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2章 白布为梯,暗许终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夏去秋来,窗外的梧桐叶开始泛黄飘落。张文与玉兰的隔窗之谈,已持续了数月。从最初的琴曲诗词,渐渐聊到人生际遇、内心悲欢。张文会向玉兰诉说求学之艰、前途之渺茫,玉兰则会倾诉深闺寂寥、知音难觅之叹。言语的交汇,使得两颗心靠得越来越近,那扇窗虽仍阻隔着物理的距离,却早已无法隔绝情感的流通。

这一日,秋雨绵绵,街上行人稀少。玉兰望着窗外迷蒙的雨雾,心中莫名生出一股愁绪。她信手拨弄琴弦,弹的是一曲《凤求凰》,琴音缠绵悱恻,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渴望与幽怨。张文撑着油纸伞来到楼下,听到这琴声,不禁怔住。他何等聪慧,立时便听出了琴音中的别样情愫。雨水打湿了他的袍角,他却浑然不觉,只是仰头望着那扇熟悉的窗户,心中波涛汹涌。

数月来的朝夕相对(虽隔着一层楼),玉兰的聪慧、善良、美丽,已深深印入他的心底。他深知,自己已不再是单纯的欣赏,而是生了深深的爱慕之情。圣贤书中所说的“发乎情,止乎礼”,此刻在炽热的情感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渴望能更进一步,能真切地站在玉兰面前,诉说衷肠。

琴声渐歇,玉兰的身影出现在窗口,看着雨中的张文,眼中流露出关切之色。“张公子,雨大了,快些回去吧,莫要着了凉。”

张文却没有动,他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仰头吟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吟罢,目光灼灼地望向玉兰,其中蕴含的深意,不言自明。

玉兰闻言,身子微微一颤。《诗经》中的这首《蒹葭》,她岂能不知?那是对可望而不可即的意中人的苦苦追寻。张文献此诗,无疑是在向她表白心迹,更是暗示那“道阻且长”的隔阂,便是这楼高窗远。她的脸颊瞬间飞红,心如擂鼓,慌忙低下头,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理智告诉她,女儿家应当谨守闺训,万万不可做出逾越礼法之事。但内心深处,那股对真情的热切渴望,对张文的信任与倾慕,却如野草般疯长,冲击着她的心防。

楼下,张文见玉兰久久不语,心中忐忑万分,既期待又害怕。雨水顺着伞沿滴落,在他脚边溅起细小的水花。时间仿佛过得极慢。

良久,玉兰终于抬起头,目光中少了几分羞涩,多了几分决然。她并未直接回答,只是轻声说道:“今夜……三更后,家父家母便安歇了。”说完这句,已是羞得无地自容,迅速关上窗户,身影消失在窗前。

虽未明说,但这已是默许!张文呆立雨中,巨大的喜悦冲击着他,几乎要让他欢呼出声。他强忍住激动,对着窗口深深一揖,这才转身,脚步轻快地消失在雨巷之中。

这一整日,张文都魂不守舍,盼着天色早黑。而楼上的玉兰,亦是坐立不安,心中又是甜蜜又是惶恐,一遍遍设想着夜晚的相见,又一遍遍被礼教的顾虑所困扰。但一想到张文那清澈而炽热的眼神,她的心便渐渐安定下来。

好不容易熬到夜深人静,更夫敲过了三更的梆子。刘家肉铺早已熄了灯火,整条街道陷入沉睡,只有秋虫在墙角唧唧鸣叫。张文穿着一身深色衣衫,悄悄来到玉兰楼下。他四下张望,见无人踪迹,便按照白日里想好的,从暗处搬来一架早已准备好的短梯,小心翼翼地架在楼墙上。

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着,他深吸几口气,稳定了一下心神,开始一步步向上攀爬。木梯发出轻微的“嘎吱”声,在静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每一声都敲打在他的神经上。他既怕惊动了刘老汉夫妇,又难以抑制即将见到玉兰的激动。

