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5章 真情告白 喜结连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日子在水波不兴的温情中,又滑过了半月有余。秦三郎心中的情感,如同被春日暖阳照耀的积雪,消融、汇聚,终于到了无法抑制、必须宣之于口的时刻。

前一夜,他又一次失眠了。脑海中反复回放着与青芜相识以来的每一个片段:崖壁初见的惊艳与震惊,藤蔓后她崴脚时的柔弱无助,家中她忙碌操持的温馨身影,灯下她捣药时专注的侧脸,以及村民们那些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撮合话语……最后,定格在她望着自己时,那带着盈盈笑意和不易察觉情意的眼眸。

所有的犹豫、挣扎,在那一刻,似乎都显得微不足道了。老驴说得对,是与不是,真与不真,又何须执着?他只知道,他秦三郎,这个清溪村最穷的樵夫,离不开这个叫青芜的姑娘了。他想要她做他的娘子,想要与她一起,守着这间漏风的土坯房,守着这片青城山,过完这平凡却温暖的一生。

哪怕她真是蛇仙,那又如何?她的善良,她的勤劳,她带给他的温暖与快乐,都是真实不虚的。

决心既定,三郎反而有了一种豁出去的平静。第二天,他罕见地没有一早便上山砍柴,而是等到青芜如同往常一样,在灶间忙碌着准备早饭时,鼓足了勇气,走了进去。

灶膛里的火光跳跃着,映得青芜的脸颊红扑扑的,额角那颗朱砂痣也显得格外生动。她正专注地搅动着锅里的粥,并未察觉到三郎的异常。

三郎站在她身后,心脏如同揣了只兔子,砰砰直跳,手心也因为紧张而渗出了汗。他张了张嘴,却发现喉咙干涩得发不出声音。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狂乱的心跳,终于用带着微微颤抖,却异常清晰的声音,唤道:“青芜……姑娘。”

青芜闻声回过头,看见三郎一脸郑重地站在那里,有些诧异,放下手中的木勺,擦了擦手,问道:“三郎哥,怎么了?是有什么事吗?”她的眼神清澈,带着询问。

三郎的脸瞬间红透了,连脖子都泛着红色。他不敢再看青芜的眼睛,目光游移着,最终落在了自己的脚面上,双手紧张地搓着衣角,用尽了平生最大的勇气,一字一句,笨拙而又无比真诚地说道:“青芜姑娘……我、我……我喜欢你!你、你愿意……愿意留下来,做、做我媳妇吗?”

说完这番话,他几乎耗尽了全身的力气,低着头,屏住呼吸,等待着命运的宣判。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青芜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告白惊呆了。她愣在原地,一双美眸睁得大大的,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个面红耳赤、紧张得几乎同手同脚的青年。随即,一片更加艳丽的红霞,迅速从她的脖颈蔓延而上,覆盖了她整个脸颊和耳朵,连那额角的朱砂痣,也仿佛更红了几分。

她慌忙低下头,双手无意识地绞着衣带,心跳如擂鼓。心中百感交集,有羞涩,有喜悦,有感动,或许,还有一丝如释重负。她等待这一刻,似乎也已经很久了。这段日子以来,三郎的善良、质朴、勤劳以及对她的体贴照顾,早已深深打动了她。那份源于前世救命之恩的感激,在朝夕相处中,早已悄然转化为了真切的爱恋。

堂屋里,陷入了短暂的、令人窒息的寂静。只能听到灶膛里柴火燃烧发出的轻微“噼啪”声。

良久,就在三郎几乎要被这沉默压垮,以为是自己唐突冒犯,心生绝望之时,青芜终于用细若蚊蚋、却清晰无比的声音,轻轻地、坚定地回应道:“我……我愿意。”

简单的三个字,如同天籁,瞬间驱散了三郎心中所有的阴霾与不安。他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真的?青芜,你、你真的愿意?!”

