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4章 异象频生,翁心决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狗娃失踪后的几天,西华村仿佛被罩在一个无形且日益收紧的网中。尽管村民们严防死守,但怪事却并未因此而止歇,反而愈发诡谲。

有夜归的村民赌咒发誓,说在经过破庙附近那片乱葬岗子时,听到过若有若无的女子哭泣声,那声音飘忽不定,时而凄切,时而又夹杂着几声尖利的冷笑,听得人汗毛倒竖。更有甚者,村中几条平日最是凶悍的看家土狗,一旦被主人牵往靠近破庙的方向,便无论如何也不肯前行,只是夹紧尾巴,喉咙里发出恐惧的呜咽,拼命向后挣扎,仿佛前方有什么令它们极端恐惧的存在。就连村里见多识广、年岁最长的孙老太爷,也捻着花白的胡须,面露忧色地对前来请教的蓝翁提及:“古书上说,‘旱魃为虐,如惔如焚’,又说‘僵者,集天地怨气晦气而生,不入轮回,夜出吸人精血,尤喜小儿’……近来天气闷热异常,雨水稀少,孩童接连出事,莫非…真是此类妖物现世了?”

这些零碎的见闻、迹象与古老传言相互印证,如同拼图般一块块拼凑起来,逐渐指向那个村民们最不愿相信的可怕真相。空气中开始弥漫起一种比单纯恐惧更令人窒息的东西——那就是对未知邪祟的无力感。

蓝翁心中的焦虑一日重过一日。他深知,寻常的棍棒刀叉,恐怕对付不了那庙中的邪物。但坐以待毙,绝非他的性格。他想起自家祖上似乎也曾出过游方的郎中道士之类的人物,虽然后辈早已务农,但或许还留下些东西。

他回到那间堆满杂物的老屋阁楼,翻箱倒柜,灰尘呛得他连连咳嗽。终于,在一个快要散架的旧木箱底层,他翻出了几本纸张泛黄、脆裂、用棉线钉起的残破古籍。书上字迹古朴,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符箓和魑魅魍魉的图画。蓝翁年轻时读过几年私塾,认得些字,便就着窗户透进的光,艰难地翻阅起来。

书中果然有些关于“尸变”、“白凶”、“旱魃”的记载,描述其形貌习性,竟与他所见那红衣女子及白毛怪物有几分吻合!书中亦提及些辟邪之物:黑狗血至阳破煞,糯米拔除尸毒,桃木乃五木之精,能镇伏邪气。蓝翁如获至宝,仔细记下。

他又去拜访了孙老太爷,请教乡下流传的古老驱邪法子。老太爷年事已高,记忆模糊,断断续续又说了些诸如墨斗线、铜钱剑、鸡鸣天亮之类的话语。

蓝翁默默记在心里。他找来一截有些年头的桃木枝,削尖了头;又向邻家讨来一小碗糯米,用布包包好;最难办的是黑狗血,他费了好大劲才说通李四,将他家那条通体乌黑、无一杂毛的大黑狗借来,取了少许血液,盛在一个小陶罐里。

他将这些东西珍而重之地收在窝棚一角。看着这些简陋的“法器”,蓝翁心中并无十足把握,反而更觉沉重。他知道,凭借这些微末准备,去对抗那能飞天遁地、甚至能与龙相争的邪物,无异于螳臂当车。

但他别无选择。等待官府?官府查不出拐子,更不会来管妖孽。指望它自行离开?已有孩童遭殃,它岂会轻易放弃这“猎场”?

夜色再次降临。蓝翁没有再去瓜田,而是坐在自家院中,望着远处黑暗中破庙的轮廓。他的目光不再是疑惑和恐惧,而是充满了决然。他从一个只因好奇而窥探的看瓜人,变成了一个决心要守护乡邻、斩除妖害的守护者。一种久违的热血在他苍老的躯体里缓缓流动。

他握紧了那截削尖的桃木枝,粗糙的木质硌着他的手掌。他预感,那邪物盘踞日久,吸食小儿精气,恐怕即将气候大成。届时,只怕整个西华村都将面临灭顶之灾。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