终于,他攀到了窗口。窗户虚掩着,一缕微光透出。他轻轻推开窗,探身进去。只见闺房内烛光摇曳,玉兰正站在桌前,一身素雅衣裙,脸上红晕未褪,眼波流转,含羞带怯地望着他。初次在如此近的距离、在私密的空间里面相对,两人都感到一阵局促和紧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馨香,那是玉兰闺房特有的气息。

还是张文先开了口,声音因紧张而有些沙哑:“玉……玉兰小姐,小生冒昧了。”

玉兰低下头,声如蚊蚋:“公子……请坐。”

两人在桌旁坐下,一时竟不知该从何说起。数月来的隔窗交谈,似乎在此刻都化作了无声的情意。还是张文率先打破了沉默,他抓住玉兰的手,急切地诉说起自己的爱慕之情,从初次相见的震撼,到每日交谈的期盼,再到如今的刻骨铭心。他发誓,待来年秋闱高中,必定凤冠霞帔,明媒正娶,绝不负她。

玉兰听着他真挚的话语,眼中泛起泪光。她也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心事,坦言若非知他是正人君子,断不敢行此冒险之举。两人互诉衷肠,海誓山盟,先前的那点陌生与尴尬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柔情蜜意。烛影摇红,映照着这对璧人,窗外秋风拂过,带来些许凉意,却吹不散室内的温暖。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窗外已透出熹微的晨光。雄鸡啼鸣,预示着分别的时刻即将到来。张文纵然有万般不舍,也知此地不可久留。他起身告辞,玉兰亦是依依不舍。

临到窗前,张文看着那架梯子,蹙眉道:“每次都用此梯,虽则方便,但若夜间有人路过看见,终是不妥。日久天长,难免……”

玉兰闻言,亦是点头。她秀眉微蹙,沉思片刻,忽然眼睛一亮,走到衣柜前,取出一匹结实的白布,说道:“公子所言极是。我有一法,可免架梯之扰。”她将白布一端牢牢系在屋内一根坚固的桌腿上,另一端垂出窗外,解释道:“此后夜间,我将此布垂下。公子来时,只需在楼下抓住布条,我在楼上用力拉拽,便可助公子上楼。离去时,亦可顺布而下,悄无声息。岂不比架梯更为稳妥?”

张文一看,连声称妙。此法不仅省去了搬运、架设梯子的麻烦和风险,而且白布在夜色中不甚显眼,确实安全许多。他赞叹玉兰的聪慧,心中更添爱意。当下,两人约定,以此白布为号,布垂则代表时机成熟,可安全前来。

张文再次紧紧拥抱了玉兰,而后抓住白布,熟练地滑下楼去,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玉兰收回白布,倚在窗口,望着张文远去的方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甜蜜的牵挂。

自此以后,那条白布便成了连接两人的月老红绳。每隔数日,夜深人静之时,当那条白布悄然垂落,张文便会如约而至。他们在这方小小的绣楼之内,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张文会带来新作的诗文请玉兰品评,玉兰则会为他弹奏新学的曲子。他们畅想着张文金榜题名后的美好生活,一个说要为她挣来凤冠霞帔,一个说愿与他粗茶淡饭,白首不离。感情在一次次秘密相会中愈发深厚,如胶似漆。

然而,夜路走多终遇鬼。他们这般隐秘的行径,或许能瞒过粗心的刘老汉,却又怎能完全避开所有人的耳目?那巡夜的更夫,偶尔晚归的邻人,有时会隐约看到一条白影在刘家楼下一闪而过,或是听到极轻微的、似有似无的拉拽之声。流言蜚语在暗地里滋长,只是尚未传到刘老汉耳中,或者说,即便有只言片语,也被他一笑置之了。夜色掩盖了秘密,却也孕育着危机。那条象征着甜蜜与智慧的白布,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像一道诱饵,吸引着不可预知的危险悄然临近。而沉浸在热恋中的两人,对此却毫无察觉,依旧在危险的边缘,品尝着禁忌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