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维翰教授的要求,如同一道清晰的指令,促使林墨正式地、系统性地开始规划自己未来一年错综复杂的生活与目标。他需要将学业、项目、技艺这三条主线,以及潜在的“风起”之虑,全部编织进一张可行的时间网络里。

鲁班工坊,在双倍时间的加持下,林墨开始了这场独特的“自我工程”规划。

首先,是学业。 他仔细审视着大四下学期寥寥无几的理论课程表。《建筑物理》、《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其核心理论框架与延伸知识,早在他为了开启工坊的“现代建筑传承之径”而常年泡在图书馆的日子里,就已经进行了超前和深度学习。

加之近期在“虚实建造场”中进行的无数次现代建筑,尤其是工业建筑的模拟建造与实践,这些理论知识早已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化为了他脑海中鲜活的、可操作的模型。

结论很清晰,保证出勤,专注听讲,课下稍加巩固,便足以游刃有余。 他将学业这条线在计划表中标注为“稳定维持,高效吸收”,所需时间区块被压缩到最小且固定。

其次,是木作技艺的突破。 他的目标明确指向八级工。他清晰地感知到,在大木作方向上,只要将梁先生赠予的手稿中那些结构精巧、法度严谨的古建完全吃透、融会贯通,并将其神韵把握自如,便足以触摸到那道代表匠人巅峰的门槛。这需要持续不断的心神浸淫与手上磨练。

而更远大的目标——“融会贯通”各派精华,则需要在鲁班工坊的双倍时间里投入更多心力,去虚拟构建、推演、比较、融合。

虽然工坊的存在是绝密,无法向张教授言明,但他有更直观的证明方式。他决定,在向张教授提交计划时,附上自己近期精心制作的几座缩比古建模型,以及部分梁先生手稿的临摹本。

他相信,任何一位有眼力的学者,在看到这些气韵生动、细节精湛、且深得梁先生真传的作品时,都绝不会对他手艺上的专注、悟性与所达到的高度产生任何疑虑。

技艺修行这条线,在计划表中被细分为“大木作深化”与“多流派融汇探索”,并分配了固定且充足的时段。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便是毕业设计兼项目任务——家具生产联合体的设计。 对此,林墨胸有成竹。他只需将近段时间在“虚实建造场”中反复推敲、优化了几遍遍的联合体核心车间设计方案按照改造国营木器一厂的基调改一遍。

包括总图、工艺流线、建筑与结构初步设计、甚至初步的工程量与造价估算整理出来,形成一套完整的、逻辑严密且颇具前瞻性的设计图纸和说明文件。

他确信,当张教授看到这套远超本科毕业设计水准,甚至堪比成熟工程师项目的方案时,必然能直观地认识到他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项目设计与毕业设计这条主线,在计划表中占据了最核心、最庞大的时间区块,并被分解为调研、深化、计算、绘图、汇报等明确的阶段节点。

五天后,林墨再次站在了张维翰教授的办公室门前。

这一次,他手中除了那份精心绘制的、线条清晰、节点明确的“个人发展与项目推进计划表”,还有一个厚厚的文件夹,以及精选的模型和临摹手稿、联合体核心车间的初步设计方案图册。

张维翰教授接过林墨递来的文件,先是快速浏览了一遍那份计划表。他的目光锐利,扫过时间轴线上的每一个节点,任务分解的每一个层级,以及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渐渐地,他严肃的脸上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惊讶。这份计划的周密程度、对自身能力的清晰认知、以及对多线任务超强的统筹规划能力,完全不像一个本科四年级学生的手笔,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行动指南。

“计划做得……非常专业。”张教授最终评价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审慎的赞许,“看来你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以及该如何去做。”

接着,他打开了那个厚厚的文件夹。当他注意力落在精美的缩比古建模型和散发着墨香、笔力劲健的梁先生手稿临摹本呈现在眼前时,张教授终于动容了。他一张张仔细翻阅,手指轻轻拂过上面斗拱的细节,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欣赏。

“真不错!”他忍不住赞叹,“形神兼备,法度严谨,更难得的是气韵贯通!林墨,你在传统大木作上的造诣,可以说是深得梁先生衣钵!看来,梁先生不仅是给你指明了学问的方向,更是为你开启了一扇通往匠人极致的大门啊!”

他看向林墨的目光,已然不同,多了几分对同行者的尊重。

最后,他翻开了那本联合体核心车间的设计方案图册。一开始,他还只是平静地审阅,但随着一页页深入——从契合地形的总图布局,到高效流畅的“U”型生产工艺流线设计,从基于力学分析和材料特性优化的结构选型,到充分考虑采光、通风、除尘的现代工业建筑细节处理。

甚至后面附带的初步经济指标分析——张教授的表情从平静转为专注,又从专注转为震惊。

他花了很长时间才看完,合上图册,深吸了一口气,目光灼灼地看向林墨,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感慨:

“林墨同学……我不得不承认,我低估了你。你这套设计方案,其完整性、前瞻性和可实施性,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本科毕业设计的范畴。

即便是作为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也绰绰有余!你对现代工业建筑的理解,对结构、工艺、经济性的综合把握能力,实在令人惊叹!”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似乎在平复内心的激动,随后转过身,面对林墨,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带着巨大期许的笑容:

“我之前的所有疑虑,都已烟消云散。如果你的能力和规划,都如这份计划和这些成果所展示的一样,那么,我不仅非常乐意担任你的毕业设计导师,我更希望……”

他顿了顿,郑重地说道,“能够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度参与到你这个‘家具生产联合体’的项目设计中来。”

“你的设计框架已经非常出色,但在一些细节深化、特别是与最新国际工业建筑理念接轨,以及应对我们特殊国情的适应性优化上,我想,我们可以一起将它打磨得更加完美、更具典范意义!”

