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天炎丹尊 > 第594章 丹房初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丹房静室内,气氛凝重而专注。林昊屏退闲杂人等,只留苏茹长老在旁护法。那名重伤弟子躺在玉榻上,气息愈发微弱,伤口处的乌黑之色如同活物般缓缓扩散,时刻提醒着林昊时间的紧迫。

玉瓶中的“探魔散”粉末所剩无几,仅够再施展一两次探查。若要深入研究魔气特性、试验驱散之法,甚至日后配备给外出巡查的弟子,这点剂量无疑是杯水车薪。自行炼制,势在必行。

林昊站在自己的青炎鼎前,神色肃穆。他已将《万壑草异志》和《幽冥杂录》中关于蚀魂草的记载反复研读了数遍,脑海中推演了无数次炼制过程。然而,推演终究是纸上谈兵。

“苏长老,我欲尝试炼制这‘探魔散’,烦请你为我护法,若有异常,及时提醒。”林昊沉声道。

苏茹点头,眼中带着关切与一丝疑虑。她身为丹堂首席,对各类药材了如指掌,自然清楚蚀魂草的偏门与难以驾驭。宗主虽天资聪颖,丹道根基扎实,但毕竟年轻,经验或有不逮,炼制这种前所未闻的古怪药散,风险不小。

林昊深吸一口气,摒弃杂念,指尖掐诀,引动了丹室地脉之火。青炎鼎下方,阵纹亮起,温和却持久的地火升腾而起,将丹炉包裹预热。整个丹房的温度渐渐升高,空气中弥漫开一股灼热的气息。

他首先取出一份研磨好的流萤石粉,此物性温和,是构建导引基液的关键。按照推演,需以文火慢煨,将其灼烧至呈现半透明的流质状态。

林昊全神贯注,神识细腻地控制着火候。流萤石粉在炉内缓缓融化,泛起微弱的荧光。这一步相对简单,他完成得颇为顺利。

接下来是清心三叶莲。需取其莲心最嫩之处,提炼出精纯的宁神精华,用以中和蚀魂草的副作用。林昊小心翼翼地投入三片淡金色的莲心,神识如丝,引导着地火将其包裹、提炼。淡金色的液滴渐渐析出,散发出令人心神宁静的清香。

前两步的成功让林昊稍稍松了口气,但真正的挑战,在于主药——蚀魂草。

他取出一株干枯的蚀魂草,其灰黑色的叶片触手冰凉,那独特的阴寒气息即便隔着灵力防护,也能隐隐感知到。他回忆着推演中的要点:需以特定的“化阴诀”,辅以精准的“离火”,在不破坏其内部“阴魄磁场”的前提下,将其药力温和地激发出来。

林昊定了定神,将蚀魂草投入丹炉。与此同时,双手指诀变幻,打出一道道灵光,试图以神识构建一个临时的“阴火”环境,来容纳蚀魂草的药力。

然而,就在蚀魂草接触炉内高温的瞬间,异变陡生!

那阴寒的磁场与地火的阳刚之气产生了剧烈的冲突!“嗤啦”一声,原本平稳的炉火猛然窜高,色泽变得紊乱,炉内气息翻滚,那株蚀魂草几乎是在瞬间就化作了一小团失控的灰黑色能量,不仅未能顺利融化,反而像滴入滚油的冰水,剧烈炸开!

“不好!”苏茹长老惊呼出声。

林昊脸色一变,急忙强行压制地火,并以自身灵力稳固丹炉。但为时已晚,炉内药液已被彻底污染,发出一股焦糊与阴寒混合的怪味,第一次尝试宣告失败。

丹炉内壁甚至留下了一丝灰黑色的污渍,需要仔细清理才能进行下一次炼制。

林昊沉默地清理着丹炉,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低估了蚀魂草药性的霸烈与古怪。那种阴阳冲突的剧烈程度,远超他的预估。

“宗主,此草性极阴,与地火相冲,是否考虑先用寒玉髓之类阴寒材质辅助处理?”苏茹建议道。

林昊摇了摇头:“寒玉髓虽能中和其阴寒,但也会损害其独特的‘磁场’,得不偿失。”他回想起脑海中那丝莫名的指引,“关键在于‘疏导’,而非‘压制’。”

休息片刻,待心神平稳后,林昊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这一次,他调整了策略。在投入蚀魂草之前,他先以通明草的药液在炉内构建了一层极薄的“缓冲膜”。通明草具有“灵犀通透”之性,或许能作为一个中介,缓和蚀魂草与阳火之间的直接冲突。

然而,想法虽好,实践却难。通明草药液形成的薄膜极其脆弱,在蚀魂草投入的刹那,虽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但蚀魂草那强烈的阴魄磁场还是迅速穿透了薄膜,与地火再次发生激烈碰撞。虽然比第一次好了些,没有立刻炸炉,但药力很快变得驳杂不纯,再次失败。

第三次,林昊尝试改变投入顺序,先融合流萤石粉与清心三叶莲的基础液,待其稳定后,再将蚀魂草原液一点点、极其缓慢地滴入,试图让其慢慢适应、融合。

起初似乎有了一些效果,灰黑色的蚀魂草原液与淡金色的基础液开始出现缓慢的旋转。林昊心中一喜,小心翼翼维持着灵力的输出。但就在融合进行到一半时,那阴魄磁场似乎积累到了某个临界点,突然爆发,再次引动了炉火紊乱,功亏一篑。

连续三次失败,不仅耗损了宝贵的药材,更对林昊的神识和灵力造成了不小的负担。他的脸色愈发苍白,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青炎鼎表面甚至出现了一丝极细微的灵光黯淡,显然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苏茹长老面露忧色:“宗主,不如暂且休息,此事急不得。或许……或许可集丹堂诸位长老之力,共同参详?”

林昊看着玉瓶中仅剩的最后一点“探魔散”,又看了看玉榻上气息奄奄的弟子,缓缓摇头。时间不等人,而且,他有一种直觉,这“探魔散”的炼制关键,并非人多就能解决,它需要的是一种对药性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一种超越常规的炼制思路。这种思路,或许只有指引他来处的师祖,才能点明。

他挥手清理了丹炉,对苏茹道:“苏长老,你且在此照看,我去去就回。”

说罢,他不再犹豫,身形一闪,离开了丹房,再次朝着祖庭山供奉殿的方向疾驰而去。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带着一丝疲惫,更带着一股不屈的执着。

他需要再次面对那尊古炉,并非祈求师祖直接赐予答案,而是希望在那份古老的智慧面前,找到自己忽略的关键,打破眼前的困局。丹房初试的挫折,让他更深切地体会到自身以及当前宗门丹术的局限,也让他对师祖那渊博如海的丹道知识,产生了更强烈的向往与依赖。

供奉殿的大门再次被推开,熟悉的檀香与古老气息迎面而来。古炉静立,在暮色中显得愈发深沉。

林昊走到炉前,恭敬一礼,然后盘膝坐下,如同一个困惑的学子面对沉默的老师,开始将自己三次炼制的过程、细节、遇到的困难,以及自己的推演和困惑,毫无保留地、细致地倾诉出来。

他并不知道,在他叙述到某个关键节点时,古炉表面,那一道焦黑的纹路,再次微不可察地闪烁了一下。炉内深处,那缕沉寂的意识,因外界强烈的求知意念和熟悉的丹道难题,再次泛起了细微的涟漪。一段更加清晰、关于如何以神念微操,平衡阴阳药力冲突的模糊感悟,正在悄然凝聚,等待着合适的时机,传递给炉外那位孜孜不倦的年轻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