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天炎丹尊 > 第973章 武道学院的兴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境,苦寒之地,常年朔风如刀,冰雪覆地。

在玄冰阁势力范围的边缘,一片背靠巍峨冰川的平地上,一片由巨大青石垒砌而成的建筑群傲然矗立,风格粗犷而坚固,与周遭的冰天雪地浑然一体。正门之上,悬挂着一块玄铁铸就的巨匾,其上以凌厉的笔锋刻着四个大字——**北境武道学院**。

此刻,学院那足以容纳数千人的巨大校场之上,正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尽管寒风呼啸,卷起地上的雪沫,打在脸上生疼,但校场中数百名年纪仅在十余岁的少年,却个个只穿着单薄的练功裤,赤裸着精悍的上身。

他们排列成整齐的方阵,随着前方教习洪亮如钟的呼喝声,一丝不苟地演练着一套拳法。这拳法动作古朴简洁,没有太多花哨变化,却招招刚猛霸道,充满了力量感。每一次出拳、踏步,都带动全身肌肉筋骨协同发力,气血随之奔腾。

“哈!”

“喝!”

少年们口中发出短促有力的呼喝,与拳风破空声交织在一起,竟隐隐形成一股磅礴的气势。他们浑身气血蒸腾,在严寒中化作缕缕白色雾气缭绕周身,远远望去,如同一片在冰雪中燃烧的生命之火。那整齐划一的动作与震天的呼喝,甚至引得校场边缘堆积的积雪都簌簌滑落。

这套拳法,并非玄冰阁传统的、依赖冰系灵根修炼的仙道法门。它源自天炎宗丹尊江易辰改良的《九转涅盘诀》基础篇,取其锤炼气血、打熬筋骨、稳固道基的核心精义,又由联盟派遣的武道专家,结合北境苦寒、环境严酷的特点,专门改良创出,名为 **《寒铁锻体拳》** 。此拳法意在引导修行者于极寒中激发自身气血潜能,使筋骨如寒铁般历经锤炼而愈发坚韧。

“意守丹田,气随拳走!不要只用蛮力,要用你们的意志去引导气血!感受它在经脉中,在严寒压迫下的凝聚与奔涌!”校场前方,一位身高九尺、肤色如同古铜、肌肉虬结的壮汉,声如洪钟地指导着。他乃是北境有名的散修体修——**厉如山**,修为已达元婴初期,因其扎实的肉身根基与丰富的实战经验,被特聘为这北境武道学院的副院长。

“记住!我北境儿郎,生于斯,长于斯,便当以这血肉之躯,直面天地之威,于极寒中铸就我不屈战魂!”

厉如山的每一句话,都如同重锤,敲击在少年们的心头。

这些少年,大多出身北境的凡人家庭,只是身体比同龄人强壮些;或是身具极其微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灵根,在传统仙门的选拔标准下,被判定为“无缘仙道”、“资质平庸”者。若在以往,他们的人生轨迹或许就是继承家业,或是成为宗门的外围仆役。

然而,在这纯粹以气血、意志为核心的武道筑基体系之下,他们却找到了另一条通往力量的道路。他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每一次挥拳,每一次承受严寒的磨练,自身的力气都在增长,气血变得更加旺盛,筋骨也日益强健。这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给予他们前所未有的信心。

“李教习!李教习!”一个皮肤被冻得发红发黑,眼神却异常明亮的少年,兴奋地跑到一位正在巡视的年轻教习面前,指着校场边缘一排大小不等的石锁中最大的那个,“我感觉……我感觉今天能举起那块五百斤的石锁了!”

那少年名叫石虎,之前连最基础的引气入体都难以做到,在乡间常被嘲笑。如今,他却能感受到体内奔涌的力量,敢于挑战那曾经想都不敢想的重量。

不远处的高台上,来自天炎宗的“传火使者”——一位精研武道的金丹修士,正与玄冰阁负责此事的一位长老并肩而立,观摩着校场上的景象。

看到石虎的表现,天炎宗使者微微颔首,对身旁的长老道:“武道之初,不看重虚无缥缈的灵根天赋,唯重坚韧不拔之意志与磅礴旺盛之气血。以此法筑基,根基扎实无比。假以时日,即便此子受限于天赋,无法在仙道上走得太远,难以结丹,但其单凭锤炼到极致的肉身之力,亦可与寻常筑基期的体修抗衡,寿元更能远超凡人。此乃……为人族广开修行之门,壮大人族根基之良策。”

玄冰阁长老抚须点头,眼中亦有感慨。他亲眼见证了许多被仙门放弃的少年,在这里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这对于整个北境,乃至整个人界的人口素质与后备力量,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不仅仅是北境。在东海之滨,有武道学院传授引动潮汐之力淬体的“《碧波撼海诀》”;在南荒丛林,有针对瘴气环境、强化五脏与抗毒能力的“《百草炼毒身》”;在西漠戈壁,则有引导地脉煞气打磨肉身的“《熔金锻骨法》”……

因地制宜,衍生出风格各异的筑基武学。

武道学院的兴起,如同在人界传统的、过度依赖灵根资质的修炼体系中,注入了一股强劲而鲜活的新血。它打破了资质的绝对壁垒,为人族提供了更广阔的晋升阶梯,深刻地改变着人界的修炼格局与未来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