这不再是简单的师生关系确认,而是一位知名学者对一位杰出后辈的认可与邀请,是亦师亦友的携手并进。

林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巨大的成就感,他知道,自己凭借实实在在的积累与努力,赢得了这位严师的尊重与并肩作战的机会。他肃然应答:

“能得到张教授的指导与合作,是学生的荣幸!我一定全力以赴,与教授一同完善设计,争取将这个联合体项目,做成一个标杆!”

走出系馆,林墨感觉肩上的担子并未减轻,但前路却愈发清晰光明。身后,是传统匠心的深厚底蕴;手中,是现代工程的宏伟蓝图;身旁,则有了一位学识渊博、眼光独到的领路人与同行者。他的征途,已然进入了新的阶段。

拿着张维翰教授初步认可的承诺,以及那份联合体初步设计方案,林墨心中的底气又足了几分。但他知道,要想真正将自己的构想付诸实践,让这份毕业设计不仅仅是纸面文章,还必须获得项目最高决策者——王副司长的首肯。

他没有耽搁,次日便通过周明轩总工的联系,直接来到了轻工部,敲响了王副司长办公室的门。

王副司长正埋首于一堆关于联合体筹备的初期报告和协调文件之中,眉宇间带着创业者特有的亢奋与疲惫。见林墨进来,他揉了揉眉心,脸上挤出笑容:“小林来了?正好,我这儿正头疼几个外协厂的标准统一问题……你找我有事?”

林墨开门见山,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王司长,关于联合体的设计工作,我有一个不情之请。我希望……能将这次联合体的总体规划与核心车间设计,作为我水木大学大五学年的毕业设计课题。”

“什么?”王副司长闻言,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错愕和显而易见的担忧。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地盯着林墨。

“小林,我承认你的能力远超同龄人,但这个项目……它的复杂性、系统性,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广度,根本不是一个大四……哦,马上大五的学生能够独立驾驭的!毕业设计不是儿戏,这关系到你的毕业和前途!而这个项目,更是关系到部里的战略布局和巨额投资,容不得半点闪失!”

他的担忧合情合理。在他眼中,林墨是个天才的设计师、卓越的质控专家,但独立承担如此庞大的工程设计,需要的不仅是灵感,更是深厚的工程底蕴、系统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对无数细节的掌控力,这通常需要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

林墨对王副司长的反应早有预料。他没有辩解,只是默默地将带来的那份厚厚的《家具生产联合体核心生产基地规划与初步设计方案》图册,双手递到了王副司长的办公桌上。

“王司长,您的顾虑我完全理解。这是我近期结合项目需求,所做的一些初步思考和规划,请您过目。”林墨的语气平静而自信。

王副司长将信将疑地接过图册,起初只是随意翻看,但很快,他的目光就被牢牢吸住了。总图规划的合理性与前瞻性,工艺流线设计的精妙与高效,建筑结构方案的扎实与创新。

乃至后面附带的那些详尽的数据分析和经济测算……这哪里是一个学生的作业?这分明是一份堪比专业设计院出品、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洞察力和魄力的成熟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初步设计文件!

他越看越心惊,翻页的速度也越来越慢,时而凝神细思,时而用手指敲打着图纸上的某个细节,眼中光芒闪烁。办公室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王副司长逐渐粗重的呼吸声。

良久,他猛地抬起头,看向林墨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之前的担忧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惊喜和一种“捡到宝”的兴奋。

“好!好!好!”王副司长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激动地拍着那份图册,“小林啊小林!你真是……一次又一次地让我刮目相看!这方案做得太漂亮了!”

“思路清晰,数据扎实,考虑周全,尤其是这个分步实施的策略,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有了这份东西,我去部里、去计委要政策、要资金,腰杆都能挺直三分!”

他站起身,绕过办公桌,用力拍了拍林墨的肩膀:“你的想法,我原则上同意了!就用这个做你的毕业设计!不过……”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光有你一个人还不够稳妥。这么大的项目,需要更有分量的专家来牵头,既能帮你把握方向,也能堵住一些可能存在的质疑之声。”

“王司长,”林墨适时接话,提出了早已想好的建议,“我的导师,水木大学土木系的张维翰教授,是工业建筑领域的权威。如果他能作为这个项目的设计总负责人,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对外协调,都会顺利很多。”

“张维翰教授?”王副司长眼睛一亮,“我知道他!部里几年前搞几个大厂扩建时请教过他,是位很有水平的专家!好!就请他出山!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去水木大学,当面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