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章 异人预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山东青州府有个董生,单名一个文字,表字子章。生得眉目如画,面如冠玉,更兼身姿挺拔,举止温雅,凡是见过他的人,无不称赞他仪表非凡。董家本是书香门第,虽不算大富大贵,却也衣食无忧。董文自小天资聪颖,五岁能诵诗,七岁能作文,十二岁便已熟读四书五经,被乡里誉为神童。

这一年,董文刚满十八,便在城西开了间私塾,以教书为业。他教学认真,待人诚恳,不多时便声名鹊起,不少人家都愿将孩子送来就学。私塾虽不大,却总是书声琅琅,充满生机。

这日午后,学童们刚散了学,董文正收拾书案,忽听得门外传来一阵苍老的叫卖声:“卖书喽,卖书喽,经史子集,传奇志怪,应有尽有...”

董文抬头望去,见一老翁挑着担子站在门前。这老翁约莫六十上下年纪,须发皆白,面色却红润有光,尤其一双眼睛,澄澈明亮,竟不似寻常老人那般浑浊。他身着青布长衫,虽有些旧了,却浆洗得干干净净,显得十分整洁。

“老先生请进。”董文素来爱书,见有书贩上门,自是欢喜,连忙将老翁让进屋来。

老翁放下担子,笑道:“老朽姓白,单名一个翁字,常年奔走四方,贩书为生。听闻董先生这里开馆授徒,特来叨扰。”

董文见老翁谈吐文雅,不似寻常商贩,心中顿生好感,便请他坐下喝茶。二人从四书五经谈到诗词歌赋,竟是越谈越投机。白翁学识渊博,对许多典籍都有独到见解,让董文佩服不已。

不知不觉间,日头西斜。白翁起身告辞前,忽然仔细端详起董文的面相来,沉吟片刻道:“老朽不才,年轻时曾学过些相面之术。观先生之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眉清目秀,鼻直口方,实乃大贵之相。不知可否告知生辰八字,容老朽细细推算一番?”

董文虽不太信这些,但见老翁诚恳,便笑着报上了自己的生辰。

白翁闭目掐指,口中念念有词。忽然,他睁开眼睛,面露惊异之色:“奇哉!怪哉!董先生这命格实在罕见!按这八字推算,先生四十岁时当为封疆大吏,掌管一方军政。更难得的是,此生更有侯王之贵,位极人臣啊!”

董文闻言一愣,随即笑道:“老先生说笑了。晚辈不过一介书生,能教书育人已感满足,何敢奢望封侯拜相?”

白翁却正色道:“老朽行走江湖数十年,看相算命从未失手。先生乃天生贵命,只是时机未到罢了。若不信,不妨拭目以待。明年县试,先生必中秀才,且能得官府廪米津贴。”

董文只当是老翁奉承之语,并未放在心上,客气地送走了白翁。

谁知第二年春,董文果然在县试中脱颖而出,不仅中了秀才,还真获得了官府的廪米补贴。领到补贴那日,董文猛然想起一年前白翁的预言,竟是分毫不差!他心中又惊又喜,暗想这白翁果真不是凡人。

自此,董文对白翁佩服得五体投地。白翁仍时常挑着书担来私塾,但董文已不再将他视为普通书贩,而是奉为上宾。二人时常促膝长谈,从天文地理到朝政时事,无话不说。董文还不时送些粮食布匹给白翁,待他如亲人一般。

往后凡遇疑难之事,董文必请白翁占卜预测。小到明日天气,大到前程抉择,白翁无不准确预言。董文越发相信,白翁定是隐于世间的异人,能窥破天机。

这日,董文又向白翁请教一桩心事。原来城里张员外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他,董文犹豫不决,不知这门亲事是否合适。

白翁略一推算,便笑道:“此乃良缘。张家小姐贤良淑德,与先生八字相合,婚后必能相敬如宾,助先生成就大业。”

董文大喜,次日便托媒人去张家提亲。果然一切顺利,不多时便定下了婚期。

成亲那日,白翁特地前来贺喜,赠予董文一套珍本《史记》。董文感激不尽,拉着白翁的手道:“先生真乃我命中贵人。若无先生指点,晚辈不知要走多少弯路。”

白翁笑道:“缘分如此,何必言谢。只是老朽有一言相劝:人生有命,富贵在天。顺其自然方可长久,若强求逆取,恐生变故。”

董文连连称是,却并未完全领会话中深意。此时的他,正沉浸在双喜临门的喜悦中:既得功名,又娶娇妻,还有高人指点前程,只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哪里会想到日后种种变故。

婚后的董文越发勤奋,白天教书,夜晚苦读,准备迎接下一科的乡试。白翁仍时常来访,每次都会带来一些奇闻异事,让董文大开眼界。有时董文也会疑惑,这白翁看似寻常书贩,为何却似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他转念一想,世间能人异士甚多,白翁或许就是其中之一,既然对自己无害,又何必深究?

然而董文不知道的是,此时的白翁,看着他日渐显赫的名声和越发顺畅的仕途,眼中却偶尔会闪过一丝忧虑。仿佛预见到了什么,却又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