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雾里余温 > 第195章 檐角的燕子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谷雨的风带着暖意,吹得院角的梧桐抽出新叶,嫩黄的芽尖上沾着晨露,像撒了把碎钻。思砚仰着头,看檐角飞来飞去的燕子,灰黑色的翅膀在阳光下闪着光,嘴里衔着泥和草,“扑棱棱”落在梁下,忙着垒窝。

“别总盯着看,当心脖子酸。”苏晚端着木盆出来晒被子,被单上的阳光味混着皂角香漫开来,“你外婆总说‘谷雨燕归,家宅安宁’,燕子来垒窝,是好事,说明咱们家暖。”她把被子搭在绳上,风一吹,被单鼓起来,像只白胖的大鸟,“你看它们衔的泥,得混着草茎才粘得住,跟人过日子一样,得有筋骨才稳当。”

思砚跑到屋檐下,蹲在石阶上看燕子垒窝。一只燕子刚把泥团粘在梁上,另一只就衔着细草飞过来,用喙把草茎嵌进泥里,动作麻利得像在绣花。他数着飞来的燕子,数到第七只时,突然发现有只燕子的翅膀缺了个小口,“它受伤了!”

林砚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裤脚沾着湿泥,“那是去年的老燕,去年撞在电线杆上伤了翅膀,没想到还能找回来。”他放下锄头,往手心吐了口唾沫搓了搓,“燕子认家,不管飞多远,都能找着老窝。”

思砚从兜里掏出块小米饼,是苏晚早上烙的,他掰碎了撒在地上,“给它们补充力气。”燕子却不领情,警惕地歪着头看他,直到他退开几步,才敢飞下来啄食,小脑袋一点一点的,像在鞠躬。

来老先生的孙女挎着竹篮过来,里面是她家蒸的榆钱糕,绿莹莹的糕上撒着白糖,“我爷爷说,谷雨的榆钱最嫩,蒸糕吃带着春气,”她把篮子放在石阶上,也蹲下来看燕子窝,“这窝垒得圆,像个小泥罐,住着准舒服。”

思砚拿起块榆钱糕,掰了点碎末撒在地上,“给燕子也尝尝甜。”他看着燕子们衔泥、垒窝、啄食,忽然说:“它们是不是在等宝宝出生?”

“快了,”苏晚走过来,手里拿着件刚浆洗好的蓝布衫,“过些日子,窝里就会有小燕子了,张着黄嘴丫要吃的,热闹着呢。”她指着远处的麦田,“你外婆来信说,她那边的油菜花开得正盛,燕子也在她家檐下垒了窝,说‘等小燕子会飞了,我就跟它们一起回去’。”

街坊们来串门时,总爱站在屋檐下看会儿燕子。张奶奶端来碗新熬的绿豆汤,“给思砚败把火,看这孩子热的”;王伯拎着把新做的小梯子,“等窝垒好了,我来帮着加固加固,别让风雨吹塌了”;思砚举着他的小米饼,给每个人看燕子啄食的样子,饼渣掉在绿豆汤里,惹得大家直笑“思砚给汤加了料”。

燕子窝垒好那天,是个晴天。窝像个半圆的泥球,牢牢粘在梁上,边缘还沾着几根细草,透着股憨厚的结实。思砚数了数窝边的燕子,一共八只,那只受伤的老燕站在最中间,像个大家长。

“要给外婆寄张燕子窝的画,”思砚趴在炕桌上,用蜡笔涂着黑黑的燕子、圆圆的窝,“告诉她我们的燕子住新家了,让她的燕子也快点垒好窝。”他在画的角落画了个小人,举着榆钱糕,说是“我在等燕子宝宝,也在等外婆”。

苏晚把画折好,放进信封,又塞了把新摘的槐花瓣,“让她闻闻咱家的春味”。林砚在信封上写地址时,思砚还在旁边念叨:“别忘了告诉外婆,燕子每天早上都叫醒我,比鸡还准时。”

夜里,思砚躺在床上,能听见燕子在窝里“啾啾”的叫声,像在说悄悄话。他想象着窝里的样子,是不是铺着软草,是不是暖和得像外婆的被窝。月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墙上燕子窝的画上,像给那圆溜溜的窝镀了层银。

“外婆会不会跟燕子一起飞回来?”他迷迷糊糊地想,鼻尖仿佛闻到了油菜花香,像外婆信里说的那样浓。

第二天一早,思砚被更热闹的“啾啾”声吵醒。他跑到屋檐下,看见那只受伤的老燕正衔着条小虫子,喂进窝里——窝里探出几个黄嫩嫩的小嘴丫,原来小燕子出生了!

阳光透过梧桐叶,照在燕窝上,泥窝泛着暖烘烘的光。思砚笑着拍手,看老燕飞进飞出地觅食,忽然觉得,这檐角的燕子窝,像个小小的约定,连带着远方的牵挂,都在这春天里扎了根,等小燕子的翅膀长硬了,等外婆的脚步近了,就能一起落在这飘着榆钱香的院里,说声“我们回来了”。

檐角的燕子窝,从来都不只是泥和草的堆砌,是把牵挂垒进日子里,让每根草茎都系着盼,每块泥团都藏着暖,告诉远方的人:燕归了,窝暖了,我们在等一个带着燕鸣的夏天,等你踩着花香,走进这热闹的院角,说声“这燕子窝,比去年的还结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