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8章 归明主救驾建功,玄武门定鼎乾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章 归明主救驾建功,玄武门定鼎乾坤

刘武周、宋金刚兵败如山倒,残部惶惶如丧家之犬,一路北遁。尉迟恭虽勇,亦无力回天,只得随着败军退守介休城。城内粮草匮乏,军心涣散,前途一片黯淡。主将宋金刚弃城北逃,将一副烂摊子留给了尉迟恭等将领。是战?是降?城内意见纷纭。

与此同时,李世民率领的唐军已兵临城下,将介休围得水泄不通。但李世民并未急于攻城,他爱惜尉迟恭之勇,早有招揽之心。他派使者入城,陈说利害,许以高官厚禄,劝尉迟恭等人归降。

尉迟恭心中矛盾。他感念刘武周、宋金刚的知遇(虽然后者已逃跑),但更看清了天下大势。唐军纪律严明,秦王李世民雄才大略,爱民如子,声名远播。更重要的是,他想起师父“寻找明主,匡扶社稷”的嘱托,李世民不正是那传说中的“明主”吗?

在与同样被困城中的寻相、张万岁等将领商议后,审时度势,尉迟恭最终做出了影响其一生的决定——率部归唐。

消息传到唐军大营,李世民大喜过望,亲自率领众将,出营门相迎。当尉迟恭一行人来到营前,看到金甲辉煌、气度恢弘的秦王竟降阶相迎时,心中无不感动。

李世民快步上前,不等尉迟恭行礼,便一把抓住他的手腕,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朗声笑道:“久闻黑熊将军勇冠三军,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将军能识时务,弃暗投明,实乃天下苍生之幸,世民之幸也!如今将军归入我麾下,便是如虎添翼,此后海阔天空,定有将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之地!”

这番推心置腹、礼贤下士的话语,如同暖流,瞬间融化了尉迟恭心中最后的一丝疑虑和不安。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信任,这远比高官厚禄更能打动他这耿直的心。他猛地单膝跪地,声音洪亮而坚定:“败军之将,蒙秦王不弃,愿效犬马之劳,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

自此,尉迟恭正式归入李世民麾下,开启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篇章。他的忠诚与勇武,很快便在一次次的征战中得到验证,尤其是两次惊天动地的“救主之功”。

第一次,发生在围攻洛阳王世充之时。李世民仗着勇武,习惯亲临前线侦察,一次只带了少量轻骑,不料被王世充麾下头号猛将单雄信发现。单雄信骁勇异常,手持长槊,率领精锐骑兵直扑李世民。李世民且战且退,情况万分危急,单雄信的马快,长槊眼看就要刺到李世民后心!

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得一声霹雳般的大喝:“休伤吾主!”一道黑色的旋风如同闪电般从斜刺里杀出,正是尉迟恭!他人在马上,手中的钢鞭已然挥出,“啪”的一声爆响,精准无比地击打在单雄信长槊的槊杆之上!那力道何等刚猛,单雄信只觉虎口迸裂,长槊几乎脱手,攻势瞬间瓦解。尉迟恭更不怠慢,反手又是一鞭,带着恶风,横扫而至!单雄信慌忙闪避,却被鞭梢扫中肩甲,惨叫一声,翻身落马。尉迟恭护住李世民,且战且走,唐军援兵亦及时赶到,化解了这场危机。这便是后世广为流传的“单鞭夺槊救秦王”的传奇,尉迟恭的忠勇之名,震动天下。

而最大的功绩,则体现在决定大唐国运的玄武门之变中。

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因忌惮李世民功高盖主,屡次构陷,甚至企图下毒,矛盾已不可调和。武德九年六月初,危机爆发。李建成、李元吉密谋在李世民入宫时将其杀害。

关键时刻,尉迟恭与长孙无忌等人,是力劝李世民先发制人的最坚定支持者。他言辞激烈,甚至以“大王若不从恭言,恭便逃归草野,不能坐待戮也”相激,表明了与秦王共存亡的决心。

玄武门事变当日,尉迟恭如同李世民手中最锋利的剑,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紧随李世民身侧,当李建成、李元吉发现中伏,企图逃窜时,李世民一箭射杀李建成。而李元吉则被尉迟恭盯上,他张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李元吉要害,将其射杀于马下!

随后,更关键的时刻到来。东宫和齐王府的卫队闻讯赶来,猛攻玄武门,局势一度危急。尉迟恭临危不乱,他手持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飞马来到玄武门楼上,将两颗血淋淋的首级高高举起,对着下面正在攻门的东宫、齐府卫队,发出如同雷霆般的怒吼:

“逆贼李建成、李元吉已然伏诛!首级在此!秦王奉陛下诏命讨逆,尔等若再敢反抗,便是同谋逆党,诛灭九族!”

他那黑塔般的身形,怒目圆睁的威严,手中那两颗触目惊心的首级,再加上这石破天惊的怒吼,瞬间摧毁了东宫卫队的战斗意志。主帅已死,抵抗还有何意义?卫队顿时土崩瓦解,四散逃窜。尉迟恭这一举动,彻底稳定了玄武门的局势,为李世民最终控制皇宫、逼迫李渊交出权力,立下了定鼎乾坤的头功!

事后论功行赏,尉迟恭被封为吴国公(后改封鄂国公),赐绢万匹,并将齐王府的全部财宝器物都赏赐给了他。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地位,也由此奠定。从归降到救主,再到定策玄武门,尉迟恭用他绝对的忠诚和超凡的勇武,证明了自己是李世民夺取天下、开创盛世不可或缺的股肱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