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重生后我把欢宜香换掉了 > 第140章 鹰唳殿前,绵里藏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0章 鹰唳殿前,绵里藏针

年世兰这看似随意的问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瞬间吸引了所有在场者的注意。

殿内丝竹之声未停,交谈笑语却不由自主地低了下去,无数道目光聚焦在其其格身上,带着审视、好奇,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幸灾乐祸。

这问题看似寻常,实则刁钻。若其其格盛赞大清礼制,难免显得谄媚,失了草原儿女的傲骨;若她提及草原雄鹰,又可能被解读为对天朝礼仪的不屑,甚至是对四阿哥的不敬。

敬妃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目光平静地看向其其格,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提醒。

其其格感受到那无形的压力,心跳如鼓,但她想起萨仁的教导,想起这些时日在宫中的所见所闻,更想起自己肩负的科尔沁的荣耀。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慌乱,站起身,向着年世兰的方向行了一个标准的蒙古礼,声音清亮,带着草原的坦荡:

“回皇贵妃娘娘,草原雄鹰展翅,搏击长空,是自由与力量的象征;而大清皇子的启蒙之礼,庄严肃穆,是文明与传承的基石。雄鹰教会我们勇敢无畏,礼仪则教导我们明辨是非。奴婢以为,二者皆是世间瑰宝,如同日月,各擅胜场,并无高下之分。四阿哥殿下今日风姿,奴婢见了,唯有钦佩。”

她的话,不卑不亢,既维护了草原的尊严,又巧妙地赞扬了四阿哥和天朝礼仪,将可能引发的矛盾轻描淡写地化解于“各擅胜场”之中。

殿内隐隐响起几声压抑的赞叹,就连一些宗室亲贵也微微颔首,觉得这蒙古郡主年纪虽小,应对却颇为得体,不失气度。

年世兰凤眸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被更深的冷意取代。她倒是小瞧了这个丫头!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竟让她一时找不到错处。

“郡主倒是会说话。”年世兰唇角依旧带着笑,只是那笑意未达眼底,“看来在敬妃妹妹身边学习,确是长进不少。既然郡主深知礼仪传承之重,日后更当用心习学,方不负皇上与本宫的期望。”

她话锋一转,又将矛头隐隐指向了敬妃的“教导之功”,同时再次强调了自己“期望”的高度,无形中给其其格套上了一层枷锁。

“奴婢谨记皇贵妃娘娘教诲。”其其格再次行礼,姿态恭顺,心中却暗暗松了口气,知道自己算是过了这一关。但她也明白,年世兰的注意力已经牢牢锁定了自己,往后的日子,只怕更要步步为营。

这场小小的交锋,虽未掀起波澜,却让所有人都看清了,这位蒙古郡主并非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也感受到了年世兰那无孔不入的掌控欲和锋芒。

开笔礼最终在一种表面和谐、内里紧绷的气氛中结束。

四阿哥弘晟无疑是今日最耀眼的主角,年世兰也成功地向所有人展示了她不可动摇的地位和煊赫权势。

然而,当其其格随着敬妃离开翊坤宫,回头望了一眼那在夕阳下更显巍峨辉煌的殿宇时,心中却并无多少敬畏,反而生出一股寒意。

年世兰的权势如同这宫殿一般,看似坚不可摧,却也隔绝了太多东西,比如温情,比如……皇帝的完全信任?

她想起皇帝让其格学习宫务的旨意,想起年世兰今日毫不掩饰的锋芒,一个念头隐隐浮现:皇上,或许并非全然乐见年世兰如此势大吧?

---

翊坤宫内,宾客散尽,只余下满殿奢华与寂寥。

年世兰卸下繁重的朝服珠翠,独自坐在妆台前,看着镜中依旧美艳却难掩一丝疲惫的面容。

今日她大获全胜,震慑了宵小,巩固了权威,可她心中却并无多少喜悦。

其其格那番应对,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了她心上。

那个丫头,成长得太快了!而且,皇帝让其格学习宫务,今日又默许了自己如此张扬地举办典礼……这背后,究竟是纯粹的恩宠,还是……某种更深沉的制衡?

她想起皇帝近年来对年家若有若无的打压,对兄长年羹尧在西北军中势力的忌惮,心中那根弦绷得更紧了。

权势之巅,从来都是孤寒之地。她拥有得越多,就越害怕失去。

“德忠,”她唤来心腹,“给兄长去信,告诉他,京中一切安好,让他在外……谨言慎行,莫要授人以柄。”她必须确保前朝后院,皆无隐患。

“嗻。”

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年世兰深沉难测的侧脸。鹰唳殿前,虽震慑群小,但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拉开序幕。

她这只凤凰,能否永远翱翔于这紫禁城之巅,尚未可知。

而咸福宫的那只稚凤和潜龙(五阿哥),以及死牢中那只蛰伏的幽兰(甄嬛),都将是这场漫长博弈中,无法忽视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