青芜抬起头,脸上的红晕未退,眼中却漾开了温柔而幸福的笑意,她用力地点了点头:“嗯,愿意。”

“太好了!太好了!”三郎欢喜得不知如何是好,竟像个孩子般,在灶房里手足无措地转了两个圈,然后猛地停下,看着青芜,傻呵呵地笑了起来。青芜看着他憨傻的样子,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一时间,小小的灶房里,充满了快活而甜蜜的气息。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很快便传遍了整个清溪村。村民们闻讯,无不为之高兴。李婆婆更是喜极而泣,拉着青芜的手,连声道:“好孩子,好孩子!三郎是个苦命人,但有福气,能娶到你这样的好姑娘!婆婆替你们高兴!”

没有繁文缛节,也没有丰厚的彩礼,清溪村的村民们,用他们最淳朴的方式,为这对新人张罗起婚事来。李婆婆翻箱倒柜,找出了自己当年陪嫁的一对分量不轻的银镯子,执意要送给青芜做聘礼。村西的王大叔带着几个后生,帮着三郎将那间土坯房重新加固,修补了漏雨的屋顶,用黄泥将墙壁抹得平整。村里的妇人们,则自发地凑了米面、鸡蛋,甚至有人家杀了一只鸡,送来给三郎办酒席。

婚礼就定在三日后,虽然仓促,却热闹非凡。没有凤冠霞帔,青芜穿着的是一身浆洗得干干净净的、稍显宽大的红色粗布衣裙,那是村里几位手巧的妇人连夜赶制出来的。没有八抬大轿,三郎是牵着青芜的手,在村民们的簇拥和欢呼声中,从村头走到村尾,算是行了仪式。

村中的晒谷场上,摆开了几张借来的长桌,上面放着村民们凑份子置办的简单酒菜。虽无山珍海味,但大碗的肉,大坛的酒,管够!全村的老少几乎都来了,欢声笑语,祝福之声不绝于耳。大家围着三郎和青芜,起哄着让他们喝交杯酒,讲述相识的经过,气氛热烈而温馨。

拜天地,拜高堂(对着空椅拜了拜三郎逝去的父母),夫妻对拜。在村长和全体村民的见证下,秦三郎与青芜,正式结为夫妻。

礼成的那一刻,三郎看着面前盖着简陋红盖头、身姿窈窕的青芜,心中充满了巨大的、几乎要满溢出来的幸福感。他牵起她的手,感受着那微凉的柔软,暗暗发誓,此生定要竭尽全力,护她周全,让她幸福。

婚后的生活,如同浸了蜜糖。三郎每日依旧上山砍柴,但心中多了无限的干劲与期盼。青芜则留在家中,操持家务,采药行医。夫妻二人妇唱夫随,恩爱异常。傍晚时分,常常能看到他们一同从山上归来,三郎背着大捆的柴火,青芜的竹篓里装满了新鲜的草药,两人有说有笑,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宛如一体。

青芜的医术继续惠及乡里,她甚至开始将一些常见的草药知识和简单的医治方法,教给村里的妇人,以备不时之需。三郎也因为娶了这样一个能干又善良的媳妇,在村中的地位无形中提高了许多,人人都夸他有福气,娶了个仙女般的媳妇。

生活似乎正朝着最美好、最安稳的方向发展。

然而,在这片看似圆满幸福的表象之下,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影,正在悄然临近。近日来,山中的虫鸣似乎比往年更加聒噪刺耳,天气也异常闷热,连吹过山谷的风,都带着一股燥意。田地里的庄稼,长势似乎也不如往年精神。

一种隐隐的不安,如同水底的暗流,在青芜的心头涌动。她偶尔会停下手中的活计,望向青城山深处,黛眉微蹙,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她似乎感知到,某种平衡正在被打破,一场未知的危机,正在酝酿。

但这缕忧思,她并未立刻向沉浸在新婚喜悦中的三郎言明。此刻的秦三郎,正享受着人生中最为美满的时光,他还不知道,一场关乎整个清溪村存亡的巨大考验,即将降临到他们这对新婚夫妇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