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2章 舌灿莲花,度尽东南有缘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章 舌灿莲花,度尽东南有缘客

灵山虽立,霞光自生,地脉滋养下,原本荒芜的周遭也渐有绿意,显露出一派兴盛气象。然而,山是仙山,景是圣景,唯独缺少了最重要的东西——人气,或者说,是修行者的“灵气”。偌大的灵山,除了被强行“收编”的金睛白猿与草木精灵,便只有准提与接引两位光杆教主,显得空寂而冷清。

准提与接引于八宝功德池旁相对而坐,池中莲花虽因灵气滋养而绽放,却总觉得少了些神韵。接引面色一如既往的悲苦,望着空荡荡的山门,缓声道:“师弟,山已立,然教未兴。门下无人,气运便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难以长久,更遑论积聚功德,以应天道。”

准提眉头微皱,手中七宝妙树轻刷池水,荡开圈圈涟漪:“师兄所言甚是。我西方之地,生灵稀薄,根器上佳者更是凤毛麟角。若只依靠本土,只怕万载也难以成势。”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东方,那里,隔着无尽山川大河,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东土世界,是玄门三清道统昌盛之地。

“东方……”准提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玄门势大,门人弟子如过江之鲫,其中岂乏与我西方有缘之士?”

接引微微颔首,他虽不言,神念却已与准提一同跨越虚空,感受到了东方的勃勃生机与那冲霄而起、几乎凝聚成实质的玄门气运。“然则,如何引渡?强掳必遭反噬,需使其自愿而来,或至少……看似自愿。”

“此事易尔!”准提笑道,“凡人皆有欲,仙神亦难免。贪安逸、慕长生、求神通、怨不公……皆是可乘之机。师兄可显化神通,广宣我西方极乐之殊胜,以动其心。师弟我便亲往东土,寻那有缘之人,晓之以情,诱之以利,必要时……行非常之法。”

计议已定,接引道人便于灵山之巅,显化万丈法身。那法身澄澈如琉璃,面显慈悲,背后光轮旋转,有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清净之意弥漫开来,虽未能顷刻覆盖整个洪荒,却也足以让西方边缘及部分东土敏感的生灵有所感应。宏大而充满诱惑的声音,随着道韵回荡在天地之间:

“南无阿弥陀佛……吾有净土,名曰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黄金为地,七宝为池,池底纯以金沙布施。楼阁廊宇,皆是七宝自然化成……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这“极乐世界”的描绘,对于东土那些修行艰苦、前途渺茫,或者心性懒惰、贪图享乐的修士而言,无疑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仿佛在告诉他们,无需经历千辛万苦的熬炼,无需争夺有限的资源,只要发愿前往,便可坐享其成,永享极乐。此念一生,道心便已不纯,为后续的“度化”打开了缺口。

与此同时,准提道人整理衣冠,手持那能封闭六识、清净心神的六根清净竹,一步踏出,便已离开西方,进入了广袤的东土地界。

他并未直接前往昆仑山等玄门核心区域,而是游走于名山大川之间,寻访那些散修聚集之地,或是关注玄门大教(主要是截教,因其有教无类,门人品流复杂)中外围的、不得志的弟子。

这一日,准提行至东海之滨,见一修士正在与一凶兽搏杀。那修士乃是截教外门弟子,名曰“玄明子”,修为尚可,已至真仙境界,但所用飞剑品质普通,功法似乎也非上乘,在与那皮糙肉厚的凶兽缠斗中,颇显吃力,身上已挂了几处彩。

准提隐在一旁,并未立刻出手,而是默默推演此人与西方缘分。天机显示,此人在截教中确实不受重视,资源匮乏,心中积有怨气,且其命格隐隐与西方一丝庚金之气相合。准提嘴角微翘,暗道:“此子合该入我门下,做个护法明王。”

