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也“双管齐下”的建议,打破了僵局,也为“星火”计划指明了具体的技术路径。接下来的日子,整个联盟最顶尖的工程师、科学家与元初门的炼器师、阵法师被集中起来,投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与玄学深度融合的攻坚战中。
其成果,便是此刻静静悬浮在月背船坞中,即将承载着文明希望驶向深空的——“玄奘号”。
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战舰,其流线型的银白色舰体更显优雅与精密,长度约三百米,比主力战舰小,却比侦察舰大上数圈。舰体表面看不到过多的武器炮口,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细密如微雕、在特定光线下会泛起淡淡灵光的复合符文阵列。这些阵列与覆盖其下的最新型纳米自适应装甲板融为一体,既是强大的防御屏障,也是能量导引与隐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核心: 舰船龙骨采用从“戈尔贡”残骸中逆向工程出的超高张力合金,动力源是两台小型化但效率惊人的“烛龙”反物质引擎,确保了其拥有超越帝国大多数舰船的航速与续航力。舰载“伏羲”子AI处理着所有航行、探测、通讯数据,其数据库囊括了人类所有已知学科以及星灵共同体分享的部分知识。
修真核心: 在引擎舱室隔壁,是一个由王也亲手布置的“聚灵与空间跃迁核心”。核心以数块“虚空晶石”和那枚“星核碎片”为阵眼,镌刻着王也最新领悟的虚空道纹。它不仅能为全舰的修真系统供能,更能引导舰船进行短距离、高精度的空间跳跃,其隐匿性远超常规跃迁。舰体表层的符文阵列,则构成了一个复合型大阵,兼具“虚空隐匿”、“五行防御”、“精神屏障”等多重功效。
人员配置(最终方案):
· 团长: 周青岩,五十六岁,前地球联合政府资深外交官,后转入联盟外交事务部,以灵活的手腕和坚定的立场着称,具备在极端压力下做出决断的魄力。(外交\/决策)
· 首席科学家: 艾娃·科尔森博士,四十二岁,天体物理与异星社会学双料权威,参与了“深空之眼”网络建设,对未知文明充满理性好奇。(科学\/分析)
· 安保与行动指挥官: 陈煜,凭借其在“碎星渊”的出色表现和后续训练的突破,晋升中校,负责指挥使团所属的三十名“星尘”兵团战士及十名元初门精锐弟子。(军事\/灵能)
· 特别顾问: 清风道长,元初门长老,金丹后期修为,性情沉稳,精于阵法、丹药及灵能感应,负责应对可能涉及高阶能量的特殊情况,并作为与王也的直接联络人。(修真\/顾问)
此外,船上还有语言学专家、工程师、医疗官等各类专业人员五十余人,可谓精英荟萃。
此刻,“玄奘号”的舰桥内,周青岩团长站在主视野窗前,望着外面漆黑的太空和远处蔚蓝的地球。他身后,陈煜一身笔挺的戎装,气息沉凝;艾娃博士正在最后检查科学仪器的数据流;清风道长则闭目凝神,感知着舰船内外能量的流动。
“所有系统最终自检完成。反物质引擎预热完毕,修真核心阵列运行稳定。‘寰宇星图’坐标已输入,虫洞跳跃序列启动倒计时:十分钟。”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原驱逐舰舰长担任的舰长声音沉稳地响起。
月背基地控制中心,瓦西里耶夫、艾琳娜博士等人通过大屏幕注视着这一切。王也的身影也出现在一个独立的通讯窗口中,他微微颔首,算是送别。
“‘玄奘号’,这里是昆仑。预祝你们穿越星海,不负使命,载誉而归!”瓦西里耶夫的声音通过量子通讯传来,带着沉重的期望。
“玄奘号收到。必不负联盟重托!”周青岩沉稳回应。
倒计时归零。
“引擎启动!空间跳跃准备!”
“玄奘号”银白色的舰身微微震动,尾部引擎喷吐出幽蓝色的粒子流,但更奇异的是,舰首前方的空间开始如同水波般剧烈荡漾,一个扭曲的、散发着微弱白光的通道正在迅速形成——那是通往克里克族星域附近的天然虫洞。
“稳住航向!进入跳跃窗口!”
舰桥内光线一暗,随即被窗外扭曲变幻的流光溢彩所取代。众人感到一阵轻微的失重和空间拉扯感。
“我们已进入虫洞航道。预计航行时间,七十三小时。”舰长报告。
周青岩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望向那光怪陆离的通道深处。陈煜握紧了拳头,感受着体内金丹与舰船灵能核心的隐隐共鸣。艾娃博士着迷地记录着窗外违背物理常识的景象。清风道长则警惕地感知着通道内任何异常的能量波动。
地球的身影早已消失在后方。他们孤悬于人类已知星图之外的陌生领域,前方是未知的文明、潜在的危险,也或许是文明存续的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