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6章 落魄千金,绝处逢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秀英离开了生活了十八年的林家村,如同无根的浮萍,随风飘零。她不知道该去哪里,也不知道能去哪里,只是本能地沿着官道,漫无目的地向前走。身上的那点旧衣服不足以抵御初冬的寒风,腹中的饥饿更是如同火烧般灼痛。

她从未经历过这样的苦楚。过去十八年,即便家道中落,她至少还有片瓦遮头,有父母操持着勉强糊口的饭食。如今,这一切都没了。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她单薄的身躯,脚下的路仿佛没有尽头。她不敢停下,生怕一停下就会冻僵在这荒郊野外。

几天下来,她仅有的那点干粮早已吃完,盘缠更是分文皆无。她只能靠喝路边的溪水,偶尔在路过村庄时,鼓起勇气向人家讨要一口吃的,受尽了白眼和驱赶。原本还算清秀的脸庞变得脏污不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看上去与乞丐无异。

羞耻、恐惧、绝望,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折磨着她的内心。她不止一次地想起过去在家的日子,想起父母的呵护,哪怕后期家中困顿,她也未曾真正为生存发过愁。对比眼下的凄惨,巨大的悔恨如同毒蛇啃噬着她的心。“如果……如果当初我能懂事些,能劝住弟弟,能帮爹娘分担一些,是不是就不会落到今天这步田地?”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再也无法遏制。

然而,与悔恨一同滋生的,还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过去的自己是何等无能,何等地依赖他人。她也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渴望,渴望活下去,渴望有机会找到爹娘,亲口对他们说一声“对不起”,用余生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这渴望,成了支撑她走下去的唯一力量。

这一日,天空飘起了冰冷的细雨。林秀英又冷又饿,浑身湿透,脚步虚浮地踏入了一个陌生的县城。街道上行人匆匆,无人留意这个蜷缩在墙角的落魄女子。她视线模糊,耳畔嗡嗡作响,只觉得天旋地转,最后一点力气也耗尽了。在失去意识的前一刻,她看到眼前似乎是一家店铺的门楣,匾额上写着“锦绣坊”三个字,随后便眼前一黑,什么都不知道了。

再次恢复意识时,林秀英感到一股暖意包围着自己。她吃力地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一张干净整洁的床铺上,身上盖着柔软的棉被。屋子里点着油灯,散发着淡淡的皂角清香和布料特有的味道。

“你醒了?”一个温和的女声响起。

林秀英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素雅棉布裙、约莫四十岁上下的妇人正关切地看着她。妇人面容和善,眼神清澈,带着一种历经世事的从容。

“这……这里是……”林秀英声音沙哑微弱。

“这里是锦绣坊,我姓周,是这里的掌柜。”妇人解释道,“你晕倒在我店门口了,伙计把你扶进来的。来,先喝点热粥暖暖身子。”

周掌柜端过一碗温热的米粥,小心地喂林秀英喝下。几口暖粥下肚,林秀英才觉得冰冷的身体渐渐有了知觉,力气也恢复了一些。

看着眼前这位素不相识却出手相救的恩人,再想起自己这颠沛流离、险些冻死街头的遭遇,林秀英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她挣扎着想要下床磕头,被周掌柜轻轻按住。

“孩子,别动,好好歇着。”周掌柜柔声道,“你是哪里人?怎么会流落至此?”

面对周掌柜温和的询问,林秀英再也忍不住,将这些日子积压的委屈、恐惧、悔恨,连同家中的变故,弟弟的恶行,父母的离去,自己如何被赶出家门,如何一路流浪至此,断断续续,哽咽着说了出来。

周掌柜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只是眼神中流露出怜悯与叹息。待林秀英说完,已是泣不成声。

“也是个苦命的孩子。”周掌柜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世事无常,遇上了,就得咬着牙往前走。你若暂时无处可去,不如就先在我这店里帮帮忙。后院有间杂役房可以住下,店里管吃管住,虽不算富裕,总能有个落脚的地方,你看如何?”

这无疑是溺水之人抓到的最后一根稻草!林秀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连忙挣扎着爬起身,不顾周掌柜的阻拦,硬是跪在床上,“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泪如雨下:“多谢掌柜收留!多谢掌柜救命之恩!秀英愿做牛做马,报答您的大恩大德!”

“快起来,快起来。”周掌柜扶起她,“不必如此。我这儿也不是白养闲人的,往后活儿可不轻松,你得有心里准备。”

“我不怕苦!不怕累!”林秀英急切地保证,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一定好好干!”

从这一天起,林秀英的生命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她深知这机会来之不易,也憋着一股洗心革面、赎罪寻亲的劲儿,彻底褪去了过往千金小姐的娇气和惰性。

周掌柜安排她先从最脏最累的杂活做起——清洗店里伙计们的衣物、打扫前后院、烧火做饭、搬运布匹。这些活儿,过去的林秀英连碰都不会碰,如今她却干得异常认真。冰冷刺骨的井水将她的手冻得通红肿胀,磨出了水泡;沉重的布匹压得她纤细的腰肢直不起来;打扫偌大的院落更是累得她腰酸背痛。

但她从不叫苦,也从不偷懒。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直到深夜才歇下。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学好本事,攒钱,去找爹娘!这个念头支撑着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时刻。

周掌柜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起初,她只是出于善心收留这个落难女子,并未抱太大期望。但林秀英表现出的坚韧、感恩和任劳任怨,渐渐打动了她。她发现,这个姑娘虽然起初笨手笨脚,但心思细腻,学东西认真,而且心地纯良,从不在背后抱怨或是偷奸耍滑。

于是,周掌柜开始有意无意地教她一些布庄里的正经活儿。先是教她辨认不同的布料——绫、罗、绸、缎、棉、麻,各自的特点、产地、价格;接着让她学习简单的裁剪和缝纫技巧;偶尔忙不过来时,也会让她在前面店铺帮忙招呼一下客人,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

林秀英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这一切。她仿佛一块干涸的海绵,拼命吸收着知识和技能。她知道自己起步晚,底子薄,只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晚上,别的伙计都休息了,她还在灯下练习针线,熟悉布料;白天,她一边干活,一边留心观察周掌柜如何经营店铺,如何与客人沟通。

岁月流逝,辛苦的劳作和心灵的洗礼,逐渐重塑了林秀英。她的手变得粗糙,但眼神却愈发坚定明亮;她的身体依旧瘦弱,但内心却充满了力量。她不再是那个怯懦、依赖、无所事事的林家小姐,而是逐渐成长为锦绣坊里一个踏实、能干、值得信赖的帮手。

周掌柜对她越来越满意,也越来越倚重。时常将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给她去办。林秀英也从未让周掌柜失望,总是尽力将事情办得妥帖周到。

然而,无论生活如何安定,技艺如何精进,那个“找到父母,尽孝赎罪”的念头,始终是她心底最深的牵挂,是她所有努力的动力源泉。她默默积攒着每一文工钱,等待着合适的时机,踏上寻亲之路。她不知道的是,命运的丝线,正在悄然编织,即将为她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