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哥的开笔礼虽已过去数日,但其带来的余波仍在紫禁城中荡漾。
年世兰借此机会重新树立了不容挑战的权威,但也让皇帝心中的那根弦绷得更紧。
就在这微妙的时刻,一道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旨意,从乾清宫传出:
“咨尔菀嫔甄氏,昔侍宫闱,恪恭曾职。前罹咎愆,幽系有日。近查西北逆案,齐氏构陷之情已明,甄氏被诬之事得雪。然,宫闱重地,规矩森严,甄氏未能明哲保身,亦属失察。着即日起,释出死牢,复其莞贵人位份,迁居碎玉轩静思己过,非诏不得出。”
这道旨意,如同又一记惊雷,炸响在刚刚平静片刻的后宫。
翊坤宫内,年世兰闻讯,惊愕之后是滔天的怒火,她猛地将手中的官窑茶盏掼在地上,碎片四溅!
“皇上!皇上他竟……”她胸口剧烈起伏,几乎说不出完整的话。甄嬛没死!不仅没死,还恢复了位份,哪怕只是最低的贵人,哪怕被禁足碎玉轩,但那也是活着走出了死牢!
这对她年世兰而言,简直是莫大的讽刺和挑衅!齐月宾倒了,甄嬛却活了,皇上这到底是想干什么?!难道他忘了甄嬛与纯元那张相似的脸带来的隐患吗?!
“娘娘息怒!”德忠吓得跪伏在地,“皇上旨意里也说了,是‘静思己过’,‘非诏不得出’,可见对莞贵人依旧心存芥蒂,并未宽宥。如今她势单力薄,居于偏僻的碎玉轩,再也翻不起风浪了。”
“你懂什么!”年世兰厉声喝断,“只要她活着,只要她还在宫里,就是一根刺!皇上今日能放她出来,明日就能想起她!更何况……”她眼中寒光闪烁,“她能从死牢里熬出来,就绝非易与之辈!本宫绝不能让她有喘息之机!”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思绪飞转。皇帝此举,用意深远。一方面,或许是查明了甄嬛确系被齐月宾诬陷,不得不给个交代,以显示“公允”;另一方面,将甄嬛这枚棋子重新放回棋盘,恐怕也是为了……进一步制衡她年世兰!
一个失势但心机深沉的旧宠,一个新兴却背景特殊的蒙古郡主,再加上一个抚养着五阿哥的敬妃……皇帝这是要在这后宫中,再造一个互相牵制的三角!
好一招帝王心术!好一个平衡之道!
年世兰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仿佛一张无形的网正在缓缓收紧。但她年世兰,岂是坐以待毙之人?
“德忠,”她声音冰冷,带着一丝决绝,“既然皇上要放她出来,那本宫就‘帮’她一把。去,以本宫的名义,给碎玉轩送些‘用度’过去,衣裳、吃食、炭火,一应俱全,务必显得本宫‘宽宏大度’,‘不念旧恶’。但是……”
她话锋一转,眼中杀机毕露,“给本宫盯死碎玉轩!她见了谁,说了什么,哪怕每日吃了几口饭,本宫都要知道!另外,给内务府递话,碎玉轩的一应供给,按贵人份例,下限发放,不必苛待,但也绝不许任何人额外关照!”
她要明面上示好,暗地里封锁,将甄嬛困死在那个冰冷的碎玉轩里,让她即便出来,也形同软禁,永无出头之日!
咸福宫内,敬妃听闻旨意,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对着身旁的五阿哥弘瞻和其其格道:“宫里的事,风云变幻,你们要记住,多看少说,谨守本分。”
她心中明镜似的,甄嬛的复出,意味着后宫这潭水,又要被搅浑了。皇上此举,是针对年世兰,但她们咸福宫,恐怕也难以完全置身事外。
其其格心中则是五味杂陈。甄嬛出狱,证明她当初的怀疑没有错,萨仁的仇,真正的元凶是齐答应。
但甄嬛此人,心思深沉,如今虽落魄,却难保没有东山再起之心。自己与她,是敌是友?她感到前路更加迷雾重重。
碎玉轩,名副其实,地处偏僻,久无人居,显得格外冷清荒凉。
当甄嬛(现莞贵人)被两个小太监引着,踏入这熟悉又陌生的宫苑时,看着庭中荒芜的杂草和积尘的窗棂,脸上并无多少表情。
死牢一行,如同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洗去了她身上最后一丝浮躁,只余下冰封般的沉静与眼底深处那一点不灭的幽火。
皇帝放她出来,绝非念旧情,不过是权衡之术下的不得已而为之。
她如今势单力薄,名位低微,又被禁足,处境比在死牢中好不了多少。
然而,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还在宫里,就有翻盘的可能。
“奴婢\/奴才叩见莞贵人。”几个被指派来的、面相陌生的宫女太监跪地请安,声音里带着疏离与试探。
甄嬛目光平静地扫过他们,知道这其中不知有多少是各方势力安插的眼线,尤其是年世兰的。
她淡淡开口:“都起来吧。如今碎玉轩冷清,往后还需你们多费心。一切按宫规行事即可。”
她没有任何拉拢之举,也没有流露任何情绪,仿佛真的甘心在此“静思己过”。她知道,此刻任何异常的举动,都会引来致命的关注。
安顿下来后,甄嬛独自坐在窗前,看着窗外萧瑟的庭院。皇帝将她放在这里,如同将一把生锈的旧锁扔进了角落。但她这把锁,未必不能再打开关键的门。
她现在需要的是耐心,是时间,是……外界的消息和助力。那个在死牢中传递消息的神秘渠道,是否还能联系上?齐月宾虽倒,但“暗香会”的残余是否还在活动?还有……那个因为皇帝制衡之术而被推上前台的蒙古郡主其其格,如今又是什么境况?
一切,都需要慢慢图谋。
皇帝的这番操作,看似平息了齐答应引发的风波,安抚了蒙古(证明其其格指控属实),敲打了年世兰(放出甄嬛以示平衡),全了他明君的声誉。然而,后宫这盘棋却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凶险。
年世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杀心更炽;甄嬛于绝境中觅得一线生机,蛰伏待机;其其格在权力的漩涡中努力保持清醒和立场;敬妃则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脆弱的平衡。
恩威并施之下,是皇帝深不见底的城府与掌控欲。他亲手将几股相互敌视、又相互牵制的力量放在了一起,冷眼旁观着她们在有限的牢笼中挣扎、撕咬。他既是棋手,也是唯一的裁判。
然而,棋子若有思想,便不会甘心永远被操控。
年世兰的愤怒与野心,甄嬛的隐忍与仇恨,其其格的成长与抉择,敬妃的自保与权衡……这些涌动的暗流,终将汇聚成冲破堤坝的滔天巨浪。
就在甄嬛迁居碎玉轩的第三日深夜,一个被揉成团的小纸球,借着夜色的掩护,被一只从墙外伸进来的、属于小太监的手,精准地扔进了碎玉轩荒废的后院井沿边。纸团上只有三个字:
“等东风。”
风声鹤唳,棋局再布。看似被牢牢掌控的局势,因皇帝这“恩威并施”的一步,反而埋下了更不可预测的变数。紫禁城的黑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漫长而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