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赌石:财色双收 > 第342章 赞不绝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明点点头:“我知道了,以后一定注意,不再硬撑了。”

年底的时候,国外客户如约来到村里考察,看到小石头和小宇设计的木雕作品,赞不绝口。

“太惊艳了,这些作品既有中国乡村的特色,又符合我们的审美,我们要大量订购!”客户高兴地说。

小石头和小宇连忙道谢,苏明笑着说:“感谢你的认可,我们一定用心做好每一件作品,不辜负你的信任。”

客户说:“我还想邀请你们去国外参加手工艺展会,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乡村非遗。”

苏明说:“好啊,让年轻人去见见世面,也把咱村的手艺传到更远的地方。”

除夕夜,村里比往年更热闹了,小石头和小宇带着传承班的学生们,给村民们表演了节目。

有唱豫剧的,有展示手艺的,还有朗诵诗歌的,引得阵阵掌声。

苏明家的院子里摆了十几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桂花酒香气四溢。

小林举起酒杯:“苏叔,感谢你这一年的照顾,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苏明举起酒杯:“也感谢大伙儿,没有你们,就没有村里的今天,祝大伙儿新年快乐,手艺越来越精!”

酒杯碰撞的声音、孩子们的笑声、老人们的聊天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最温暖的年味儿。

夜深了,客人都走了,苏明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烟花,心里格外满足。

过完年刚出元宵,村里的春梅就开了,粉嘟嘟的花骨朵挂在枝头,看着就喜人。

苏明早上起来揣着暖手宝,想去少年手艺馆看看孩子们有没有按时来学手艺。

刚走到半路,就看见小林骑着电动车过来,车筐里放着个大包裹。

“苏叔,这是国外客户寄来的样品反馈,还有他们给小石头和小宇的感谢信!”小林脸上带着笑。

苏明停下脚步,接过包裹打开,里面是几张照片,还有一封手写的感谢信。

照片里,他们做的木雕摆件摆在国外的家居店里,旁边围了好多人在拍照。

“这俩小子真给咱长脸,没白教他们这么多年!”苏明心里美滋滋的。

到了手艺馆,孩子们已经到齐了,正围着小石头和小宇看他们新设计的木雕草图。

“苏叔来了!”有孩子喊了一声,大伙儿都围了过来。

苏明举起照片:“你们看,小石头和小宇的作品在国外可受欢迎了,以后你们也要好好学,争取也能让自己的作品走出国门。”

孩子们齐声答应:“我们一定好好学!”

小石头拿着草图说:“苏叔,我们想设计一批适合小朋友的木雕玩具,你帮我们看看行不行?”

苏明接过草图,上面是小鹿、小兔、小松鼠的造型,都憨态可掬。

“这主意好,小朋友肯定喜欢,材质要选软点的,别让孩子们受伤。”苏明叮嘱道。

中午,张奶奶提着一大锅红薯粥过来了,还带着一筐刚蒸好的红薯。

“开春吃点红薯,养胃,孩子们学手艺费脑子,多吃点粗粮好。”张奶奶给孩子们分红薯。

苏明拿起一块红薯,掰开后热气腾腾,甜丝丝的香味直窜鼻子。

“张奶奶,你蒸的红薯就是好吃,比城里买的甜多了。”苏明咬了一口说。

有个孩子举着红薯说:“苏叔,我想把红薯的样子捏成面塑,送给张奶奶。”

张奶奶笑着说:“好啊,奶奶等着你的面塑作品。”

下午,县里的文旅局来人了,说想把村里打造成“全国非遗旅游示范村”,还要给村里拨款修路、建游客中心。

“苏叔,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以后咱村的游客肯定会更多,手艺也能传得更远。”文旅局的工作人员说。

苏明笑着说:“这得谢谢你们的支持,不过修路、建游客中心可得注意,别破坏了村里的老样子。”

工作人员点点头:“我们肯定会保留村里的乡村风貌,突出非遗特色,让游客来了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气息。”

村支书也来了,跟文旅局的人商量具体的规划,苏明在一旁听着,时不时提些建议。

没过几天,修路的工程队就进村了,村里的主干道要拓宽,还要铺成柏油路,方便游客进出。

苏明每天都去工地转一圈,看看工程进度,叮嘱工人:“路边的老槐树可得保护好,那是咱村的老物件,不能随便砍。”

工人师傅说:“苏叔,你放心,我们都注意着呢,肯定会保护好村里的一草一木。”

有村民担心施工会影响工坊的生意,苏明说:“修路是为了长远打算,现在麻烦点,以后游客多了,生意只会更好。”

大伙儿听了,都不再抱怨,还主动给工程队送水、送点心。

这天,苏明正在工坊里指导学生编竹编,突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热闹的锣鼓声。

出去一看,是之前帮扶的贫困村派代表来了,还带着锦旗和土特产。

“苏叔,太感谢你了,我们村现在也搞起了竹编工坊,去年赚了不少钱,村民们都让我们来谢谢你。”领头的村民说。

苏明赶紧把他们请进屋里:“不用谢,都是应该的,你们能把日子过好,我就高兴。”

贫困村的代表给苏明送上锦旗,上面写着“匠心传艺,助农增收”。

苏明看着锦旗,心里暖暖的:“只要老手艺能帮到大家,我做的一切都值了。”

入春后,村里的研学团越来越多,有小学生、中学生,还有大学生,甚至还有国外的研学团。

苏明每天都忙着接待研学团,给他们讲村里的故事,教他们学手艺。

有个国外的学生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苏叔,你的手艺太神奇了,我以后也要学竹编,把中国的老手艺带回我的国家。”

苏明笑着说:“欢迎欢迎,只要你愿意学,我就教你,老手艺就应该在全世界流传。”

小林在一旁当翻译,还把学生们学手艺的视频发上网,引来好多网友点赞。

这天晚上,苏明坐在院子里喝茶,阿杰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苏叔,这是文化公司给咱做的品牌推广方案,他们想把‘苏家村非遗手作’打造成国际品牌。”阿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