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德宗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皇帝,他生在开元盛唐,成长在安史之乱,自幼聪颖。

一方面他登基以来勤勉为政,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兴起“古文复兴”运动,联纵内外,期望于恢复开元盛世的大唐气象。

另一方面,他又极尽搜刮,敛尽天下财富为内帑所俱,卢杞等奸相大宦皆是他一手提拔,皇城富裕而天下疲敝,白居易曾写过一首反映社会情况的组诗《卖炭翁》,便是李适当政时期。」

「德宗建中四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克汝州。

宰相卢杞建议皇帝派遣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面斥贼臣宣读圣旨。

德宗同意了。

卢杞又道:此德高望重的老臣,非颜真卿莫属!

禁中旨意一出,聚朝哗然。

宗室、高祖十三子郑惠王李元懿曾孙,时左相李勉极力反对这条旨意,他言辞恳切:

“颜真卿乃四朝国老,朝之忠干,如此一老,岂能亲涉敌险?万万不可让颜真卿去啊!”

“颜真卿要是死在了叛贼地盘里,那是丢了朝廷的颜面!”

百官也紧接着上奏反对。

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德宗同意了。

朝中百官纷纷劝阻颜真卿千万不要去汝州,等圣上反应过来后一定会收回成命的,那是奸臣在害你啊!别糊涂啊!

颜真卿道:圣命不可违!

随对家里一番嘱托后,慨然奔赴汝州战场。」

「建中四年秋,长安城外十里亭

百官出城送行颜真卿,面容戚戚。

临行时候,颜真卿没有任何交代,只是将过来看笑话的卢杞叫到了跟前,他看着故人之子的模样,平淡道:

“你阿耶卢中丞的头颅送到平原郡时,脸上满是忠烈之血,我不忍心用衣物擦拭,亲自用舌头舔干净。”

“如今,你竟然连半点容人之量都没有了吗?”

二十八年前,安禄山将卢奕头颅传示河北以震义军,颜真卿杀死使者,庄重收敛了忠烈头颅。

二十八年后,时过境迁,曾为忠烈而战的同志死在了忠烈之子的手里。」

「公元784年,德宗兴元元年,李希烈囚禁了颜真卿足足一年多,多次劝降不果。

八月,颜真卿被叛军缢杀,年七十六岁。」

「他死之后,李适为他废朝五日,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后来宋朝时期,完颜九妹读到了颜真卿故事时,慨然落泪,御赐吴兴县颜真卿庙额为“忠烈”,尊其为神。

观颜真卿故事,不可谓唐室无人,观中唐诸英故事,不可谓忠良不存。

颜真卿,用自己的一生向天下读书人诠释了何为浩然气。

有道是:忠贞凛凛名犹在,烈烈轰轰大丈夫!」

......

西汉时期

霍去病有些想不明白,挠了挠头:“自唐玄宗起,二十八年了,叛乱不断,昏君不断,奸臣不断......”

“这大唐怎么撑得住的啊?”

这还没亡国啊?

那大秦,俺怎么记得只需要一代昏君,一个奸臣就没了。

刘彻对上霍去病求知的眼神,心里的满足感油然升起,笑道:“天幕盛唐之盛,就连朕的大汉也不得不避其锋芒。”

“去病啊!那大唐能坚持那么久,其实还是盛唐的遗泽太深厚。”

霍去病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眼珠子转了转,笑道:“陛下,那颜真卿到了昏君奸臣之时,依然能秉忠直言,是不是因为他是从盛唐时候走来过的人,所以才不畏死?”

“当是如此!”

东汉末年

张飞咂吧着嘴:

“几代昏君都没把唐朝玩完啊?”

“半死不活的大唐都这么恐怖了,那盛唐该有多强啊?”

堂中的众人没话说了,对盛唐是真心服气了。

刘备看到了现在,心底一直对自家大儿子的怨气也消散了不少。

谁说阿斗不行了?我家大儿子比起那些类人的生物,最起码是个人物!

此时的刘备,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后来人瞧不上江东的吴主作为,却又要言“生子当如孙仲谋”了。

别说孙权了,真让他大舅哥过去中唐那个百废俱兴的年代,十万哥嘴角估计疯狂上扬:

我能打十个!你们一起上!

刘备暗自想着,这群人能生一个阿斗这样的孩子,都得在祖庙里大呼祖宗显灵,祖宗保佑。

......

“一家子忠烈,最后茫茫一片不见。”

李世民心底很不是个滋味,眼见着忠良层出不穷,眼见着仁人志士一往无前的挽唐天倾,又眼见着昏君奸臣葬送所有。

殿中哭得最伤心的还是颜籀,也就是颜师古。

众人或是叹息,或是哀惋,只有他是真死了亲人了。

李世民之前对颜师古的态度很不喜欢,原因是他刚登基时,提拔了好一大批人来收买人心,其中就有颜籀。

哪知,自己刚提拔完颜籀为中书侍郎,第二天他就递了辞职信,说要回家丁忧守孝。

当时就给李二整火了:

你颜师古是什么意思?避嫌还是瞧不起朕?不食贞观之禄?看不上我李世民吗?

如今得见颜氏满门忠烈的模样,李二才恍然人家家风门楣之光正。

李世民眸子落在被众人安抚的,正抽泣着的颜师古身上,宽慰道:

“颜真卿一族事迹,当刻铭作书,令天下州郡习读!”

“陛下圣明!”

长孙无忌无脑跟团。

颜师古有些错愕这个意外之喜,想要起身却被李二示意坐下,“这个事儿...虞公。”

“老臣在。”

“嗯。交给你们秘书省办了。”

“臣遵旨。”

安排好事后,李世民脑海里想着其他事,瞟过大殿,正好和蠢蠢欲动的魏征对上了目光。

魏征索性拱手作揖,道:

“陛下,《颜氏家训》写得不错,老臣也早有耳闻,如今再看这颜氏一族,当叹颜之推持家教子之高明。”

“《颜氏家训》上有,教子,治家,教子,风操,教子,勉学......”

“您有空儿,或许可以拜读一下。”

李世民:......

乡巴佬,你特么是不是......

魏征眼神不变,一身正气的对上李二潜藏怒火的眸子,竟整的李世民先败下阵来。

教子!

教子好啊!

朕得读啊!

颜师古左瞥又瞅俩人的眉来眼去,作了一揖道:

“陛下若是想看,老臣明日上朝就为您送上。”

......

相比于中晚唐混乱糜烂的社会风气,这群贞观年间的人们实在无法接受,杜如晦越看越难受:

“卢杞是人吗?他书是怎么读呢!狼心狗肺、忘恩负义、禽兽之徒!”

魏征也深受震撼:

“安史之乱至兴元年间不过二十八年,旧祸伤疤已经好了不成?”

“怎么这满朝依然是昏君敛财,奸臣秉政,忠直良臣无容身之处!”

开元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