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上那几簇在帝国庞大阴影下顽强闪烁的微光,如同一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昆仑指挥中心的核心决策层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被动防御、等待帝国那未知的“王牌”打出的策略,第一次受到了根本性的动摇。
王也的声音在加密频道中清晰而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守,可保一时之安,难解长久之危。帝国势大,若待其准备万全,倾力一击,纵有‘昆仑’、‘盘古’,亦难免倾覆之险。”
全息影像中,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虚拟会议室,落在了那片星图标注的潜在盟友区域。
“星图所示,敌虽强,然其四处树敌,内有隐忧。此乃天赐之机,不可坐失。”他顿了顿,提出了石破天惊的建议,“我提议,不等帝国来攻,主动出击,派遣精干外交使团,穿越星海,尝试与这些潜在盟友建立正式联系,乃至缔结盟约。”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只能听到几位委员略显粗重的呼吸声。主动派出使团,深入危机四伏、情报不明的陌生星域?这无异于在雷场中盲目前行,风险之大,难以估量。
瓦西里耶夫元帅眉头紧锁,但眼中锐光闪烁:“王也阁下,您的提议极具战略价值。但风险同样巨大。我们该如何确保使团的安全?如何选择目标?又由谁来完成这个任务?”
王也似乎早已料到这些问题,从容应答:
“安全与路径: 使团可乘坐特制的高速隐身舰船,或由我亲自施法,借‘寰宇星图’指引,利用空间褶皱进行隐秘航行。我们发现的通往克里克族星域附近的天然虫洞,是一条捷径,虽不稳定,但胜在隐蔽,帝国未必知晓其存在。此行首要目标是建立联系,而非正面冲突,隐匿与速度至上。”
“目标选择: 分步进行,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克里克族抵抗组织与我们已有初步接触,且同受帝国压迫,目标一致,应为首选。若能与之建立稳固联系,可获得帝国内部一手情报,甚至在其境内建立秘密前进基地。其次,可尝试接触更神秘的 ‘静默星域’文明 ,其实力难测,但若能争取,或可极大改变战略平衡。卡兰族处境危急,可提供有限人道与战术支援,助其牵制帝国部分兵力。千星之城作为中立信息枢纽,也应派驻常驻人员,收集情报,寻找机会。”
“使团人选: 需为精锐中的精锐。不仅要有最优秀的外交官、语言学家、科学家,更需配备最顶尖的星际战士、修士、工程师。他们不仅要能言善辩,更需具备在极端环境下生存、战斗、以及独立做出重大决断的能力。此行孤悬海外,通讯困难,他们将是代表地球文明的第一批‘星火’。”
艾琳娜博士补充道:“使团飞船必须整合我们最尖端的技术,更强的引擎,更完善的生态循环系统,以及……可能需要搭载小型的‘希望’衍生武器系统,作为最后的自保手段。同时,应配备与‘伏羲’AI直连的量子通讯节点,哪怕只能传递最简短的加密信息,也至关重要。”
一位负责外交事务的委员沉吟道:“这将是一次载入史册的远征,其意义不亚于任何一场战役。使团不仅要带去我们的友谊与合作意向,更要展示我们的实力与价值,让潜在的盟友相信,与我们结盟,是值得的,是有希望的。”
王也最后总结道:“此举,意在将战火引向帝国自身,构建包围网,令其首尾难顾。纵使团仅成功一处,亦可为我方争取更多时间与空间,分化瓦解帝国之势。坐以待毙,不若险中求胜。”
风险与机遇赤裸裸地摆在面前。是继续龟缩防御,将命运完全寄托于尚未完工的巨舰和未知的敌人仁慈上?还是勇敢地迈出太阳系,在广阔的星海中寻找志同道合者,主动为文明争取一线生机?
瓦西里耶夫与几位核心委员交换了眼神,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决断。
“表决吧。”瓦西里耶夫沉声道,“同意启动‘星火’外交使团计划的,请举手。”
片刻的沉默后,一只只手坚定地举起。风险虽巨,但无人愿意放弃这打破僵局的唯一机会。
“决议通过!”瓦西里耶夫的声音斩钉截铁,“即刻组建‘星火’使团筹备委员会,制定详细计划,筛选人员,改装舰船!我们要让帝国的疆域之内,也响起为我们文明而战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