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2章 妯娌之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然而侯家这妯娌二人,褚氏与曹氏,虽同处一个屋檐下,却宛如泾渭之水,清浊分明,性情作派,无一处相合。

那西厢的褚氏,仗着年纪轻,容貌好,又比丈夫侯宝中小了十余岁,自嫁入侯家之日起,便自视甚高,颇有几分“下嫁”的委屈。她原是邻村一小户人家的女儿,只因模样出挑,心气也高,一心想嫁个富贵人家或读书种子。最终嫁了侯宝中,看中的无非是侯家有个秀才公公,有个童生小叔,算是“书香门第”,指望日后能得些诰命夫人的风光。岂料过门后,方知侯家外强中干,日子过得紧巴,丈夫又是个庸碌之辈,她那颗虚荣的心便日渐失衡。于是,读书刺绣、操持家务,她一概提不起兴致,终日里最大的事体,便是对着一面铜镜,细细描摹眉眼,更换衣裳,琢磨着如何将有限的几件首饰戴出无限的风情来。院中洒扫、厨下烹炊,她能躲便躲,能推便推,时常借口身子不爽利,或是回娘家探亲,将活计一古脑儿推给曹氏。

反观东厢的曹氏,却是另一番天地。她年纪实则比褚氏还大了八岁,但因自幼劳碌,性情温婉忍让,反倒称那年轻的褚氏为“嫂嫂”。曹氏娘家清贫,父母早逝,她与一个过继来的傻哥哥相依为命,早早便练就了一身吃苦耐劳的本事。嫁入侯家后,她深知丈夫前程要紧,公公体面需维,故而里里外外,一把手操持得井井有条。每日里,天不亮即起,先伺候公公洗漱用早点,再打理幼子穿衣吃饭,随后便是清扫院落、浆洗衣物、生火做饭、缝补编织……常常忙到夜深人静,方能歇息。数年如一日地辛劳,风霜过早地侵蚀了她的容颜,双手也变得粗糙,昔日做姑娘时的些许光彩,早已湮灭在无尽的家务劳作之中。

因这般的悬殊,不知内情的外人见了她妯娌二人,常会闹出笑话。若有乡邻来访,见那褚氏穿红着绿、珠翠环绕(虽只是些廉价物事)、言笑晏晏地立于院中,而曹氏则荆钗布裙、面色憔悴、忙忙碌碌地穿梭于厨下堂前,多半会误以为那光鲜的褚氏是儿媳,而那朴素的曹氏则是婆母。每逢此时,褚氏非但不解释,反而掩口窃笑,面露得意之色;曹氏则只是微微一愣,继而低下头去,继续手中的活计,心中虽有些微酸楚,却也从不多言。

曹氏并非愚钝之人,嫂嫂的懒散与心机,她岂会不知?那褚氏时常借口家用不足,或欲添置衣物,或欲归宁探亲,向公公或小叔子伸手要钱,得了钱却又不见置办回什么东西。曹氏看在眼里,闷在心里。她更不曾忘记,自己出嫁时,父母虽已不在,但叔伯们还是尽力为她置办了些许嫁妆,虽不算丰厚,却是她日后生活的倚仗。那褚氏过门后不久,便曾以“合伙做些小生意贴补家用”为名,向她借去了五两纹银,言明尽快归还。可银子一去便如泥牛入海,再无音讯。曹氏碍于情面,起初不好催讨,后来家中用度渐紧,孩子也需添置衣物,她曾婉转提及几次,那褚氏不是装聋作哑,便是哭穷叫苦,反说曹氏小气,不念妯娌之情。为这事,两人心中都结下了疙瘩,只是未曾当面撕破脸皮。

曹氏常想,自己辛苦维持这个家,为的不过是丈夫能安心读书,孩子能平安长大,一家人和和气气。她对褚氏的诸多行径,选择忍让,只盼以真心换真心。可她却不明白,这世上有些人,你越是退让,她便越是觉得你可欺;你的善良,在她眼中不过是懦弱可欺的代名词。妯娌间的这点嫌隙,如同冬日里埋下的火种,只待一阵邪风,便会燃成毁灭一切的烈焰。

这一日,褚氏又在西厢对镜自照,看着镜中依旧娇艳的容颜,再想到曹氏那日渐枯槁的模样,嘴角不由泛起一丝冷笑。一个恶毒的念头,在她心中渐渐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