起商量,马大爷提议编稻田风光,陈爷爷的孙子提议雕竹编小动物,张奶奶提议加刺绣点缀。

苏明点点头:“就这么办,大伙儿分工合作,慢工出细活,保证让客户满意。”

接下来的半个月,工坊里天天都很热闹,老艺人们带着年轻人和学生们一起创作,每个人都干劲十足。

成品出来那天,小林拍了照片发给客户,客户看了特别满意,还特意加了订单量。

“苏叔,客户说这是他见过最有温度的手工制品,以后还要跟咱长期合作!”小林兴奋地说。

苏明笑了:“只要咱用心做,就没有做不好的手艺,客户自然能感受到。”

村里的年轻人也越来越有信心,有个年轻人说:“苏叔,以前我觉得老手艺没前途,现在才知道,只要坚持纯手工,用心创作,就能有大市场。”

苏明拍拍他的肩膀:“说得对,手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咱得守住,更得创新,让它跟上时代的脚步。”

入夏后,村里的荷花池开得正盛,粉嫩嫩的荷花映着绿水,好看极了。

苏明提议搞个“荷花节”,结合非遗手艺办活动,吸引更多游客。

大伙儿都同意,阿杰负责宣传,宝妈们负责准备荷花主题的美食,手艺人负责创作荷花主题的手工制品。

荷花节那天,村里来了好多游客,有的在荷花池边拍照,有的在工坊里学做手工,有的在戏台前听豫剧,热闹得不得了。

有个游客说:“这村里太好了,有美景、有美食、还有老手艺,下次我还要带朋友来。”

苏明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荷花节结束后,村里的名气更大了,好多媒体都来采访,苏明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乡村红人”。

有个电视台的记者问他:“苏叔,您现在这么有名,有没有想过离开村里,去城里发展?”

苏明摇摇头:“我这辈子就扎根在村里了,村里有我的根,有老手艺,还有大伙儿,离开这儿,我啥也不是。”

记者又问:“您觉得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什么?”

苏明想了想:“是守住本,守住老手艺,守住人情味,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日子自然就红火了。”

记者点点头,说苏明的话朴实却有道理,值得所有人学习。

这天晚上,苏明坐在荷花池边的竹编椅子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格外踏实。

阿杰走过来,递给他一瓶冰镇啤酒:“苏叔,喝点酒解解乏,这阵子忙坏了。”

苏明接过啤酒喝了一口:“不累,看着村里越来越好,心里高兴。”

阿杰说:“苏叔,我听说小石头和小宇的木雕工作室接到了国外的订单,马上就要把咱村的木雕卖到国外去了。”

苏明眼睛一亮:“真的?太好了!这俩小伙子有出息,没白教他们。”

阿杰说:“还有传承班的学生,好多都跟村里签了协议,毕业后就留在村里发展。”

苏明笑着点点头:“好啊,咱村的手艺后继有人了,我也就放心了。”

立秋刚过,村里的核桃树就挂满了青果,风一吹噼里啪啦往下掉。

苏明早上起来扛着竹竿,想给工坊门口的核桃树打打枝,方便后续摘果。

刚挥了两下竹竿,就听见村口传来汽车喇叭声,一瞧是辆大巴车。

小林跑过来说:“苏叔,是城里老年大学的研学团,来了五十多个人,想体验老手艺。”

苏明赶紧放下竹竿:“快招呼大伙儿进屋,茶水准备好,别让老人们站在太阳底下。”

老年人们鱼贯下车,一个个精神头十足,围着工坊里的竹编作品看个不停。

有个戴老花镜的阿姨拉着苏明的手:“苏师傅,我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今天特意来跟你学学竹编。”

苏明笑着答应,把老人们分成几组,分别跟着马大爷、张奶奶和传承班的学生学手艺。

他自己带着一组老人学编简单的竹编杯垫,手里的竹丝慢悠悠绕着,嘴里耐心讲解。

“阿姨们别急,左手拿稳竹丝,右手轻轻绕,跟织毛衣一个道理,熟能生巧。”

有个阿姨手指不太灵活,编了好几次都散了,有点泄气:“我这手太笨了,学不会哦。”

苏明拿起她的竹丝重新示范:“不笨不笨,我教我家老婆子学的时候,她编坏了二十多个呢。”

阿姨们被逗笑了,重新打起精神,慢慢编起来,虽然成品歪歪扭扭,却都宝贝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