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敕封一品公侯 > 第194章 我帮圣人批阅奏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姜昭棠让秦渊来到御桌旁。

“臣不敢。”

“朕让你过来就过来。”

秦渊恭谨上前,在御桌台阶下就停住了脚步。

“上来。”

“陛下勿要为难小臣了,此举于礼不合,龙榻之所,不容凡人踏足。”

姜昭棠被他的拘谨态度逗乐了,无奈的横了他一眼,将手中的奏折递给他几份。

“朕神思疲乏,这几样,平原侯帮朕想想对策吧。”

“是,陛下。”

秦渊看了半天,这些压根就算不上什么难题,军粮储存时间短,这个超级简单,粮食暴晒之后,再存入麻袋或者陶罐,这样至少能提高一倍的储存时间。

渭河下游河道逐年淤积,导致河床抬高,漕运停滞,期间频繁引发洪涝灾害,淹没两岸农田,这个还有点难度。

秦渊搜索了一下脑海中的知识库,相关的记载不少,说到底就是因为上游植被破坏,汛期携带大量泥沙,下游河道逐年淤积,导致河床抬高,古人只能靠人工清淤,效率极低,无法从根本缓解。

解决的办法一个是“水力清淤耙”,再一个是“汛期水力冲沙”,这是短期能迅速见效的办法,如果时间线拉长一点。

一个是恢复植被、固定土壤,从源头减少泥沙:推广“等高种植”与“植被固坡”,指导上游农户在山坡上按等高线开垦农田,而非顺坡开荒,减少雨水冲刷土壤。

同时在河岸、山坡种植些沙棘、苜蓿这些,其根系可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此法较慢,一二年能起效。

秦渊借来了纸笔,将这两份奏折所涉问题,按照上中下三策的方法写了下来,其花用成本也记录下来,然后提供给皇帝选择,毕竟是花用国帑的工程。

姜昭棠接过纸张看了一会儿,问了几个问题。

秦渊也不能解释的更好只能尽可能的解释的直白一点。

“陛下,粮食要长成要浇水是不是?”

姜昭棠皱了皱眉道:“你这说的是什么屁话,朕能不知道?”

“所以说,为什么要在粮食最潮湿的时候入库呢?所以先暴晒,水分蒸发,再入库,这样可以多储存两三倍的时间。”

姜昭棠微微睁大眼睛,沉思良久,不由得失笑道:“那这个种植沙棘、苜蓿,等高线开垦农田,还有这个以工代赈又是什么条陈?”

秦渊也没办法解释的更直白,只能说可以去旁边的花园找一块坡地,再让滕内侍找来筛子和沙子做演示。

“陛下,咱们去旁边的花园散散步,就当是歇歇心神,臣给您做个实验就明白了。”

姜昭棠顿时来了兴致,起身挥了挥手道:“准备好平原侯要的一切,咱们走。”

一行人来到旁边的太液池周遭,秦渊四处看了看,找了个合适的坡度。

“陛下看这坡地,这个就像是顺坡的农田,就像农户加筛米的筛子斜着放,下雨时,雨水像手一抖筛子,沙子就顺着斜面向下滑,全漏出去了,如若现在顺着坡种地,就像在筛子上撒种子,雨一淋,土没了,苗也活不成,最后这些土全流进河里,把河道堵得越来越浅,洪水一来就淹了庄稼。

“要是把坡地改成像台阶一样的地块,也就是等高线的水平方向,一层一层横着种,就像给土搭了一块盾牌一样。雨水下来,先落在第一层台阶的地里,渗进土里浇庄稼,就算有多的水,也只会顺着台阶边的小沟慢慢流,带不走多少土。

秦渊直接泼了一桶水在坡地上,让众人看这个水流方向。

“陛下请看,这样一来,土保住了,苗长得好,河里的泥也少了,不是两全其美?”

“您看这草的根,密密麻麻缠在土里,就像我们人头上的头发,头发多了,头皮就不容易掉,草的根多了,山坡上的土就被这些爪子牢牢抓住。雨再大,根扯着土,土就冲不走”

秦渊找了一块长草的坡地,一块光板地,浇同样的水,直接让他看效果。

“陛下,在坡上种沙棘苜蓿,它们的根扎得深,长得密,比野草还能抓土,种上一两年,坡就结实了,河里的泥自然就少了。”

“河道两岸的树,就像农户院外围的篱笆,他们都知晓一个道理,只要篱笆结实了,野狗进不来,同样的道理,树根扎在河岸的土里,就像无数根钉子把土钉住,洪水再猛,也冲不垮河岸。”

秦渊蹲下身子,指着一块杨柳的根部,说道:“这里的土比旁边没有根系的地方更结实,这就跟人的骨骼一样,有骨气自然硬气。”

“要是把树砍了,就像拆了篱笆,河岸的土被水一泡就塌,全流进河里堵水。所以要多栽杨柳,它们长得快,根又密,几年下来,河岸就像被铁笼子护住了,水再大也不怕。”

姜昭棠思忖许久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有点不明白的是,明明是很浅显,一点就通的道理,偏偏就没人想过从这个角度解决问题,困扰了一千年的难题,就这么寥寥几句话就解决了?

难不成鬼谷高人的心窍天生九曲十八弯,与旁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以工代赈又是何意。”

“陛下,以工代赈可以简单理解为,朝廷不给灾民直接发钱发物救济,而是让他们去参与一些建设工程,并付给他们工钱,以此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比如说一个地方遭了灾,老百姓缺吃少穿,生活困难。如果朝廷直接送粮食送钱,能解一时之急,但钱和粮食用完后,困难状况可能还会持续。

同时,当地也许存在道路要修、水渠要挖等需求。这时地方州府就组织灾民来做这些工程,完成工作后按工作量给他们发报酬。如此一来,老百姓既能挣到钱解决生活难题,当地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有助于长远发展,比单纯救济效果更好。

这种方法不仅用于救灾,也可以助力贫困地区发展等方面,像建粮站,通水利,修建哨所等经常会用到这种方式,让有需要的人群通过劳动增收。”

姜昭棠意味难明的看了他一眼,吩咐书记官将今日秦渊所言整理成文书,他要细细观之。

....................................................................................................................................................