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0章 余波回响——历史尘埃与传说流传(全文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章 余波回响——历史尘埃与传说流传(全文完)

寒冬过去,春天来临。襄城城墙上的血迹已被雨水冲刷干净,只有那些新砌的墙砖,还在诉说着不久前那场惨烈的攻防战。

傅汝城站在修复一新的城楼上,监督着最后的修缮工作。他鬓角已添了许多白发,但目光依旧锐利。

将军,朝廷的封赏下来了。王琛快步走来,脸上带着喜色。

傅汝城接过圣旨,看完后却沉默不语。

父亲,朝廷封您为兵部尚书,这是大喜事啊!傅昌国高兴地说。

傅汝城将圣旨递给儿子:你再仔细看看。

傅昌国接过一看,脸色渐渐变了。圣旨上虽然封赏优厚,但却要求傅汝城立即进京赴任,同时将襄城守军调往南方。

这是明升暗降!傅昌国怒道,朝廷是怕我们功高震主!

傅汝城遥望北方,语气平静:大清已攻占北京,朝廷南迁。此时调我等南下,也是情理之中。

可是襄城...傅昌国不舍地望着这座他们誓死守卫的城池。

襄城自有它的命运。傅汝城道,我们去南方,还有更重要的使命。

临行前夜,傅汝城独自来到普济禅师的墓前。让他惊讶的是,墓前竟已有了祭拜的痕迹——新鲜的贡品,燃尽的香烛。

将军也来了?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傅汝城回头,见是城中最年长的说书人孙老先生。

老先生这是...

孙老先生将手中的酒洒在墓前,缓缓道:老朽来告诉大师,他救下的故事,已经开始流传了。

原来,这段时间里,孙老先生已将襄城保卫战改编成评书,在茶楼酒肆传唱。特别是阴兵现世高僧超度等情节,最受百姓欢迎。

现在城里的小孩都会唱:襄城有个傅将军,阴兵过境都不怕...孙老先生笑着说。

傅汝城却皱起眉头:这些神怪之说,恐怕有损战事的严肃。

将军差矣。孙老先生正色道,百姓需要传奇。真实的历史会被遗忘,但传奇会代代相传。千年之后,谁还记得这场战争的细节?但‘襄城阴兵’的故事,或许还会有人讲述。

傅汝城沉思良久,终于释然。

第二天清晨,傅家军启程南下。令他们感动的是,全城百姓自发前来送行,从城门口一直排到十里长亭。

将军保重!

傅将军早日归来!

呼声此起彼伏。傅汝城在马上频频回首,这座浴血守卫的城池,在他的视线中渐渐模糊。

三年后,傅汝城在南方病逝。临终前,他将傅昌国叫到床边,嘱咐道:襄城的故事,要让它流传下去。不是为傅家扬名,而是要让后人知道,华夏儿女在危难时刻展现的勇气和智慧。

傅昌国含泪应允。

时光荏苒,转眼数十年过去。大清统一天下,战乱平息。傅昌国已成为南方有名的学者,但每年都会秘密祭奠襄城阵亡的将士。

这一日,他正在书院讲学,一个年轻人前来拜访。

晚辈是从襄城来的。年轻人奉上一本手抄的书稿,这是家祖根据孙老先生的评书整理的《襄城阴兵传》,特来请傅先生指正。

傅昌国翻开书稿,那些熟悉的场景扑面而来。但让他惊讶的是,书中增加了很多他都不知道的神奇细节:比如普济禅师是佛祖座前金蝉子转世,阴兵现世时天降金莲等等。

年轻人有些不好意思:百姓口耳相传,难免有些添油加醋。

傅昌国却笑了:无妨。传奇就该有传奇的样子。

他走到窗前,望着北方。恍惚间,他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那些为守护家园而献出生命的将士。

父亲,你听到了吗?他在心中默念,你们的故事,真的流传下去了。

晚年,傅昌国将父亲的日记和自己的回忆整理成书,命名为《襄城守城录》。但与民间流传的传奇版本不同,这本书只是静静地躺在傅家书斋中,少人问津。

果然如孙老先生所说,真实的历史渐渐被遗忘,但襄城阴兵的传说却越传越广,越传越神奇。每到夜晚,茶馆里的说书人一拍惊堂木,总能引来满堂喝彩:

话说那清军围困襄城,阴兵现世,危难时刻,得道高僧普济禅师...

窗外的月光照在听众如痴如醉的脸上,也照在远方襄城古老的城墙上。那些浴血奋战的身影已然消逝,但他们的故事,却以另一种方式获得了永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