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4章 高平血战——柴荣时代的勇武传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章 高平血战——柴荣时代的勇武传奇

后周太祖郭威在位时间不长,便将一个充满希望却又危机四伏的帝国,留给了他的养子,那位雄才大略、意图扭转乾坤的世宗皇帝——柴荣。柴荣的登基,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动了后周这艘航船的帆缆,目标直指统一天下的伟业。而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高平之战,成为了浓墨重彩的开篇,也为党进的军旅生涯,铸就了最为耀眼的勇武传奇。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北汉君主刘崇趁后周国丧,主少国疑之机,勾结契丹,发兵数万,大举南下,意图一举覆灭后周。消息传来,汴梁震动。年轻的柴力排众议,决意御驾亲征。一时间,后周军队这台战争机器高速运转起来,而早已因功升迁、在禁军中担任中级军官的党进,自然也随军出征,踏上了这片决定国运的战场——高平。

高平之地,山峦起伏,地势险要。后周军队与北汉-契丹联军在此遭遇。战役初期,后周军右翼统帅樊爱能、何徽等人畏敌如虎,竟不战而溃,导致全军阵脚动摇,形势万分危急。柴荣皇帝亲率亲兵,临危不退,激励将士。而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正是像党进这样的中下层军官和普通士兵的拼死血战,稳住了战局,并最终扭转了乾坤。

史书对党进在高平之战中的具体位置记载不详,但结合其日后飞黄腾达的事实,以及其一贯的作战风格,我们可以想见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当右翼溃败,中军暴露在敌军兵锋之下时,党进所在的部队很可能正处于承受巨大压力的前沿。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北汉精兵和彪悍的契丹铁骑,恐惧是每个人的本能。但党进,这个从朔州边塞血火中走出来的汉子,体内流淌的悍勇之血在那一刻沸腾了。

他或许发出了如同野兽般的咆哮,手持长刀或大戟,对着麾下士卒高呼:“陛下尚在前方,我等岂能后退!随我杀敌,报效国家就在今日!”话音未落,他已如离弦之箭,率先冲向敌阵。在他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防守”二字,只有进攻,不顾一切的进攻,才能杀出一条生路。

战斗进入了最惨烈的阶段。箭矢如蝗虫般从头顶飞过,不断有人中箭倒地。党进挥舞着兵刃,左冲右突,每一次劈砍都带着千钧之力,敌军沾着即伤,碰着即亡。他的铠甲上很快沾满了敌人的鲜血和肉沫,脸上也被飞溅的血液染红。混战中,一支冷箭射中了他的肩胛,另一支则擦着他的大腿飞过,带起一蓬血花。剧烈的疼痛让他身形一滞,但他只是怒吼一声,反手折断箭杆,任由箭头留在肉里,继续拼杀。这种身中数创犹死战不退的彪悍,极大地鼓舞了周围的周军士兵。他们见主官如此玩命,原本濒临崩溃的士气竟被硬生生提振起来,围绕着党进这面不倒的旗帜,组成了一道血肉长城,死死顶住了敌人的疯狂冲击。

这场血战,从白天持续到傍晚。党进和他麾下的勇士们,用自己的生命为赌注,为柴荣重新组织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最终,后周军队在皇帝的亲自指挥下,发起全线反攻,北汉联军大败亏输,狼狈北逃。高平之战,以一场几乎不可能的惨胜告终。

战后,柴荣痛定思痛,大力整顿军队,严惩临阵脱逃的樊爱能、何徽等人,同时,也对在高平血战中表现出色的将士们予以重赏。党进的名字,必然出现在了功劳簿的最前列。他在关键时刻的勇猛和忠诚,给柴荣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此战之后,党进真正进入了后周最高统治者的视野,其军职和地位得到了飞速提升。高平的血与火,不仅洗练了后周军队,也彻底奠定了党进作为一代骁将的声名。

他的伤势,在随军郎中的治疗下慢慢愈合,但身上留下的伤疤,却成了他勇武的最好勋章。此后,他继续追随柴荣南征北战,在后来对南唐的作战中,更是有“率军夜渡长江,第一个登上南岸抓了不少俘虏”的壮举。这种敢于孤军深入、执行高风险任务的风格,正是他在高平血战中那种无畏精神的延续。

高平之战,是党进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作为武将最核心的品质:绝对的勇猛、对死亡的蔑视,以及在绝境中激发士气的领袖魅力。在这个柴荣时代的开端,党进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他不仅是乱世中的求生者,更是一位能够左右战局、匡扶社稷的英豪。他的传奇,随着高平的捷报,传遍了军中,也为他即将到来的下一个时代——宋朝,积累了足够的政治和军事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