待那玄明子好不容易凭借一股狠劲,以伤换命,将那凶兽斩杀,自身也法力耗尽,踉跄倒地之时,准提才适时地现身。他手持六根清净竹,周身散发祥和清净之气,宛如救世主降临。

“道友无恙否?”准提上前,一道温和的法力渡入玄明子体内,助其稳定伤势,恢复元气。

玄明子一惊,见对方气度不凡,法力深不可测,连忙起身行礼:“多谢前辈援手。晚辈截教玄明子,不知前辈是……”

“贫道准提,西方修行之士。”准提含笑摆手,目光扫过玄明子破烂的衣衫和那柄灵光黯淡的飞剑,叹道,“观道友根骨清奇,道心坚韧,奈何……似乎在教中并未得传上乘妙法,所用器物也……唉,可惜,可惜。”

这话正戳中玄明子痛处,他面色一暗,低声道:“晚辈资质鲁钝,入教日浅,不得老师青睐。”

准提顺势道:“非也非也。非是道友资质不足,实是机缘未至。贫道观你,与我西方大有缘法。”

玄明子一愣:“西方?”

“正是。”准提开始了他熟练的推销,“我西方有极乐净土,无灾无劫,有八宝功德池,可洗练道体,有菩提妙树,可助悟大道。更有一脉传承,直指混元,不假外求。以道友之才,若入我西方,何须在此与凶兽搏命,争夺这微末资源?当可为护法明王,得享金刚不坏之身,未来成就,不可限量也!”他许下的承诺美好而空泛,却极具诱惑力。

玄明子闻言,心中动摇。东方修行,竞争激烈,他确实感到前途迷茫。西方极乐世界,听来的确令人向往。但他毕竟出身玄门,对西方了解不多,尚有疑虑:“这……晚辈乃截教门人,岂可另投他教?”

准提早有所料,笑道:“大道面前,何分东西?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本是一家。便是道祖,也曾言万法归宗。入我西方,并非背弃玄门,乃是另觅一道,以求超脱。此乃殊途同归之妙理。更何况……”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怜悯,“道友在截教,名为弟子,实则与散修何异?通天教主门下万仙来朝,又如何能个个顾及?不若寻一安身立命之所,专心大道。”

这番说辞,既抬高了西方,又贬低了玄明子在截教的处境,更是混淆了叛教与“另觅超脱”的概念。玄明子本就心有不甘,被准提言语蛊惑,又感其“救命之恩”,心中天平渐渐倾斜。

然而,并非所有目标都如此容易说服。准提也曾遇到一位性子刚烈、忠于师门的阐教弟子,无论他如何巧舌如簧,对方只是不从。准提也不动怒,只是暗中记下此人气息因果。

数月之后,那位阐教弟子在外出历练时,竟“意外”地卷入了一场远古禁制的爆发之中,身受重伤,又被数名魔头围困,眼看就要身死道消。就在他最绝望之际,准提道人又是“恰巧”路过,七宝妙树一挥,魔头溃散,禁制平息。准提再次提出度化之议,此次,这位阐教弟子虽心中仍有不愿,但救命之恩如山,加之对前路感到恐惧,最终只能长叹一声,默认了这“缘分”。

对于那些特别顽固,或者身负大气运、大因果,强行度化反噬太大者,准提则采取更为隐蔽的手段。或在其修行关键处,以六根清净竹扰乱其心神,令其走火入魔,再现身“指点迷津”;或在其与同门、友人产生嫌隙时,暗中推波助澜,使其孤立,再以“西方清净无争”来吸引……

一时间,东土地界,尤其是截教外围,和一些散修之中,悄然流传起关于“西方极乐世界”的传说,以及一位手持宝树、乐于“助人”的准提道人。不少心生倦怠、或遭遇不公、或贪图捷径的修士,在准提的种种手段下,或自愿,或半推半就,或被迫无奈地离开了东土,踏上了前往西方的路途。

灵山之上,渐渐不再冷清。虽然这些首批“有缘客”良莠不齐,心性各异,但终究是填充了门面,带来了一丝微弱但确实存在的气运。准提看着山门下逐渐增多的人影,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舌灿莲花”之术,辅以必要的“非常手段”,果然是无往而不利。只是,这度化而来的“缘分”,其中究竟有多少真心,多少无奈,便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